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关于故宫男神,你想知道的,我们都问了

 

厉害了,我的故宫男神!...



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今天正式在全国公映啦!这部在b站上点播量高达145万次的剧集版纪录片吸引了许多小伙伴们的关注,从00后到70后,从一刷到N刷,是什么吸引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群体呢?

我们独家采访了这部纪录片的导演——萧寒导演,以及在纪录片中吸引众多粉丝,被誉为“故宫男神”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你们想知道的,我们都帮你们问啦!

Q
导演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契机是什么?这部纪录片大概拍了多久呢?
萧寒


我觉着真的是一个缘分,其实在五、六年前我们就想要拍摄关于故宫这些文物修复师的故事,我们的制片人清华大学的雷建军老师,他发现了这个选题,“在故宫里有这样一群人,特别值得我们去记录”。但是真正能够拍到,这真的还是很难的。等了四年之后,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大庆给了我们这个契机。我们在故宫里拍摄了将近四个月,拍摄周期拍了一百多天,师傅们上班我们也上班,师傅们下班我们也下班。每天跟他们在一起,这样拍了一百多天,然后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剪辑。所以第一个呈现出来的三集的电视版,是花了差不多八、九个月的时间。首先是在央视播出的,后面的情况你们就都知道了,在b站非常火爆。(๑•̀ㅂ•́)و✧
Q
在拍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吗?
萧寒


其实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困难的是能让我们有机会拍到,解决了这个困难之后,就是真正地和这些师傅们走近。不能叫困难,可能有一点遗憾是:拍摄的时间还不够长。我想有更足够的拍摄时间,我们拍十二个月,我们能拍到春夏秋冬,能拍到这些师傅们他们更多的日常,他们更多的工作,更多的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的那些鲜活的细节,这我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 谈不上困难~
王津


刚开始听说是要进的时候啊,心里还真有点紧张,觉着边上老有架着摄像机在工作,那是什么状态这感觉不到。实际经过那么一两次呢,以后就感觉那是非常真实的一个工作状态,

有时候虽然他们在拍,我们都没感觉他们在边上,你看到的说话什么的,就自然工作当中的话,那就我们非常真实的一个正常工作状态。
萧寒


其实这才是我们想要的(骄傲脸) ʅ(´◔౪◔)ʃ

如果要是师傅们感觉他得摆着拍,那我觉得有问题,其实我们为什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拍摄他们,这就是让他们习惯我们在的一个过程,甚至他们就习惯觉得我们是他们的同事一部分。
王津


对,就跟别的同事一样,只是他们干的不一样,就这种感觉。
Q
王津师傅您觉得成为大家的男神之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吗?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有什么感受?
王津


都这么说我是男神,我还没有感觉到什么。我第一感觉就是,到街上或者什么地方,好像认识的人比原来多了一些。这可能也是通过你们网络的力量的传播,过去可能没有那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拍过片也很少有人知道。通过这个片子,我觉得认识我们的人也多了,可能喜爱我们这个工作的人更多了。

人们为什么喜欢这片子?可能也根据那个工作,拍出来的非常真实,我觉得被大家认知这个,还挺好的 。
Q
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王津


我生活其实没什么改变,还是正常的上班下班。原来想象不到是什么样的,但是看了片子,感觉就是这个工作状态,就是这个样子的感觉,原来一直在工作,但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工作状态,通过这片子啊,能认识到我们平常的工作状态就是这个样的,挺好玩的感觉。
Q
从片中得知现在钟表组修复文物的师傅只有两位,现在的情况是否还是如之前的一样呢?齐师兄现在学的咋样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吗?
王津


目前还是两个人,但是可能我们马上要有一个定向的,基本也是在我们内部调节的小伙子。
萧寒


我们这一路点映过来,想拜师的一大堆,每次点映完了一堆,问我们能不能去学修钟表。φ(゜▽゜*)♪
王津


喜欢这个专业或者有相对比较专业对口的孩子,可以报考。我们17年的招聘已经发布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来(应聘)。我们今年发布的那招聘信息非常广,基本所有专业好像都有,包括空调制冷都有,监控无线、摄像啊这些都有, 还有影视,所以各方面都有。故宫正式职工有一千五百多,我们修复文物这才一百多人,所以还有好多专业都在招,有兴趣的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看看今年的招聘,我觉得比往年列得更细了。

(小亓)他现在学得非常不错了,已经十一年了,所以基本没问题了,除非特别特别复杂的,心理可能还差点,我也一样。因为故宫钟表不是批量化的, 对于每一件来说,每一个新的工作都是一种挑战,所以有的没干过的,可能当时接触之前自己心里也是有点二乎的。说实话,经过这么多年,虽然经验可能比他更丰富一些,但是没有说一定那么特别有把握,都是在不断地学习进步的过程,所以小亓呢,虽然十几年,但是还要再继续学习的,还是有很长的路。
Q
王师傅您在您退休后有什么打算呢?
王津


