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刷爆B站的高分剧,要上大银幕啦

 

年度最佳招聘广告,不矫揉造作,不刻意煽情。...

作者| ChrisKirk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四年前,央视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广受剧迷们好评。然而,随后趁热推出的第二季,却口碑大不如前,豆瓣评分也比第一季低了不少。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海报
今年年初,央视再度立足传统文化,推出纪录剧集《我在故宫修文物》,着眼于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工作者与他们的日常琐事,同时融入对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解读。剧集播出后,迅速燃爆B 站,赢得网友们的普遍热捧,豆瓣评分高达9.4,丝毫不亚于“舌尖”的盛况。

在我看来,剧集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故宫之于国人,自带一层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昔日缔结于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终于在这部剧集中悄然释解,故宫的神秘大门被默默敞开,不再是历史古装剧中那副刻板模样。
▲片中出现的故宫全景图


历史遗留下来的平民思维,对宫墙与帝位的崇敬,对皇权的膜拜与憧憬,都在这部剧集中被层层打破。即使北京带给世人的印象依然逃不开金碧辉煌的故宫,但当我们看到那些经受时间消蚀后的文物被一一拿在修复者手中时,瞬间整个历史也变得可爱起来。



▲现在与过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对历史的缅怀与追忆,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故宫,就是当今与历史的桥梁,正如电影开篇中提到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而也正是得益于故宫的存在,如今我们才仍能听到历史发出的遥远绝响。
▲电影《末代皇帝》剧照


过度关注神采奕奕的表面,我们似乎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在背后无私付出的人们,他们是中国最伟大的文物修复团队,也是纪录片与电影的绝对主角!

剧集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以文物修复大师们的日常对话与修复过程为切入点,每一集针对某一大类文物的修复进行详述。三集下来,整个文物修复小组的风貌便生趣盎然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文物修复大师们的日常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 文物修复工作最需要的是持续而有耐性的专注, 就像史连仓师傅手持老照片那一刻的回顾感言,尽管几十年的时间都耗在这上面了,但“如果有机会返聘,我一定会义不容辞”。想来,这既是对既定生活的习惯,更是对修复工作的由衷热爱。
▲青铜修师王有亮
▲史连仓师傅与徒弟


也正如钟表组王津师傅所说,人生这几十年,过得还真是挺快,而看着好不容易修复的动态钟表只能安静的躺在那儿供人观赏,也是“蛮可惜”的。

屈峰师傅提出的格物致知论,则显然也是来自生活的智性哲学,这番理论更像是历史以它的口吻向我们传述着既定的思想,屈峰师傅更像是一个惊奇的发现者。

纵观剧集版,创作者以章节式手法展现出这群文物修复者的匠人气息,那些看似一板一眼的细致入微,无疑都是值得尊敬的工作模式。



▲你们的男神王津老师
如今《我在故宫修文物》终于要上大银幕了!

值得肯定的是,电影版的推出也并非单纯是对剧集版的重复消费。电影版摒弃了剧集中的念白,转而把音乐作为脚注,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得以加入更多切身的观察与思考,去细细感悟影片的精髓。
▲屈峰师傅:“ 每个人对佛像的理解都不一样,这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得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纯洁的微笑,那是最难的。”


如陈杨师傅所讲,整个修复小组就是一家人。电影版通过精准的剪辑将他们的日常熔成一个整体,让他们的生活轨迹有了更多明显的交集。观影过程中,我对陈杨师傅给屈峰师傅打电话求助的部分尤为印象深刻。那种其乐融融、互帮互助的和谐感,注定是北京任何一座高级写字楼都比不来的。
▲观众一致认可的段子手担当


然而珠玉在前,电影版的诞生无疑也经受着非常巨大的考验。电影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份匠人精神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无疑也是改编剧作上的一个大难点。吸取《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说教意味太浓的教训,电影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显然处理得更为妥帖难得。

在电影版中,导演采用许多空镜头向观众展示故宫的阳光与蓝天,颇有“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 之感。正是此般美好景致与故宫的悠远历史形成了某种呼应,同时也烘托了师傅们工作时的专注与安静。
▲非常专注的文物修复工作者


作为一部有庞大故事背景的纪录电影,要在近九十分钟里糅合剧集版近150 分钟的内容,难度自然不小。所幸剧集版中的众多人物,都如愿在电影版中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归宿;至于修文物的整个过程,不同于剧集版鞭辟入里的深度解读,电影版则以留白造境。

独立执导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萧寒导演,此前曾因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进入大众视线。在《喜马拉雅天梯》中,他用一种冷静的笔调披露了当下的社会现象:登山对某些人来说是人生的高潮,对某些人来说只是炫耀的资本。

而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我们则领悟了一种看似微弱却非凡而超群的精神力量,有人看到了对现世的讽刺意味,也有人看到了对人生的豁然态度。这座藏匿于故宫深处的桃花源,似乎无关于北京拥堵的交通,无关于漫天的雾霾,更无关于现世的种种纷扰。


▲《喜马拉雅天梯》剧照
▲萧寒导演在片场
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纪录电影并非传统故事片,这里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拯救地球行动,也没有声势浩大的震撼场面,而只是以一种平常我们看待事物的目光去审视这群人。或许,稀松平常便是生活的真谛。
▲电影版多款海报,你能找到藏在其中的小小人么?
此次电影版海报以“择一事·终一生”为主题,选用的色彩厚重而不沉重,贴合着古文物特有的风采和韵味。唯一遗憾的大概是,那些有着无穷生命历史的文物,修理它们的人却是换了一代又一代。

如果你看得够仔细的话,便会看到每一款海报上都巧妙地藏着一个小小的人像。正所谓“大历史·小工匠”,如果将历史本身比作一件文物的话,我们便如同海报中的小人物,都在努力地对其进行着修补和完善,并且这份工作需要我们一直传承下去。
▲12月16日,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
作者| ChrisKirk;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ChrisKirk



【预售:李翰祥《三十年细说从头》】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购)




新书《三十年细说从头(典藏纪念版)(上下册)》 定制函套+限量编号收藏书票(印有李翰祥亲绘图及私印)

大导演李翰祥1948至1979年的两岸三地回忆录,一字未删,完整本内地首次出版!

从影心得杂感,影坛掌故见闻,老北京三教九流,无所不谈,无所不包;口语鲜活,叙事生动,乱炖方言黑话洋文于一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追加收录李翰祥罕见文章、影评,增补大量首次公开的私藏照;电影学者看见口述史,流亡者看见征途,影迷看见幕后,影评人看见秘史,八卦群众看段子…凄凉处令人柔肠百结,轻松处让君笑口大开!
【 近 期 热 文 】
梅峰写剧本,要从认识娄烨开始
这位怪胎天才专用童年阴影吓人
你名字我忘了,你的胸我还记得
手册十佳!有人说希望是假名单
年度狂欢!这15部影片你看好谁
迷妹台湾潜游:金马比我还任性
直击金马最佳,如何拍出年度黑马
大陆电影横扫第53届台湾金马奖
这部神性作,外景地90%无人区
魔性邪典大师来华,昆汀是粉丝
他之前,大陆就没有海报设计师
【最 新 活 动】
年终福利!23部鲜锐佳片鲸鱼首映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鲸鱼放映室|麦田电影院|看图猜电影
有一张剧照|有一个影人|有一句台词|有一段原声
影史轶事|深度影评|导演访谈|资源共享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关注 看电影看到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