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二十多年前的《夏令营的较量》有感

 

传播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保险是远见者们的生存智慧!买保险和做保险都首选太平!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发表于...

传播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
保险是远见者们的生存智慧!
买保险和做保险都首选太平!



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发表于1993年,是对一次中日小学生夏令营的观察与思考。当年引起巨大反响,这反响至今余波未平。现在看来,反响大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第一,涉及中日关系的题材,尤其是需要分个高下的题材,不火爆都不可能,这涉及民族感情和尊严。

第二,作为“搬不走的近邻”,中国人在实际上长期依赖日本产品的同时,也一直渴望能够超越日本,实现自强。

第三,有“大帝国”心态的中国人,心底里藏着无数个对“小日本”的不服气。

你若说日本孩子比中国孩子有出息,优秀,而且有鼻子有眼的,头头是道的,中国的读者很难不“震撼”。由于作者本人在家庭教育领域的超霸地位和号召力,加上《读者》这样的大刊的推荐、转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打造出了一个写作和思维的套路。我却觉得这是篇史上最扯蛋的文章,害人不浅,其恶劣影响比起同一个作者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文章说,夏令营里中国孩子处处不如日本孩子。我觉得这不奇怪,“家懒外勤”是人类通病,日本孩子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中国的地盘上,一定会被一种莫名其妙的集体荣誉感召唤,自律、自觉,时时刻刻“争气”要强,各方面做得好一点,是所有国家的孩子都能做到的。如果让中国孩子到日本参加活动,跟日本孩子在一起,一定也会有超发挥的表现。



第二,1993年的中国,有几个中国孩子听说过甚至体验过夏令营?一群来自岛国的孩子来到广袤的内蒙草原上,背包里有充分的储备,头脑里有严格的纪律规范,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为了这一次远足,至少有三个月的筹备期,就算孩子们自己不了解、不懂得,家长与学校也会帮忙把每一个环节、细节考虑到,就跟中国的成年人出国还要进行培训,一个道理。让在自家门口的中国孩子跟这些有备而来的孩子比高下,不公平。

第三,通过中外对比,放大中国孩子的缺点和外国孩子的优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套路,甚至三百年来一直如此。这种自黑、自矮、自贬的流弊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下意识,凡事不黑一把“中国人”,就会觉得不深刻,不高明。长此以往,相沿成习,都以为中国人真的如此了。



第四,良好的家教是不分国界的,不好的家教也是。刻意塑造一个遥远的外国榜样让中国孩子来学习和膜拜,是洋奴心态的遗存。甚至在流行读物中,也总是古代的远方的外国的高僧的西哲的,快速崛起的现实中国完全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每天都在发生的身边的感动、周围的励志,完全不见踪影。北海道《一个人的车站》里大和民族的良好人性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中国十万大山里完全不盈利的微波塔伟大的公益被完全无视……总之,中国有好吃懒做的孩子,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有。如果真的相比较,请用数据说话,请把可比较的方面尽量都列举出来。



这个用片面极端的,先入为主的写作套路打造出来的厚西薄中、自取其辱的毛病,如今演变成了对中国教育的全面否定。这些年来,中国的教育几乎是在谩骂和否定中前进的,中国的基础教育总是得差评,几乎成了所有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只要说教育,不论你是杀猪的卖肉的,还是理发的扫街的,个个都对教育怀着深仇大恨一般,都能滔滔不绝牢骚一通,抱怨一番。忽然有一天,这种集体下意识发展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在学生读物、教材讲义中,很多人类通用的美德,总是发生在外国孩子身上,而中国孩子,只能可怜巴巴的充当顽劣、低能、愚蠢等小毛病的代言人。
被吓坏了的中国家长赶紧寻找出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出去”,而且低龄化很严重。公办高中里的“国际班”越来越多,民办学校的“国际班”快速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有条件的要送,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送。那些砸锅卖铁也没有能力被送出去的孩子,只好委委屈屈,不情不愿,留在国内跟“劣迹斑斑”的老师和体制做对。



我相信良好的家教是不分国界的,不良好的家教也是。我相信中国的教育毛病很多,外国的也一样。我相信所有举例论证,说中国孩子不如外国的孩子的故事是真实的,同时也相信美国也有很多好吃懒做的孩子,中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比比皆是。比较的时候,要防止被孙云晓的“先见之明”干扰,也要考虑比较的对等、对称和科学性。无谓的自黑和自我伤害,跟盲目的自傲和自我标榜一样,后果很恶劣。

(作者:大民)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续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保险卢兆光】
联系电话:13692838888


    关注 太平人寿卢兆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