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金太军:我说我最大遗憾是大学没谈恋爱,你信吗

 

说起大学岁月,人们总是会用很多美好的词藻去形容它,然而身处大学阶段,却免不了遭遇迷茫、困惑,怎样才能将四年最...





说起大学岁月,人们总是会用很多美好的词藻去形容它,然而身处大学阶段,却免不了遭遇迷茫、困惑,怎样才能将四年最好的时光过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小编走进了长江学者金太军教授的办公室——



金太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333人才第一层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我校政府审计学院教授、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院长。

   如何让大学过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

把社会、家庭赋予的期望(即社会赋予的价值和理想)和个人的期望统一起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大学生的迷惘,很多可能是因为这两者有差距,甚至有冲突。所以,关键在于如何把社会的期望和既定的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比如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提高自己的实力,培养自己完美的人格啊,转化为自己的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这个社会有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奋斗,去争取,总归会有不同程度的回报。我觉得现在大学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很好的大体公平竞争的机会。

同学们预想的大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满了浪漫情怀的。进了校门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学业的竞争,就业的压力,感情的挫折,人际的冲突,都可能让我们产生巨大的落差。其实,这些都很正常。换一个角度,它们恰恰是我们奋斗的理由与舞台,想想如果没有这些落差,我们还需要奋斗吗?

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现在大学给了我们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机会,至少也是一步重要的台阶。可以将大学理解为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开端,把握好四年,把意义性的东西变成自己努力的目标,有意义同时也就转化为有意思,准确地说,大学生活有意义的同时也就有意思了。
 
   大学为什么要努力?  
就像电脑一样,你的存储量比别人大,速度比别人快。那靠什么?靠四年的积累。

大学四年是一个充电期,也就是能量储备

所谓越努力越幸运,不如说,越努力越有底



家境富有,还有奋斗的理由吗?或者说,家境贫寒,再怎么奋斗也买不起房,奋斗还有什么意思? 



“家境富有,但你能一辈子靠父母吗?”

我曾经这告诉一个“富二代的”学生,你今天所有的一切,你穿的名牌,过的奢侈的生活,你靠的是谁?离开你爸爸,你还有什么?如果你是个男人是个男子汉,你就该做你该做的事,你要让包括女生在内的同学们觉得,你不是靠你爸爸,你是靠你自己。

无论你是不是有特别好的家庭背景,最终你的价值体现还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才华,包括你帮助他人的能力。有些大学生家庭条件很一般,甚至出生贫寒,但依靠自生的努力,品学兼优,这样的大学生,社会是非常欢迎的,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甚至不败之地。

我本身似乎就是这样的例子。作为工农子弟,我父母可以说是文盲,如果说我今天有那么有点成绩,一靠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一代人提供的大机遇,二考自己的奋斗。毕竟机遇对于我们基本是平等的,能否抓住机遇,关键靠个人努力。

对那些家境一般的大学生来讲,只有更加努力学习,而没有灰心丧气、意志消沉的理由与借口。不能因为我没有一个优越的家庭背景,我就破罐子破摔。



实际上,能进入南审大门,说明你已经很努力了,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你固然不能说遥遥领先,但至少没有落于人后。

 

重要的是,大学的四年,恰恰是拉开差距的四年,我觉得真正有志向。有担待的大学生可以超越家庭带给他的“先天不足”。我们过去有句话说“行行出状元”,不要说大学,任何一个普通的社会分工,你只要优秀、足够优秀,在行业中你都可以努力追求卓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千万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对于家庭条件好的那部分同学,你已经拥有优越的“初始条件”的话,就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不仅让自我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帮助社会。国外的富人及其子女很多乐于做慈善事业。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帮助他人同时就是帮助自己,因为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只有共同体成员共同发展,社会才能和谐,人人才能幸福,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现代社会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共赢、合作与协同。

我想对于人生来说,奋斗不需要理由,奋斗本身就是理由

只要你努力了,总会有进步,享受的是过程。
 ▼
  谈谈您个人的经历?
以下文字有点长,耐心品读会很受益
我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第四志愿是厦大,结果高考数学发挥失常被第四志愿录取去了厦大。 (那你是学霸啊~~)



那年我考了我们县的第一名,整个滁州市应该是第二或第三吧。我是很擅长考试的那种人。那年数学特别简单,90分以上(满分100)的考生比比皆是,我却考了个不及格。

我其实上是想报中文的,因为我从小学二年级(8岁)开始唯一没有改变过的爱好(甚至可以说是嗜好)就是看小说,但最后被哲学专业录取,大一时我一度很沮丧。到了大二,我开始接触哲学原著,读着读着就读出味道了,后来全班就只有我所有的原著课成绩都是优秀,其他各科成绩也名列前茅。为此,中国青年报还因为我这个金不换的“浪子回头”采访过我。

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名字能上《中国青年报》,这非常罕见的事情,我也因此而“红”过一段时间。

读原著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哲学素养,这令我终身受益。



我比较喜欢写那种气势大的文章,2万字3万字的长文。比如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大文章”。这和建构性的哲学思维有关,因为哲学是非常讲究逻辑、建构的。像后来学的政治学、公共管理就没有这么强的思辨性。但政治和公共管理的学习让我的知识结构更加复合,我还曾经有一度对宏观经济学发生了兴趣,恶补过相关知识。

