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潮汕美食的传说...

 

潮汕美食享誉海内外,每一样潮汕美食都有其相应的传说,有着其前世今生的故事。...




糖葱薄饼/落汤钱/鸭母捻/蚝烙/返砂芋头

潮汕美食享誉海内外,很多的潮汕美食都有其相应的传说,有着其前世今生的故事。
一、关于鱼丸的传说

       鱼丸是潮汕地区的传统食品,鱼丸汤是美味小吃。潮汕鱼丸丸体小而结实,以脆见长。“鱼”与“余”同音,“丸”同“圆”音谐,象征年年有余,合家团圆,鱼丸也就成了人们过年必备的席上之珍。

传说:

南澳厅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县令)黄静宁每餐必鱼,但不能有鱼刺,如有鱼刺则将厨师充军罚做苦役。潮州南澳一带有股海盗登陆扰民,官府派兵进剿,不少百姓逃乱。厨师刘山海遂荒不择路地来到福建诏安南诏(县城所在地),经人推荐入黄静宁家做厨师。不久,他得知黄静宁喜食鱼畏鱼刺罚厨师的怪癖,本想辞职不干,但返乡盘缠无着。此时,黄静宁命他制作鱼膳招待漳州知府。迫于无奈,他狠狠用厨刀砸鱼。砸着砸着,他惊奇地发现鱼刺鱼骨竟自动脱落,鱼肉成为鱼茸。正在此时,客厅传来催菜声,刘山海急中行智,顺手将鱼茸捏成丸子,不假思索地投入汤锅中。不一会,一颗颗色泽洁白、柔软晶莹、清脆鲜嫩的鱼丸浮于汤面上。把它舀入碗中,端到黄静宁面前。黄静宁一尝,极为称赞,说这是“绝世珍馔”,赏银五两。从此,这一做法渐渐传入各饮食摊档、酒楼饭馆,称之为“氽鱼丸”,即鱼丸。

关于鱼丸的传说甚多,真假我们也无从考究,但是潮汕临海,海产资源丰富,鱼类众多,制作鱼丸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关于鱼册的传说



鲮鱼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潮汕人则称为“龙箭鱼”或“兰箭鱼”。这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有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的功效。在汕头金平区金砂乡一带,人们会将其做成一种特产——“鱼册”。

传说

相传清乾隆年间,金砂乡李氏第12世祖李永锡中了进士,被委派到福建漳禄县任县令,他为官清正,当地人非常敬重他。后来李永锡回到金砂乡,乡里人大摆筵席宴请这位乡贤。酒席得上鱼,但有人担心鱼骨会伤到县太爷,所以就将鱼去骨取肉,拍打成鱼胶,然后做成肉片,以方便食用,由此催生出这种特色食物。因为这些鱼肉做成一片一片的,就像书册的形状,所以就被称为鱼册。

从李永锡为官清正,乡里人爱戴,将鱼去骨制成鱼册与之,可看出潮人对于有才有德之人的敬重与敬仰,也能看到潮人的创新能力。

、关于护国菜的传说

  护国菜是广东省潮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粤菜系。且说各地潮州菜馆,在“水陆罗八珍,樽罂溢九酝”的宴席上,总少不了一道汤菜上品:“护国菜”,但见:冰碗羹碧,翡翠溶光,举箸凝脂滑,嚼齿留软香。这么鲜凉可口的汤菜,竟是用甘薯叶配以北菇、火腿茸和上汤煨制而成的。

传说

据老一辈的口头传说,南宋的末年,当朝小皇帝被元蒙大军一路追杀,由闽南地区收拾了残散兵马,匆匆逃命来到粤东。有一日他的队伍路过潮汕某座山中破寺,这小帝王又疲又乏,饿得发昏,遂停脚于庙中。

寺中老僧慌忙接驾,现在的问题是兵荒马乱之年,破山庙中僧人们的日子本来就够苦的了。这时候的穷寺中又哪有好吃的东西来应付不期而至的大军,又哪来好东西可招待这位真命天子。万般无奈,和尚们只好就地取材,摘田地里尚未长大的蕃薯的叶子,熬煮做成汤,硬着头皮恭恭敬敬地进献给宋帝。

