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故乡,已是远方》

 

点一下文章标题下面的蓝字,大众悦读,可以看更多的精彩文章。...





夏冠洲简介        1966年大学毕业。历任新疆和田地区革委会秘书、电影公司宣传美工、群艺馆期刊编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现为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西部文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新疆美协会员,新疆书协会员。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评论作品《格律与自由之间--新诗诗体形式发展的一个轨迹》(获新疆第二届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论周涛诗的崇高美》(获新疆新时期优秀文学评论奖)、《‘兵团的人’与‘人的兵团’》、《王蒙小说中的新疆民俗美》、《王羲之颜真卿书艺风格比较论》(获新疆书法家协会优秀论文奖)等。

执着生命的远行
——蒋光成长篇小说《故乡,已是远方》评析
夏冠洲    @    文
捧着蒋光成先生刚刚出版、还蘸着墨香的长篇小说《故乡,已是远方》,竟然情不自禁一鼓作气地把它读完了,我感慨于自己到了这个年龄,还能有这样的阅读能量。

其实,我和光成结识,算起来也近三十年了。这期间,他先是一部部作品问世,后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可以说,他算得上一个很有份量的人。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份量有三个维度:第一,指知识的完整,也就是说,知道事物本身的内涵;第二,乐观进取的心态。有份量的人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压力,他会给人很轻松的感觉,轻松有时也是一种力量;第三,是逆境生存的力量。知识结构的丰满,让蒋光成始终执着于生命的远行。光成知道,文学的路上给予了他灵魂怎样的启迪和修行,他正在得到和失去什么。这样的经历在他的创作中,即让他遭遇了命运的坎坷,又让他体味到了生命远行的快乐,即给予他了一种乐观的能量,让他的作品逐渐变得强大而自信,又让他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体验中,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关切。

他笔下的故乡,是一个让记忆停留的地方。许多过去的往事,像诗,又像讲给自己听的话,很柔软,也很易碎,让人生出一种难过和感动。生命的履迹,还有爱情……

故乡情结,让青梅竹马的故事主人公雪原、柳云、雪骏、柳莺两代人几仅相同的经历,本来可以成为世交,成为亲人……然而,人生的行走,却让他们几十年来充满了感情的纠结,结下了祖孙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饮马鸭绿江、卧雪兴安岭、鏖战煤火区……命运把一切推向了极致,还有家园的温馨,生命的暖意……

作品中,一系列人物踩着生命的足音,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走着,他们低首向前,将影子很深很深地甩在了身后,把一个个日子,走成了一段段岁月砌筑的泥墙。

独有一种苍凉,留在了秋的深处。



《故乡,已是远方》,是蒋光成历时7年时间,足迹遍布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南北疆,深入生活的第一线体验、采访、创作出来的一部长篇小说,目前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作品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怀揣报国信念投笔从戎、后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生死相依的热血青年,由于不同的生命经历,导致了俩人截然不同命运的故事。在后来国家的森工采伐和煤田灭火工程中,他们仍然并力相向,孜孜以求,为国家守住了一片青山,保住了一大批重要的煤炭资源。

作品的森工采伐部分,故事的取材是以阿尔泰国有林管理和保护为蓝本,真实地切入和审视森工产业的深层次变化,反映了我国森工产业在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历史与现实惊涛骇浪般的波澜、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以及由于激荡的社会变革而形成的种种悲喜忧欢的人世沧桑。

在具体描写新疆煤田火区时,作品从“新疆的煤田火灾震惊了中南海,每年烧掉煤炭1000万吨:中国西部煤海在哭泣”入手,详尽描写了新疆煤田灭火人鞠躬尽瘁,舍小家为国家,抛家离子、顽强进取和积极创新、塑造丰碑工程的历史足迹,以及管理理念、经营思想、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

国家天然林的禁伐和封山育林,以及煤田火灾的早日扑灭,对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当地水土流失、绿色植被的复生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21世纪能源基地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绿色、低碳、环保,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思想的表达。因为每一个人都恪守着自身独特的精神历程,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的背后直视着自己的生活,写作也不例外。

我想,一个作家存在的价值,就是竭尽所能地为人类留下一些励志的东西,亦或是传递正能量,使其作品成为人类文化史中的一部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华,属于自己脊梁的支撑,这些,就是支持光成一直前行的理由。

目前,社会上都在广泛传播着两句话:富人没有远见;知识分子缺乏良知。何为良知?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捍卫真实、奉献的勇气,以及不为眼前的急功近利所利诱和收买。

