陈鹏举:修身,我提五个前人

 

“修身”,是个大课题。按理轮不到我来做。只是,觉得这个课题,人人都该做一做的,也就做了这篇作业。...

点击上方“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关注哦!



陈鹏举: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会长

“修身”,是个大课题。按理轮不到我来做。只是,觉得这个课题,人人都该做一做的,也就做了这篇作业。大家都知道,“修身”这两个字是国学里面最基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人生的一条正道。走这一条正道,就得从“修身”开始。这话,自然是对的。但是,我还想说。修身是中国人人生的开始,同时也是终结。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所要做的,其实是从一个天真的孩子,最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化的中国人。所谓人生的意义,也就这一点。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总该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合格的中国人?



在这里,我提五个前人。

第一个是陆游,宋代的诗人陆游。陆游是诗人。在中国文化里面,诗是最高的境界。读书时学到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个提法,以前是相信了,后来觉得像是一句口诀,可以应试得分的口诀。这种文化进化论的提法,当时可能是给白话文一个出现的理由。因为进化,文言文就可以进化为白话文了。中国是一个非常诗意的国家。而词是个人的情感的东西。我们习惯讲唐诗宋词,其实诗词不是一回事,历来是以诗为最高境界的。诗到了宋代,诗还是极好。即使到了清代,到了晚清,诗还活着。甚至一直有学者说,晚清的诗,比唐诗还好。现在来看陆游这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就不得了。他是临终时写给自己孩子的。就十四个字,直接讲出了中国人人生的大道理,讲出了“为国尽忠,在家尽孝”的大道理。中国这个国家是没有宗教的。五千年了,为什么没有打散?就是我们有人生的大道理。这大道理,一是为国尽忠,所以是至死相信有一个“王师北定中原日”。二是在家尽孝。“家祭毋忘告乃翁”。我死了以后,我们国家还是要统一。我的孩子会告诉我。陆游相信,一代一代中国人的气血是传承的。附带说一下,没有宗教,中国人是用什么解决生死观的呢?不是“天堂”、不是“来世”,是我们有子孙后代,所以我们是不死的。理解陆游的这两句诗,我们明白,“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其实是我们修身的标准,也是中国人修身的底线。



第二个是苏东坡。简单分析一下苏东坡。他的官位不是最高,论策论、甚至是诗文,在唐宋八大家里,苏东坡也未必能放在第一位。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之后的历代文人,都喜欢苏东坡呢?你可以说是喜欢他的才情、诗意盎然,喜欢他活得通脱,甚至是活得非常通透。尽管经历苦难、贬谪,他还是那样通脱,活得诗意盎然。读他的文字,总是在说那些奇警、超迈的话,齐万物、齐天地的话。这一点,确实感动了文人、读书人,甚至是所有的文人,读书人。上文说到过,我们中国人的修身底线,有一个叫“为国尽忠”。苏东坡一家“三苏”,早年即是当时蜀地的文坛领袖,之后走到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他们不会改变的正是“为国尽忠”的人生使命,或者说是宿命。而这,是和所有的文人、读书人一样的。我们中国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想为这个国家做些事情,为社会做些事情,如果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这种使命一开始就和这个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千难万险、百折千回,“为国尽忠”,不是随口一句漂亮话,而是一种恪守、一种坚持、一种忠贞不渝。所以说,苏东坡真的不是一个通脱和通透的人。他永远讲得很通脱,甚至很通透,其实是自己在和自己对话,自己在说服自己。“我与我周旋久”,这就是苏东坡。如果真通脱了、真通透了,还要说什么,还有什么要这么纠结地反复说呢?这一点,太容易击破文人、读书人的心了。中国的读书人,或者说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中间最大的纠结就在这里。永远在努力地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永远努力成为一个比较好的中国人,所以谁都愿意喜欢苏东坡。谁让他在伟大的文字和行迹里,能把纠结的心,整顿得那么好?苏东坡的意义就在这里。不是说他的才华如何盖世,如何比别人好。他留给我们的可能通脱、甚至通透的精神,是超越他人的。他保存了中国人“修身”的一种本真,他是对国家永远想做出自己贡献的一个人。



第三个是伯牙,就是“高山流水”故事里的那位琴师。伯牙弹了许多年古琴,给了许多人听。据说谁也听不懂,谁也没听懂伯牙到底弹了什么。据说后来有一个名叫钟子期的人,听懂了。说伯牙一曲弹的是“高山”、又一曲弹的是“流水”。伯牙说他听懂了,说他说的是对的。我们来细想一下,伯牙真的是弹了“高山”和“流水”吗?其实是可疑的。伟大的音乐,甚至比伟大的诗篇,更加高天厚地。我们国学里面讲“与天地参”,说人是和天地并立的。而音乐和诗,真是人得以和足以和天地并立的最后的力量。诗是无解的,有关诗的所有解释,都只是和解释诗的那个人有关,和诗本身无关。音乐同样如此,甚至更无解。由此可以猜测,钟子期即使说中了“高山”、“流水”,也未必被伯牙认可为知音。只有和伯牙那样极力“与天地参”,在天地面前,显示出人的力量的人,才是伯牙的知音。而钟子期真是那个人。他理解伯牙的想法,所以他俩是知音。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非常繁荣的时代。我是六十几岁的人,在上海出生,有时候回忆起来很可怜,我看见和留意月亮的时间很少。而我们前人,孔子、老子,他们所有的思想都是上天下地,太阳、月亮,所以他们的想法非常大。人只有在自然里面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人。中国人写了几千年的文章,为什么还是孔子、老子他们的文章好?不谈文思和立言,仅从文章来说,他们是一口气数十句,甚至全篇一气呵成。后来的即便是苏东坡,也最多七八句连贯一气了。到了我们,写了几十年的文章,也就三两句相连,已是满心灿烂了。很难说后人的智慧和才情不如孔子、老子,只是时代变了。孔子、老子时代的极其开阔的顶天立地的成长和生息的环境,已经不在。他们见惯的是参天大树,我们能见的是小片枝叶,甚至只是树梢和叶尖。人和天地不在并立,甚至人的梦想里也很少出现天边和地角了。到这个份上,人还有机会认识天和地,进而认识自己吗?至此,修身之事,恐怕还要关联“与天地参”的观念。到这里,讲了三个前人。小结一下,前两个,陆游和苏东坡,是“家国之思”。后一个伯牙,是“天地之念”。这个“天地之念”,也是中国人修身的一个底线。