目前我觉得啊,到时候一个是身体允许,另外一个是单位需要,我想可能还是在故宫里头继续干下去,因为我们的修复量很大,人也少,可能我觉得应该是不会离开故宫的,只要故宫需要的话, 我觉得还是我的首选 。
Q
师傅曾经在纪录片里似乎很遗憾展出的钟表都是不能动的,其实我们观众也很遗憾,故宫博物馆有没有想法专门做一个可动的钟表展?
王津


可动钟表这个想法啊,不太可能,因为是钟表年代也长,然后发条发力非常大,所以天天要上弦那样演示,可能对它损伤非常大。我们将来钟表馆改造以后,可能会是视频更多一些,每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小的视频搁在它的边上,大家扫一下码,就能看到它的演示过程,以后可能会走这个方向。
Q
有些人也指出,觉得纪录片里的时间线不是很明显,看起来有一点混乱,不知道对这种观点,导演您怎么看?
萧寒


因为本来我们就不是一个日记,不需要它是有一个很清晰的这样。因为这个是创作的意图,我的创作意图是在情感的表达,是一个人物的呈现,那个生活的鲜活的人物的呈现,生活最本来样子的呈现,这个是我们的创作意图。有人会觉得有些地方没,我觉得这很正常。我觉得只要能够捕捉能触动到你内心的那个东西,就 OK了。其实我一再强调,我们所创作的东西,它不是作者电影,我觉得更大程度上它是观众电影,是观众和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创作,这是我对电影的理解。观众电影是你看完的那一刻,我们才共同完成了一部,一千个人来看这部电影,其实我们完成了一千部电影作品,每个人内心里面和它产生的化学反应是不同,这是最棒的。
Q
导演接下来有什么拍摄计划呢?下次的焦点是什么类型的故事呢?这次的票房成绩会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拍摄计划?
萧寒


不会,我们新的拍摄计划已经启动了,我们已经开始田野调查,所以不会因为这个票房的多或者少,就会影响到我们后面的拍摄。其实现在即使我们不去预测票房,我觉得这个片子的关注度和已经参与点映的大家的热情,和b站这些小伙伴这样的热情,已经让我们觉得受宠若惊了,真的觉得非常非常开心了,所以我们后面的创作会更加努力,还是会关注那些特别打动我的人物,还会是讲最最真实的中国人的故事。当然下一部片子很可能会延续《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电影的气质,会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和人们的碰撞,这可能依然是我关注的点。
Q
许多小伙伴都很想加入师傅们去故宫修文物,两位对B站的小伙伴有什么鼓励的话语吗?
萧寒


在故宫当值,你们还小,努力学习,将来会有机会的,同为我同事,期盼着你们能成为同事。
萧寒


昨天在杭州有一个8岁的小孩,看过3遍剧集版了, 然后知道要来看电影,先去马上又再复习了一番,带了礼物来给王师傅。

而且他妈妈和他都是我们的真爱粉,然后他妈特意强调,70后和00后都热爱这部片子。
王津


因为我有时候偶尔去钟表馆工作,因为我们周二下午对小学生是免费开放,都是小学生,初一初二的孩子,十三四岁的孩子也是看完片子,学校组织带着来的, 属于课外活动那种。包括今年我们北京朝阳区的高考作文模拟题就是以故宫修文物作为今年高考命名题。
萧寒


对,好多,只要是上高三都说,所有人都把这个当做是素材。所以上大一的那个学生跟我说,我们所有经过高三的学生都会知道这部片子。
Q
对票房有怎么样的期待呢?
萧寒


当然越多越好,这个期望肯定是越多越好,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压力,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有压力,票房越多越好的背后,是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电影,是我特别特别期盼的,能够让中国的电影市场,有这么一个电影类型,而且它可以是稳定的,成为一个大家可以选择的电影类型,这是我的期望。



下面是点映现场的群众采访,莫名的感动~在b站上看过剧集,但没想到这部影片能走进电影院,我觉得纪录片能走进电影院就是很值得欣慰的一件事。跟电视剧版本还是有些不一样,因为在结构上,剧集版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播和职业的解读,但电影版更多的是哲理上,还有一些人生的体悟,对于导演个人的情绪和整体的表达的更多一些。如果我看过TV版的话,我对电影版就会更有感情,而且电影会更加展示那些生活化的平时的镜头,就给我感觉我和它是联系在一起的,很强大的关系的感觉很触动我。

因为镜头的话,电影的感觉肯定跟平常我们看的纪录片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可以用更多的电影调度以及剪辑方式,让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精髓的东西,纪录片可能更多的就是一个纪实的东西,我们当时看了这个是怎样的,就完了;电影的话,可以用调度让你更真实地感受它的节奏,感觉它的那个精神。这些传统的东西,还要传承下去,一代一代的。像这样的好电影,我们这一代人,实际上不光你们年轻人喜欢,我们实际上更喜欢。

编辑:小胖

转载、投稿、合作联系以下邮箱▼▼
哔哩哔哩微信福利社
今天起,至12月19日中午1点为止
在本条推文底下评论留言
写下你看完《我在故宫修文物》后的感想
我们将挑选精彩的评论展示在下周一的推文中
并给入选的小伙伴送出电影周边礼品▼▼


我在故宫修文物笔记本&书签
戳下方“阅读原文”,看采访男神视频↓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