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 新黄金时代的抉择和远方

 

我们会时刻怀着一颗心,全力为用户幸福升级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







2016年12月20日,由唯众传媒和飞马旅联合举办的“行动力·预见中国经济新黄金时代——第八届中国商业领袖论坛暨‘倾城之光’颁奖盛典”在上海隆重举行。在第八届商业领袖论坛中,穿插着三场精彩的圆桌对谈,其中,第一场圆桌对谈实录如下:

对谈

主题
“新黄金时代的抉择和远方”
圆桌
主持
杨燕青:《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
圆桌
嘉宾
孙坚:首旅酒店集团总经理兼如家酒店集团董事长、CEO;

林炳生:永和食品(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家学:东盛集团董事长、广誉远掌门人;

吴琳光:世纪佳缘首席执行官;




杨燕青:总结一下目前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面临怎样的背景环境,应该有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的整体下行压力非常大,主要在制造业,传统领域的角度。比如我们现在搞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现在来看中国经济基本稳住了,但是压力仍然很大。

第二,中国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这个应该是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风险最大的阶段。这个和全球的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整体有关,所以金融市场压力会非常大,金融市场也会和实体经济相互关联互动。

第三,回到今天的主题,消费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大家觉得中国最大的亮点。

有一个图,这个图说的是中国和美国的消费市场,美国电子商务从1999年开始减慢进入平缓期,而中国电子商务从2008年开始起飞,并且在2012年超过美国。

今天中国在线上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是13.5%,美国是7%。线上消费总量中国是400亿,美国是3500万美元,中国比美国还要大。中国在线上的份额刷一下上去了,美国是缓慢上去的,这两个市场一比较,为什么我们讲过冬、转型、新零售和消费升级,因为中国市场变得太快了。

从消费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再讲O2O,它是过时的,我们要讲全渠道,我们讲要用服务替代产品。

落实到四位企业家,三位传统企业往线上走,现在线上成本比线下成本高10%;我们还有一位是新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本来它是很时髦、流行的,但现在线上成本高了,我们要往下走。

讲讲过冬的话题,2016年我们做了什么?2017年我们做了什么准备?

我们从传统企业开始,先从吃开始,林总,有了永和豆浆我们就饱了,2016年你转型了吗?2016年你怎么过来的?

林炳生:2016年也是一个寒冬,而永和豆浆一直以永和作为品牌核心,除了餐饮服务本身做一个变革,从大面积的门店缩小到小型mini门店,去迎合市场消费需求。我们在餐饮竞争中,强化这块的市场推动,也收到比较好的成效。

另外一点,我们从产品的本身出发,我们是异军突起,成长速度超过80%。永和豆浆使用东北大豆基地生产出的非转基因的大豆,经过科学生产线能够把一颗大豆,经过设备的科学处理,能够很快速地做成一个豆浆粉的包装产品,在全国各大超市卖场销售,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永和豆浆还在罗森便利店能够让消费者透过标准化的设备,一键一点马上一杯豆浆出来,这是从种植、生产、销售能够一条龙地推动食品安全可追溯的安全处理,所以消费者可以买到味美、安全可靠的永和豆浆。

杨燕青:2016年您还提出智能餐厅系统概念,我们能用机器人卖豆浆吗?

林炳生:它用电脑控制,从黄豆浸泡开始,传统豆浆要浸泡一个晚上,时间跟温度会有误差,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一分钟就可以改变它。从分干脱皮、去芽,一分钟瞬间研磨出豆浆来。能够在前端处理上透过科学方法把过去大家做豆浆的盲点,通过我们有效率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地生产出来,可以算是无人化的豆浆。

杨燕青:您说的智能是一个生产过程?我猜想以目前我们看的电视剧,我们想象未来的永和豆浆,比如永和豆浆应该识别我的人脸,我的车靠近永和豆浆的店,这个店识别到我的车牌号码,或者识别到我的脸知道我要来了。它又用了大数据,每次都知道我要什么口味的或者套餐,一来就给我准备好了,理论上这是智能。永和豆浆什么时候能变成这样?

林炳生:门店服务基本上是靠互联网的条件,能够先点餐,到门店里面可以及时享受。用刷脸也可以,现在也有机器人送餐的服务,现在目前也在沟通交流。所以我想是在变革中,不断在自由体系里面做影响力的提升。



杨燕青:吃饱了还得住,请孙总讲讲,如家2016年怎么过来的?