不料一整天滴水未进的落难小皇帝竟然是狼吞虎咽,吃光之后居然连声叫好。并向近臣陆秀夫询问这是什么好东西,怎么这样香?但陆宰相也不识得这山村野东西,其它的臣下也都不懂。迫不得已,诚惶诚恐的驾寺老僧只好据实呈告,谁知这穷途皇帝不仅不以为忤,后而龙颜大悦,认为在这大宋江山危难之际,想不到这小小的蕃薯叶也能够救驾有功,高兴之余,遂把它册封为“护国菜”。

      虽然这个动人的历史故事无法使人们尽信之;但宋末的小皇帝昰昺两兄弟,确实曾经在逃难时经过潮州。另外,这翠绿细嫩的蕃薯叶登上潮人筵席确也是十多代人以前的事了,据说明清时期已有资料记载。

        如今的护国菜,已不是当初的民间吃法。在菜馆里,它的取料、配料和烹制相当精致。目前它的身价很高,是招待稀客嘉宾的上等佳肴。某五星级饭店的餐厅经理说,到我们这里来的客人不仅是“上帝”,我们还要请他品尝护国菜当当“皇帝”。

四、关于凤眼鲑的传说



潮菜的海鲜类比较多,做出来的菜比较有地方特色。这里的海滨盛产一种身长约2、3厘米,身宽约1.5厘米的短齿小海贝,其脆薄的小壳呈现青褐色的条纹。潮语俗名为“薄壳”。

传说:

明朝的正德皇帝微服暗访民间,一路游山玩水来到东南沿海。不知是怎么搞的,这一天他与随从人员走散了,还迷了路,可他贵为天子又不便声张,再说他的满口北方官话来到南方,老百姓未必听得懂。总之他无法问路问方向,转了半天又回到老地方。他失去了方寸,且饿得浑身没有力气。这个迷路皇帝摇晃着走到一户人家屋前。累得扒在大门口喘粗气,该家农妇眼看一个远方过路人如此可怜,动了侧隐之心,遂舀一碗剩粥,就着几粒咸薄壳拿给他充饥。遭难皇帝这时候全没有了架子,甚至顾不得什么叫体面了,也可能是因为这咸薄壳确实味道太鲜美了,他三几口就喝得碗底朝天。

后来,他返回了京城,在寝宫内依然是每天花天酒地,尝尽人世间珍馐,难得的是他念念不忘当时在乡下喝的稀粥,特别是那几颗不知名的小东西,每每对之回味无穷。有一日他又记起这件事,便钦命派送一罐咸薄壳回京城。

但办事的人一看送来的东西,吓了一跳。这,这,这土里土气的俗物儿怎能给至高无上的天子当御膳?难道就不怕丢了身家性命,万一触犯了龙颜怪罪下来,那可是谁也担当不了的啊!有关的大臣和御厨们经过苦思,终于想出了办法:一是改换包装,换用精美的玉坛子和玉盘子来装盛咸薄壳;二是给它起个好名字,便根据它形如凤眼,美味如鲑的特点,而叫做“凤眼鲑”。

果然,当这道不同于以往宫庭食物风格、口味的“凤眼鲑”再次成为正德皇帝的盘中餐时,他吃得津津有味,称赞不绝。而“凤眼鲑”这个名字和它的本身,也确确实实成了雅俗共赏的好东西。

       夏季时节是薄壳的盛产期。在过去的岁月里,民间常挑选其肥大且外壳完整者,洗干净之后拌和粗盐,又把它装入陶瓷瓮罐之中,之后置于阴凉处静置数天,便可食用。吃时视需要捞出一定量,用冷开水再洗一遍后置于小碟盘中,食用时逐粒夹起并在鱼露中泡浸一下,用双手掰开外壳,取食其中的芯肉。此物能够“降火”生津,特别开胃口,俗名“咸薄壳”,当吃夜粥或大清早喝稀饭时作为佐料最妙。其大名则曰“凤眼鲑”。

