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角兽到困兽,2016这一年,美团怎么了?

 

2017年的资本寒冬近在眼前,美团要怎么办?...

2016年初,美团融资33亿美元,创下全球范围内最大的O2O领域融资,公司估值180亿美元。

2016年末,美团陷入了困兽之斗



这一年,美团怎么了?

今年7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发表内部讲话,称美团发展将进入“下半场”。他坦承美团之前的“上半场模式”,就是猛抓用户、猛接商户,然后做“营销交易”这比较薄的一层。在9月30日,新美大又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回归商业本质,关注营收及盈利能力,销售团队将以营收作为业绩”。
王兴给出“下半场”断言,美团做出“下半场”调整,背后有着资本的压力。在今年1月那笔风光的33亿美元F轮融资中,美团点评与投资方签署了两年内必须IPO的对赌协议,这使得美团被迫直面盈利压力。

然而,在团购的“千团大战”中不断烧钱,笑到了最后的美团,要想盈利,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媒体爆料,2014年美团点评共计亏损23.94亿元,而2015年这一亏损数字扩大到了105.37亿元,而2016年,更是有预测亏损数字将达到150亿元。

正如业内分析,团购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靠低价吸引来的用户,对平台并没有忠诚度,一旦低价优势不再,用户流失是必然。在“千团大战”如火如荼之时,美团与商家“捆绑”,不得不以大量补贴联合商家。2015年10月,合并大众点评之后,美团成为行业独角兽,如此一来,形成垄断之势的美团便没有了与商家“同甘共苦”的必要,更加上融资时IPO的承诺,美团随即便露出了“店大欺客”的逐利本质。

于是,压榨商家,提高佣金比例,逼迫商家推出大力度折扣,就成了美团走上盈利之路的必然选择。如此手段,导致合作商家死伤无数,今年7月,江苏盐城一家名叫“首领我家酸菜鱼”餐馆的店主,就曾经撰文哭诉美团如何让自己的店在两个月内损失了60多万元,直至关店。
再比如从今年7月开始,杭州的KTV企业陆续接到通知,佣金比例要从原来的3%直接提升到8%到12%(佣金比例根据销售业绩分档)。如此大比例地提高佣金,KTV企业很难承受,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受抽佣提高的影响,杭州地区将近80%的KTV下线了美团的团购业务。

尽管团购模式已经看不到光明的前景,但是美团并不能轻易地去团购化。今年6月,美团日订单峰值已超过1150万单,而去团购化带来的必然是交易额的下滑, 进而导致财务数字不好看,这对其IPO而言也不是好的结果。

团购“负资产”缠身,美团只能从其他方面出手,不断压缩业务战线。本来王兴为美团定下了T字型战略,即从最核心的餐饮业务延伸到酒店、电影票、母婴、丽人等业务。重压之下,美团出售了猫眼电影票业务,又将三大餐饮相关事业部合并成了餐饮平台,与酒店旅游、到店综合业务形成三大业务板块。从而,美团的业务业务重点被压缩到了餐饮业务上。此外,美团还在计划分拆旗下的酒店业务,进行独立融资。

其中,猫眼电影被认为是美团增长最快的一块业务,有一定造血能力。如果酒店旅游也剥离出去,仅靠烧钱的外卖业务,美团的盈利前景更加堪忧。

内忧不断,外患环伺,如今的美团还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或背靠财力雄厚的金主,或手握坚实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而到目前为止的美团,依然高度依赖融资烧钱续命。

业务分拆和调整频出昏招,竞争对手的攻城略地也不断撼动美团的市场地位,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美团的估值。据最新的媒体报道,美团点评的估值已经下降到110亿美元。据透露,原点评管理层有部分高管在低价抛售手中股票,抛售价格对应的美团点评估值甚至仅为100亿美元。

另外,在匿名社交软件“无秘”上,也有美团员工讨论美团向员工回购股票的事。由于回购价格仅为3.86美元/股,比美团点评合并时大约50元/股的价格腰斩了一半,引发了美团员工的大量吐槽。
除了资本市场的不看好,内部高管的纷纷离职也在佐证美团的艰难处境。美团第10号员工、美团外卖全国负责人沈鹏、到店餐饮事业群运营负责人刘颖、猫眼电影CEO沈丽等核心高管,都已离职。

2016年很快就要翻篇,然而2017年的资本寒冬近在眼前,美团要怎么办?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