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策划】宋刚:设计师的跨界与串门

 

x0a2015年5月23日,友创意人之BOY系列公益科普活动第8期,在广州图书馆北馆8楼中...



2015年5月23日,友创意人之BOY系列公益科普活动第8期,在广州图书馆北馆8楼中庭开讲。竖梁社建筑设计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宋刚,以《设计师的跨界与串门》为题,静心准备了195帧PPT,与听众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与互动。
现场
友创意人·BOY·第8期

每月一期的活动,期期爆满。

友创意人·BOY系列活动是美国《室内设计》杂志中文版联合广州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公益性科普活动。通过组织设计界翘楚开展演讲,激发全体市民学设计、爱设计、用设计的热情,为中国设计事业走向大众化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期,讨论话题涵盖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等。本期嘉宾宋刚结合了自身及扎哈·哈迪德等国内外大师的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与听众讨论了近几年被广泛热议的“设计跨门”现象。



宋刚

竖梁社·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

宋刚,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拥有多年艺术展览和设计经验,任教和客座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南加州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著名设计学院。他所创办的竖梁社设计被意大利Area杂志评选为2013“中国十大先锋事务所”,同年被美国《建筑实录》提名为“设计先锋”。作为一名建筑师,宋刚活跃在本专业的同时,也做过不少跨界与串门的事,譬如经营家具品牌YOIMO.他说,“用建筑的观念设计家具,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演讲
友创意人·BOY·第8期

在当天活动现场,美国《室内设计》杂志中文版和美国《今日家具》杂志中文版准备了近百份精美杂志赠送给热爱设计的听众。在对话环节,前五位提问者还得到了由两本杂志以及艺展中心送出的礼包。作为主办方之一,小编历经数届BOY,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的听众,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年龄差异颇大,对设计的了解程度也有差别,而对求知与交流的渴望同样热切。最后,小编整理了部分观众的问题,分享如下:

对话
友创意人·BOY·第8期

Q1.演讲中,您提到形式追随情感,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您创作的观念是高于形式的?但从您的最终的作品看来,仍然有很高的形式感。建筑师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商业的价值,那么您如何平衡这种观念与形式?(提问者为艺术系在读生)
我们说形式追随情感,我们用的词是“追随”,没有用“决定”,也没有用“定义”。形式本身是有逻辑的,它可以自我演化出各种可能。为什么用“追随”呢?建筑师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非常具体的、客观的、实际的,就像我刚才分享的建筑师穿衣指南,没有颜色、没有花纹,只是一个直板的黑色。比如,作为建筑师决定一个房子的柱子有多粗、玻璃幕墙怎么做,都是一些非常具体客观、没有情感的问题。是的,这些工作会让建筑师丧失对人性本身很微妙的体验,所以我们会在建筑师的宽度里头,提出形式有它的逻辑,建造也有它的逻辑,建筑业有它的逻辑,可是这些逻辑要去追随一些情感的东西。如果读建筑的人,会知道这些观点出自路易斯·沙利文。他的原话是,形式追随功能。


宋刚


建筑师穿衣指南


Q2.您刚才提到老式建筑的改造,那么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建筑风景是否都会消失?
最近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一个Uber贴,记录我打Uber时发生的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因为我不会开车,所以我每天都会打Uber.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所有人都打Uber,很多东西就会开始消失。譬如车站、机场就不会有人排着长长的队去等出租车。一个很小很小的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会是非常巨大的。这样的例子,在建筑里头,也会经常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突然盖起很多摩天楼,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个电梯厂家解决了轿厢固定的问题。一个、或者说一些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也推动着这个城市面貌的改变。回答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因为我们已经处在另外一个环境和条件下面。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可以有乡愁,但乡愁是回不去的乡愁。其实在很久以前,建筑师就开始找寻一些“折中”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譬如华工、华农、中大这些高校里面有一些建筑,它们是钢筋混泥土的楼,同时也有坡屋顶、斗拱,这就是所谓的“折中主义”的尝试,说白了就是给建筑披上一层传统的皮。可问题是,披上这层皮,它就是原来的老房子了吗?


宋刚

Q3.我是做软件开发的。这是我第3次听BOY的演讲。感觉您讲的不是建筑师的跨界,而是您跨界到建筑去了?那您有没有兴趣跨界到我们的软件行业?我想您平时用一些设计软件,肯定会有不顺畅的时候。
(笑)在我念建筑的时候,老师也给过我建议,要不要转系。因为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多时候会很多元化,而不仅仅限于建筑的角度。到底什么是建筑师?如果建筑师是盖房子的,那么盖房子也有很多方式,譬如在游戏里头就有盖房子的程序设计,人人都可以盖房子。建造与创作来自人性本能的驱动,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我给自己的定义是科班出身的建筑师,是受过建筑学训练的建筑师。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并没有建筑师这一称号,只有工匠,造房子的工作,一个泥水匠加一个木匠就可以完成。还有清代皇家的建筑,200多年间都被一个叫样式雷的家族垄断,他们的手艺都是爷爷传父亲,父亲传儿子,儿子传孙子。不管是传统的工匠、家族的手艺,还是建筑学科班的训练出身,又或者是跨界去转行,只要你能创作出一个建筑,我觉得就可以称为广义的建筑师。

至于改善设计软件,我有一些建筑师朋友在做这个事情。


宋刚

Q4.前几年,远大在长沙用组装式的模式15天建了30层楼,其预设性和环保性都非常好。如果远大继续做这样的研究开发,而建筑师们又忙于跨界串门,您觉得我们的饭碗会不会因此不保?
我读过一篇文章叫《建筑师会不会失业》。随着这个行业越来越产业化,3D打印技术又在不断地发展,会不会有一天建筑师就会没有工作了呢?其实建筑产业化,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所谓产业化的核心不外乎是通过工厂化的加工和制造,让流程更加简便,把成本削减到最低。但是不管产业化发展到何种程度,有一个工种是永远不可缺的,那就是产业化过程的协调者、经理人。建筑师不只是一个建筑设计者,他还是一个整合协调者,协调整合材料商、施工企业等等各个部门。这个整合协调的工作,哪怕产业发展得再迅速,短时期内也是不可被取代的。


宋刚
(完)
编辑:dora


    关注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