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长沙的这对德国夫妇又火了,他们温暖了中国的这个冬天!

 

昨天,一对德国夫妇在长沙的视频又在网络上火了。...





昨天,一对德国夫妇在长沙的视频又在网络上火了。

来自德国的吴正荣、杜雪慧(中文名)夫妇在湖南15年,为帮聋哑人就业,他们开了家面包店。负担不起高昂店租,便开在偏僻小巷,店里有10个聋哑员工。他们还资助54个孩子。他们说:“能做好事就应该做,不管事情是大还是小。

(请在wifi网络下观看)
高薪职位 vs聋哑儿童义工
今年46岁的德国人吴正荣现在本应是家乡一家不错的制药厂实验室里的核心员工,薪水颇丰。但他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


德国夫妻吴正荣、杜雪慧。
这个来自斯图加特、化学专业出身的德国男人,从德国某制药厂辞职后,2002年作为“环球救助协会”代表和妻子杜雪慧(中文名)一起来到长沙,成为帮扶聋哑人的义工。至今,夫妻俩已在长沙居住了十五个年头。


吴正荣的面包店
他说着流利的中文,在长沙市开福区湘春巷8号经营着一家名为“巴赫西点”的面包店。作为店老板的他教授着一群听力障碍者制作面包。

因为是老城区,曲折弯绕的小巷让不熟悉路的人几乎要绕晕,因为修路已经被封路三年,“几乎要成为一条死巷”,但是这家从来没有打过广告的面包店每天仍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吴正荣笑着说:“我希望大家是因为面包的味道而来的。”

顾客是为了这对德国夫妇的爱心而来。

巴赫西点的各式面包
“刚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待这么长时间,就像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面包师傅。”吴正荣指着橱窗里的面包笑言。
10年,他们的爱心遍布湖南
结缘中国,是因为报纸上一篇关于湖南一些“聋儿”因为未及时治疗成为“聋哑人”的报道,“当时我就想去帮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吴正荣辞去工作首先去台湾学了两年中文,而后带着妻子来到了长沙。


吴正荣夫妇和听障儿童在一起
最初,吴正荣夫妇在湖南省残联的康复中心帮助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作为康复老师,他们每天敲锣打鼓刺激聋哑儿童的听觉神经,手把手教孩子们看图说话。

他们还是资金援助者,通过与湖南省残联及相关机构合作,在湖南寻找7岁以下的聋哑儿童,利用“环球救助协会”基金,为聋哑儿童做语言康复训练。

长沙、株洲、湘潭、吉首、郴州等湖南多个市州的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都留下了这对异国夫妻的爱心足迹。十多年里,吴正荣夫妇累计帮助了500多名听力障碍儿童。现在,受助孩子们大多数能够开口说话,少数人甚至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

有个曾经接受资助的孩子通过微信和吴正荣取得了联系。“他已经考上大学,他学说话学得蛮好,爱读书,一直是班上十名以内,他考上大学我们很高兴。还有一些人已经结婚生子,我们也觉得很好玩,好像当了爷爷奶奶。”
为解决聋哑人就业开店创业
吴正荣看来,帮助听力障碍者恢复语言功能还不够,“拥有自食其力的技能才能赢得尊严,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同样的机会。

2011年,吴正荣盘下了一位德国老乡的面包店,特意从德国请来专业面点师傅,招收聋哑人免费学习。

起初店铺开在太平街口,半年后因为无法支撑高额租金,退守到了湘春巷。

德国面包师一直工作了四年多,直到吴正荣“出师”。现在,吴正荣会做20多种面包、20多种饼干糕点。店里也已经有6名聋哑员工,2名学徒,且有几名聋哑员工已经“出师”去其它面包店工作。



因为店面不大,且位置比较偏僻,还要支付十个人的工资,所以面包店一直处于保本的状态。“主要的开支还是人员工资,其实我不会做生意。”吴正荣说道。

面包店周日是要休息的,“要有一天休息,我不放心他们(店里的伙计)独立操作烤箱,就和我一起休息。”

夫妻俩如今的生活很平淡,休息的时候在家看碟、上网和看书,他们都喜欢到公园、河边散步,这是夫妻俩“给自己加油”的方式。

以前父母在的时候,他们会经常回国看父母,现在父母亲不在了,他们每隔一两年会回去一次的德国看亲戚朋友。

吴正荣说,他最早只是想要找到一个帮助人的方式,没想到会做到今天这样。“如果现在可以改决定,我还是不想改,还是想做这个。”

在长沙,吴正荣夫妇被大家称为“洋雷锋”。“每次我太太说起那些聋儿经治疗后康复,眼睛里都有光。我也很喜欢做面包和教他们做面包。”吴正荣指着面包店墙壁上的营业执照说,按执照年限,这个店可以营业到2031年,“我想,我们夫妇在长沙待的时间会比证上的年限更久。”
从最开始来长沙从事慈善事业,到现在开店创业,我已从一个“过客”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长沙人。留住我脚步的,是这个城市的美丽、热情和温暖,我期望能在这里一直呆下去。 ——吴正荣
一些平凡的人
却做着不平凡而伟大的事
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请为这对可敬可爱的德国夫妇点赞吧!


综合:大湘网长沙客、二更视频
觉得有用请点个赞吧!


    关注 红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