五、关于甜芋泥的传说



正宗的潮式筵席,民间叫做“食桌”,“食桌”时的头道菜和最末一道菜,通常是甜食。传统讲究上称为甜头甜尾,这二道甜食虽然也可以是众多甜菜谱中的任意二道,不过习惯上其中常有一道是甜芋泥

传说:

据说鸦片战争前夕,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来到粤省查禁烟土。某次在外事场合,洋人端出冰淇淋来待客,林则徐的下属中有人不识得这洋玩艺,看到它冒出丝丝白烟,便以为它很热,他习惯性地对着它吹一口气,不料在旁边的洋商便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敢情这是狡猾鸦片商的刻意安排?故意让我方人员当众出丑以期甘拜下风,以期能动摇中国政府的禁烟立场。

林则徐不动声色。在接下来的某次会议之后,我方回请了这些人。宴会上,先是上了一些普通的珍味佳肴,最后上了这道甜芋泥,因其热气被其中的蔗糖和油脂隐埋着,并不会冒出烟来。上回哈哈大笑声音最大的那个洋商,舀起满满的一汤匙,就往嘴巴里塞。突然他“哇”的一声,把入口了的甜芋泥往外吐了出来。其同伴急忙一看,他的嘴皮已经烫烂了。这下子,轮到中国人窃笑了。

        因为芋头自古就是潮汕的土特产,而且粤东历史上是蔗糖的传统产地,甜芋泥这道菜也就在潮人心中扎下根了。六、关于茶的传说





今天的题目虽然讲的是潮汕美食,但我们也来讲讲关于茶的传说。功夫茶是关于在潮式筵席进行过程中或饭后,当主宾们在喝茶时。如果工夫茶已摆放在人们的面前稍有一段时间了,却因了客人们在吃菜或谈话而久久未喝,由于隔太久凉了工夫茶便不好喝,主人或其它急于喝茶者便会伸手叩击桌面发出:"笃、笃…",声以引人注意,并紧跟着说声:"请、请、请"或"食、食、食"。

传说:

传说乾隆当年和某大臣微服来到南方市集的某茶馆坐下。茶保上茶之后,乾隆因为一路上有人侍候,并不累不渴,依然谈笑风生。可是其臣下却是一路疲乏相随,口渴难奈,急于喝茶消暑消渴。话说在此之前的每次坐定喝茶时,都是乾隆皇帝先端杯喝茶,并不曾出现问题。

可这一次天子并不觉得口渴也就不急于喝茶;臣下等了老半天这皇帝老子的手还是不碰杯子。但该臣子又不愿为此事“提醒”皇帝,更不能在真龙天子面前擅自捧杯喝茶。否则认真起来可按律定罪曰“君前失礼”,是要杀头的。更因为此刻是微服出巡,当着旁人的面不可明说。 急智之下他想出了这个通融的办法,以屈起的手指在茶杯旁不间断地敲击表示臣下献茶,其缩屈手指头的动作,即是代表跪着的意思。

       该动作原本是古代表达维护君王权威的意思,潮汕民间引用它于喝工夫茶的场合,是取它敬重宾客的引伸义。叩击者通常要先屈起手指,然后以食指中指出的第一节的关节背面叩击桌面,这是潮俗的一种必须的礼节、礼貌,以示对客人的敬重。

【后语】

          潮汕美食精工细琢、讲究佐料、清纯鲜美、色味独特,有“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等特点以及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包含着崇尚自然、追求时尚、注重养生、讲究保健等理念,凸显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这些美食既满足了人们口腹的需要,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荣耀。(本文为本平台原创收集整理发布,转载请联系!)往期热门文章

没吃过潮汕夜宵的吃货不是好吃货

在潮汕,胖子是可以原谅的

我想回家,我想念妈妈煮的饭 爸爸...


    关注 潮汕风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