应该说,《故乡,已是远方》这部小说体大精深,其文学的感染力鲜活而不教条,雄健而不生涩,挥洒而不飘零。其理论与思维、客体与主体、视角与对象、观点与表达,均呈饱和、统一、相契与机智的状态,一切都在宽容、理解与尊重的充分交流中行进。

所以说,《故乡,已是远方》,应该算得上一部立得起、占得住的作品。



长篇小说
《故乡,已是远方》内容提要
蒋光成    @    文


故乡,是一个让记忆停留的地方;故乡,又像一首民歌,苍凉恒远,像天空飘来的绸子。许多过去的往事,像诗,又像讲给自己听的话,很柔软,也很易碎,让人生出一种难过和感动。生命的履迹,还有爱情……这些,在多年以前,都是故乡留下的影子。

灼热的季风一阵又一阵地刮过空旷的戈壁和远山,满山遍野飘散着一波又一波无色透明的流体,它们吸附在大地上,像是要把大地的血液抽干榨净。这里除了飘忽的季风,几乎生命绝迹。

故乡情结,让青梅竹马的故事主人公雪原、柳云、雪骏、柳莺两代人几仅相同的经历,本来可以成为世交,成为亲人……然而,人生的行走,却让他们几十年来充满了感情的纠结,结下了祖孙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饮马鸭绿江、卧雪兴安岭、鏖战煤火区……命运把一切推向了极致,还有家园的温馨,生命的暖意……

雪原、柳云、柳莺、雪骏、寒风、冷墨、夏洁、梦露、蔷薇、雪域昆仑、柳叶书眉踩着生命的足音,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走着,他们低首向前,将影子很深很深地甩在了身后,把一个个日子,走成了一段段岁月砌筑的泥墙。

一队鸟儿高高掠过,向南。一棵老树沉默不语……故乡除了那远远近近的草和树,还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吗?

故乡,好像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庄,又好像是一个已经破落的小屋,柳莺和雪骏真想递过手去,给它一个简单的问候,哪怕只是一次心动……

那远去的记忆,被深深地印在了大地。也许,连任何痕迹也不曾留下。

“明年,或许更遥远的某一天,我还会来吗?”柳莺问自己,“其实,这里新来的人,也不会知道我是谁。”

和这里呆过的所有人一样,柳莺把遗憾和失落写在了岁月的日历上。

“我来了,又走了。毕竟,我也是这片土地上一个匆匆走过的旅人啊!”循着来的路,雪骏十分感伤。

那一棵棵默默站立的树,无论在丽日轻风的春天、余热未退的夏夜,还是在凄风萧瑟的深秋,白雪皑皑的冬日,它都会向人述说着季节与轮回、柔情与呵护、追忆与向往。



故乡,还是以前可以回去的那个故乡吗?

没有一种疼痛可以代替失去家园的疼痛。

“我们过去的那个故乡,已经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家了!”柳莺和雪骏十分感慨。

离开故乡,也就意味着漂泊。漂泊,不需要目的地。也许一座城市,也许一个乡村,甚至一片树林,一枝新绿,一叶落红,都可以激起对故乡的思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思念,需要时间。

从故乡远行,去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要过很多桥,走许多路。那么广阔的水面,隔开了多少经年的往事;扭过头去,可以看见那些路上、那些桥边,散落着许许多多陌生的人群,他们很分散,像是在躲避什么,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属于自己的秘密。也许,路很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走。这是一种真正的远,把所有的肤色、不同的方言和文化方式溶在了一片土地上,然后杂交、培育,变异出新的人生风景。日子长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发现,远离故乡,再想回去,已经是不再可能的事。因为,漂泊中的陌生感,和千篇一律的陌生人,会让漂泊者如同一滴水汇入江海中,故乡已在极远处。

一个人在深夜失眠,突然被户外的声音惊醒。是因为心里牵挂着什么,或者是被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所触动。这时,所触动的心,就是一架低鸣的木琴。

寒霜凝结的窗户,木琴敲击冰凌滴化的声音,还有,沿着河流狂吹呼号的风,把通往远方的路吹得惨白。一滴泪,从故乡的眼帘坠落下来,通过脸颊,滚落到腮边,小心一摸,泪立即干了。

毕竟,漂泊是一种勇气。漂泊的寂寞是一个人遭遇陌生的孤单,所以越凡离俗的行动都需要勇气。可仅仅有勇气还不够,需坚韧,有了坚韧还不够,需耐寞的心性,谁又能兼而有之?

独有一种苍凉,留在了秋的深处。

(图文无关,内文插图所有权归属原创作者    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大众悦读》)

联系作家蒋光成:13579976008




    关注 大众悦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