当今的社会科学非常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所以知识面比较宽的学者易于找到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的突破口。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南审是适逢其时。



南审精通某个学科专业的人才济济,但相对来说,复合型人才不是很多。而我们的政府审计学院的特色就在于要把政治学、公共管理、法学等与南审的传统优势学科如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结合起来。



仅就我们这个团队(即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而言,着力点则是探寻政治学(公共管理)与审计学这两个学科领域之间的结合点,开展理论创新和智库对策研究,所以我们研究院的名称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这是在国家审计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既受刘家义审计长重要观点的启发,同时也与家新书记、维龙校长的想法不谋而合,既充分利用南审非常雄厚的审计学科资源优势,又能凸显我们团队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领域的特色与特长,可以说,已形成“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对当前的工作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
  最大的爱好就是读小说  
我有个外号叫“五不”学者:不抽烟、不喝酒、不跳舞、不唱歌、不打牌。现在还可以加上一个不开车(笑)。



(那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呢?)

运动——每天走15000步左右。

早晨在操场慢跑,晚上在校园里快走。南审的校园太美了,我走过不少大学的新校区,鲜

有能与南审相比的,走在几近“原生态”的校园中,能感受到一种泥土芬芳般的愉悦。

读小说——少说也读了上万本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小说,没有固定范围,古今中外弄到什么读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破晓记》、《鱼岛怒潮》、《堂吉诃德》、《海底三万里》、《鲁滨逊漂流记》、《三个火枪手》等等。记得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时大约10来岁,根本没看明白。倒是那些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水浒》大约读了二十遍。上大学时开始看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最近几年又涉猎玄幻小说、魔幻小说。

(《诛仙》读过吗?)

那是入门级同时也是经典!后来又出现了很多网络写手,比如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等等。我看小说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被移入,也就是很专注,喜怒哀乐,不一而足。



看玄幻、魔幻小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边界和没有不可能,完全摆脱时空限制、地心引力,所以能够让你完全放松,因为你知道它是不存在的,看小说的时候没有任何压力;第二就是锻炼你的想象力,因为思维要发散,大脑就得到锻炼。现在一些优秀的网络作家,其实他们的知识面是很宽的,比如建筑、天文地理、生物,有的小说里还有什么排兵布阵,你在看小说的时候就拓宽了视野和知识。

我还看过一个小说,提出了一套通过深层次的文化“建设”来消除民族隔阂的设想,其映射到现实社会里,去解决中国当下的相关问题,我觉得也不无启发。

不要觉得看网络文学就没有价值——开卷有益,关键你要会思考。但不能沉迷于此,没日没夜地看,那就被它控制了。要“不为物所役”,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为物所役,比如刷手机,很多人到晚上都不敢关机。

人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是被人控制,而不能让它去控制人。
 
  最遗憾的是大学没有谈一场恋爱  
大学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奢侈品。人一生中除了大学估计再难有一个完整的四年是用来读书(而不是机械地去应试),在此期间,我们开始脱离原生家庭,与同学朝夕相处。

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大学岁月既是充电期,也是考验期;

大学校园既是可以让人安心读书,不喑世事的深堂幽宅,也是车水马龙,满眼繁花的人生的交通要塞

在我看来,在大学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济济一堂、朝夕相处,非常有利于建立独立人格,提升情商,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读书识文,这也是大学生活的魅力所在。以后再也没有一个时期可以获得这么丰富的“体验”了:发现感知社会的多元,感慨了解人们兴趣的差异,在经历磨合后的包容、汲取后的优化,互补后的丰足,我们会逐渐发现人生变得挺实、温柔与丰满。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同学经常会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与做法,自然,这种“奇怪”会让他离“众”而“寡”。我与他的关系起初也不是很“和谐”。后来我才渐渐明悟:为什么我不能打开一扇从前紧闭的窗,从他的角度重新看待问题呢?人际关系的很多矛盾就是因为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什么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呢?

大学让我们的内涵更宽广,我们应该充分享受而不是排斥这种生活。

如果问我大学生活中有什么遗憾,我可能会下意识地说,没有谈一场带着书生意气的恋爱,单纯而质朴,就像什么呢?就像春天的阳光遇到新生的初芽,自然地彼此需要,彼此相融,又彼衬托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那您有暗恋过什么人吗?)

我啊,我感觉大多的时候是被暗恋的吧,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相对于现在要保守的多,加上我当时读的是哲学专业,情感方面好像开启的更滞后一些。



我女儿今年上大学了,处在最芳华的年纪里,作为父亲,我希望她能遇到美好的爱情,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种带着书生意气的简单的恋爱。然而,也正因为是父亲,也会担心她的择偶问题。当然,这样祝福和担忧并不矛盾。我会以尊重她的选择为前提,不会给她设框框,感情是多么纯粹而直接的东西,缘来无由,何必非得陷入某种固定的范式呢?

我希望女儿也希望南审的大学生们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谈个恋爱,不一定轰轰烈烈,也不一定必须山盟海誓,当然如果能有个水到渠成、喜结连理的结局更好,即使曲(恋爱)终人散(分手),也是一个尝试,一种体验,一段美好的回忆。

享有一个愉快的周末吧~~



「 南京审计大学   官方微信  出品 」
采访丨赵小漫、程洁
图丨新闻中心
指导老师丨唐利
责任编辑丨潘洪波


    关注 南京审计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