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冬至到,吃下这些暖身的美食吧

 

冬天可算是来了!翻开日历,12月21日,冬至。...



冬天可算是来了!
翻开日历,12月21日,冬至。
一年又将过去,
过节,总离不开吃!
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
在昆明,冬至这天要亲自捣米炒馅料,
然后包汤圆煮炊锅的。
昆明

汤圆

炸糯米粑粑

不忘煮炊锅、牛汤锅

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冬至前,院落里总是热闹得很,大人抬个大研臼到院子里捣糯米制作汤圆“掉浆面”,大点的孩子就搬个小研臼开始帮着家里舂核桃和芝麻,小点的孩子就抬个簸箕等着“新鲜出炉”的馅料,把它们散开晾在窗台上。再放上一夜,核桃、芝麻粉就会凌(冻)起来,包出来的汤圆可以多放几天。冬至当天一早,家中的长辈早早便起来,将调浆面和好,然后一家人开始包汤圆。如果还有剩面的话,就会做几个包了馅的粑粑,撒上点干面粉后盖上潮湿的纱布,再用棉线拴好。包完汤圆后,收拾好炭火挑着炊锅、炒菜锅,带上蔬菜、纸钱,全家人一起去筇竹寺上坟。拜祭完祖先后,便开始生火煮汤圆、煮炊锅、炸粑粑…“

气始于冬至”,除了习俗讲究,中医还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昆明福林堂王汝生医生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中医历来将汤圆视为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
“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冬至吃汤圆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老昆明风俗文化研究专家风之末端介绍,“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有,这是中原人迁徙到昆明时带来的。”昆明人有句老话叫“阴间还有汤圆卖”,这和冬至上坟祭祀吃汤圆的习俗是分不开的,而这句老话也有“意外的好事和惊喜”之意。因为昆明人有冬至上坟祭祖的习惯,所以和清明一样,拜祭之后会煮炊锅吃。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煮炊锅在昆明也渐渐不再盛行。不过,红河州的小伙伴们依然还会在冬至这天吃炊锅,大理、楚雄州的童鞋们主要以糍粑为主,迪庆、昭通的朋友则爱在冬至煮上一锅热腾的牛汤锅。

大理:新娘收礼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在以前,婚姻多为父母包办、媒人说合,订婚要测“八字”,送厚礼。剑川与大理海东地区的白族人在订婚后,凡逢年过节(主要在端午节、中秋节和冬至节),男方必须向女方按时送礼,直至结婚为止。中间若男方停止送礼,或女方拒而不受,就表示解除婚约。
昭通:宰吃狗肉
狗肉性热,利于驱寒,这大约是昭通人冬至吃狗肉的缘故吧。不过小编还是不建议呢。

迪庆:过“格冬节”
迪庆州藏胞居多,藏族的节日,多半和宗教有关,每年冬天,在藏历的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迪庆要过“格冬节”,在松赞林寺举行,意思为九样食物烩煮聚餐之意,主要活动是进行面具舞,气氛神秘,持续时间为1天。

(昆明信息港综合自网络)


‍‍


    关注 昆明信息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