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是有纪律的!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文章(太经典了)...





凌晨4点多钟,养心殿后寝宫里已经有了动静,乾隆皇帝要起身了。等室内有灯光亮起,当班的太监宫女就都得打起精神,准备服侍。

养心殿这个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过于寡欲”。雍正皇帝之前,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从明代起就一直如此。没有人知道雍正为什么把寝宫移到养心殿,但自他以下,八代皇帝在这里起居、施政。侍女给皇帝叠好被子,用银盆端了热水伺候他净脸。皇帝每天要梳头,编辫,剃须。

养心殿南边御膳房的人已经忙完了,只等传膳。御膳房是宫中大机关,官员厨役共370人。房内炉灶百余口,都编上号。这样使御膳上每一道菜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可以清晰地责任到人。

皇帝每日用饭菜品名,都由御膳房详细记录。但皇帝皇后的口味喜好是宫中大忌,绝不能问,更不能写。御膳每每几十上百种菜肴摆开,更多是为了安全考虑,让人难以分析出皇帝皇后的饮食偏好。皇帝入座,侍膳的太监盯准了皇帝眼色,皇上看哪一道菜,就赶紧挪到皇上跟前,再用羹匙舀到皇上面前的布菜碟里。要是皇帝说不错,就再舀一次,然后立刻撤菜,绝不能舀第三次。这是清室家法,不可贪食,免遭毒害。乾隆用膳很快,大概一刻钟工夫,就推开餐具起身了。

这一日的奏折已经在等着皇帝批阅了。奏折是一种密奏文书,可以由原奏人直达皇帝,不必经过层层官僚关卡。每天午夜十二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院一名办事员到东华门外。他们跟着外奏事处的值班官入紫禁城,把装奏折的匣子和各自衙门的印片,交给奏事官登记。奏事官根据折上内容的轻重缓急排了先后,送乾清门内的内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的御前大臣或太监转送皇帝。内奏事处收件的时间不超过凌晨两点。乾清门外,办事员送完奏折并不就走,因为前次送皇帝批阅的奏折将从凌晨三时起陆续发下。乾清门石栏的白纱灯如果移上台阶,朱批的奏折就快出来了,各部院办事员再领回自己单位。

朱批内容可能是严肃的政治指令,更多时候是简单的“知道了”“欣慰览”“欣悦览”。皇帝面前,写奏折的人怎么称呼自己,满汉有别:自称“奴才”的必是旗人大臣,汉人官吏只能称“臣”。也有汉人官员愿意套近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份雍正年间湖广总督杨宗仁的请安折,杨在里边自称奴才。雍正认真地用朱笔划去“奴才”,在旁边写个“臣”字,并批示:“称臣得体”。

早膳之后,乾隆用整个上午处理皇帝每日面对的政务。在养心殿中的勤政亲贤殿批了一上午奏折,乾隆想起还有一批中低级别的官员等着他的接见。官员见完,已是下午近两点,该传晚膳了。

皇帝一天就两顿正餐,早膳晚膳。晚膳之后,乾隆稍事休息,接着还会阅览一些公文,或召见相关权臣。到下午四五点,一天的政务算是告一段落。

在中国还不使用西历的时候,“元旦”是今天说的旧历大年初一。皇帝通常在腊月二十六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元旦的仪式从大年初一零时开始。皇帝起身,先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桌案上陈设盛有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和刻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皇帝先用朱笔,再换墨笔,写一些吉祥语,祈一年之福。随后皇帝到宫廷专属的满族神庙“堂子”祭天。天明时分,皇帝在中和韶乐声里升座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朝堂贺岁,这叫做“大朝”。早晨八九点钟,大朝结束,皇帝到内廷乾清宫受家人贺礼。

下午五点前后,下了班的乾隆进了三希堂。这是养心殿前殿最西侧的一间小室,乾隆在这里独自赏玩最爱的书画器物。“三希”是他最珍爱的三件法书--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晚上7时后,乾隆进晚点或酒膳,而后捻佛珠诵念佛经一通,就该沐浴入寝了。晚上8点,是皇帝应当就寝的时间。早睡早起是清室家训。

(据《南方周末》 李宏宇/文)


    关注 自由企业家语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