接下来就是曹雪芹。曹雪芹的《红楼梦》,大家认为非常经典。其实要说经典,更经典的,是曹雪芹这个人。他是一个非凡的人,他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中国人、一个文人、一个读书人,曾经都是学识渊博、充满乐趣的人。从《红楼梦》里可以得知,曹雪芹什么都懂到了极致。既然小说是表现人生和社会的,人生和社会的所有细节,都该毫无陌生感。无论《红楼梦》完整还是不完整,它都无可争议地不只是活在纸上,而是连接上了人生、社会。读者都会以为,《红楼梦》里的人物就在左右,场景也是确实可寻的。至于建筑、美食、服饰、手艺,都有精到的描写。还有葬花那些事,也都是可能深信的。这就道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人、文人、读书人,能像曹雪芹那样无所不晓吗?还是上文提到的状况,我们现在多的是专家,少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哪怕三百年以后,我认为,一个完整的中国人,一个读书人,还是该学识渊博,在各领域都有独特的自己的见解。可惜像曹雪芹这样的人,无所不晓的文人、读书人,原先常有,现在是凤毛麟角了。一个完整的人,在各个领域都该不陌生,都该有自己的理解。整个中国文化林林总总的东西,我们都该理解的。我在北京见过冯其庸先生。他是《红楼梦》研究会的会长吧。我们聊天。我请教说,我总觉得《红楼梦》里,曹雪芹写了几百个人,都很真实。只有林黛玉不真实。曹雪芹可能把一只画眉鸟写成了林黛玉。不然后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比喻哪里来?“黛玉”这名字哪里来?林黛玉对人间的难以治愈的陌生感哪里来?由此,我说《红楼梦》可以一直研究下去。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本人,我们知道的东西都非常少。读《红楼梦》,我们只能读懂其中一部分,我们不像曹雪芹什么都懂,所以我们很可能不知道《红楼梦》真正在说什么。而作为一生的努力,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能够有自己的理解,都能认识。这样,我们的人生充实,充满美感。对人间事的理解会常带感情、富有良知。我曾作为记者访问过邻国。看见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极其珍爱。百把年前的一口井,就视为珍宝了。我感慨他们的情感。我当时想到了两句话,就是:“此生有幸,生在中国”。我们的历史保存了无数的美和诗意,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荣幸能感知无数美、无数诗意。为此,我们将努力,将无愧作为一个中国人。

最后再讲一个文人张伯驹,他是收藏家。他收藏了陆机的《平复帖》。我们说书法,自然要说到书圣王羲之。王羲之留下的字,真迹几乎没有。而陆机比王羲之早生五十年。陆机的《平复帖》至今还在,而且这字是真的。张伯驹还收藏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我原是解放日报的记者。文汇报有个记者谢蔚明,是我尊敬的前辈。他认识张伯驹,而且还是好朋友。他在落难的时候,曾经写了一封信给同在难中的张伯驹。信中说,现在传说《平复帖》和《游春图》当时是无偿捐给故宫的。其实一件当时国家是给钱的,原价给的。关于收藏这两件字画的经过,要对历史有一个交代。张伯驹也是非常的人,他真的非常认真地用毛笔写了一个手卷,详细交代了两件字画的收藏经过。这件手卷,我见过,看了真的感动。张伯驹为了买下这两件字画,最后一贫如洗。张伯驹晚年的生活也清贫。黄永玉先生也跟我讲过张伯驹。他说他和女儿儿子到北京西餐厅用餐。突然看见走进来一个人。他讲得非常形象。他说那人是像鱼一样游进来的。衣服穿得非常朴素。见他买了两个面包,和一份罗宋汤。他坐下来,吃了个面包和罗宋汤。然后把另一个包好,起身走了。他该是带回去给他的夫人吃的。黄永玉跟他的女儿和儿子说,你们看看这个人,你们知道他是谁?他是张伯驹。你们要记住这个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贫富的差别,在人品上不重要。人品重要的是贵贱。我们现在的社会,许多人是富了,但是缺少一个“贵”字,缺少高贵的气质。我们要成为一个非常高贵的人。有可能我们没有钱,没多少钱,但是我们可以成为高贵的人。如果你是富人,也要成为高贵的人。“修身”两个字,说到底,就是我们要经过自己的一生,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最后,再说一遍。“修身”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终点。“修身”,要有家国之思、天地之念,还要感知更多的美和诗意,成为一个高贵的人,一个完整和无愧的中国人。

2016.11.27


    关注 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