孙坚:首先大家今天都在讲冬天,我想我们也感受到冬天了。但是从2016年这个行业来说,包括如家的经营来说,恰恰是一个正向。从2015年四季度到今年,五个季度恰恰是一个正增长趋势。其实每个行业能在同样的环境当中生存和竞争,结果可能不完全相同。

当然在酒店行业,老百姓现在不管是消费升级、体验消费、还是大众休闲旅游也好,本身也处在一个发展期。转型一定是一个战略,是一个需要时间去不断地实现的过程。其实中国经济的改变从2013年开始,在2014年、2015年都持续在这个变化当中,只是每个从业者一直在等待,等待“原来还可能再发生”,或者等待“我是不是马上要去改变”。从2013年开始这个周期已经有三年时间了,我们仍处在过渡时期。

如何在这个过程当中做一个判断?这个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如果是这样一个趋势,我们做什么?或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今天讲的是2016年的结果,其实也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两年半,或者更长到今年为止,还继续在做所谓的战略改变。

杨燕青:究竟做了些什么?

孙坚:如果纯粹说做了什么,比较简单地说,无外乎是去存量,酒店存量要限制。酒店行业从2002年开始起,用百分之百的速度发展了好多年,我们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已经做到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甚至走入五线城市,我们认为也在这个市场上可以无限发展下去,但在2013年我们开始收缩,进行消费升级。

升级很简单,增量升级,存量也要升级。今天如家一共有3200家门店,但是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今天消费者,还需要升级,让一个产品可以兼容所有消费者,今天是商务的,明天是休闲的,个人度假、家庭度假都可以。

杨燕青:质量提高,服务增加,会涨价吗?

孙坚:涨价一定,但是用现有的产品涨价不行,所以产品才会升级换代,产生中高端产品,像如家精选、和颐酒店产品。

进入2016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动作,从美国市场私有化回来,我们又重组合并,这里面未来的行业可能需要全渠道。所以在这个重组的过程中,最突出的是产品要全系列,顾客价值要全方位。

杨燕青:2016年所做的,会在2018年收获什么?

孙坚:产生了真正意义上从原来只是产品,到向企业、用户价值领域释放。同时,可以是单一产品系列,也可以是线上发展更多顾客价值。

杨燕青:非常感谢孙总。吃了、住了,还要养。我们请郭总,说说看2016年做了什么?

郭家学:广誉远是中国历史最优秀的企业,470年了,在中国超过450年的企业就这一家。做高品质中药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广誉远这几百年来唯一没有变的。其实工匠精神到今天,中国不缺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几十年,几百年如一日干一件事,而且干得很享受,很投入。我非常享受治病救人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工匠精神。说到产品制造,举一个例子,从400多年前到今天,中草药的整个生产周期长达4年,20多斤再晒成1公斤。

杨燕青:2016年我们在工匠精神上做了什么?

郭家学:一个是传承,培养我们的产品。我们在加拿大、美国谈一些中医大学的合作,其实就是人才培养的体系,这是我们不变的部分。变了的部分——从50年代到最近这段时间整个中国医药行业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制造行业,我们从2016年开始提出把我们广誉远变成一个中医健康方案综合提供商。

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到健康方案提供,包括养生服务企业、中医产品提供等等,整个把我们的视野一下子彻底扩大了。过去老百姓很信仰中药,现在老百姓很迷茫,好中药究竟在哪里?市场参差不齐。

杨燕青:你们的好中医从哪里来?

郭家学:去年我们有10几家广誉远开业,开业半年时间就达到收支平衡,确实是老百姓对它有需求。在广誉远馆坐着的老中医没有混饭吃的,全部都是真正的“大家”,让老百姓能够信任,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为老百姓创造优秀的中药,因为需要,我可以提供这种服务。其次,对服务的人开辟绿色通道。

杨燕青: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点来享用你们的中医服务吗?我们有线上服务平台吗?

郭家学:这是我们去年做的,现在可以叫“杏林一号”,可以预约其他大医院的中医。

杨燕青:三位不断地在尝试新领域,不断地做跨界传统的领域。我们最后一位,吴总就是踩着互联网的基因出现的,世纪佳缘本来就是一个线上的平台,现在你要往线下走,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背后的故事?

吴琳光:企业家特别是一把手,应该时时刻刻都要有这个意识。我觉得应该用一种冬天的心态做春天的事。世纪佳缘从2012年开始,算是互联网行业比较老的,中间会带来很多变化,这是传统行业所求不到的,因为时代太快了。

比如我们在2012年很明显地感觉到以后的移动端会是一个趋势,当时世纪佳缘PC端收入远远超过移动端,然而2013年底,PC端出现了瓶颈,我们的服务也出现了瓶颈。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互联网做了连接,将我们的理念、服务和输出做对接,平台的价值和保护体系能让我们企业走得更远。

2014年这个体系打造完了,我们发现一个产业对于平台来说,上面用户的重复消费频次,只是一个产品。从2015年开始我们想到这个行业在往后递延,先是谈恋爱,再往后就是结婚。这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的过渡过程,我们在做一个充分的完善。

2014年年底到2015年我们延展了我们的产业,我们在2015年开始私有化直到今年5月份结束。目前也还在做产业重整。比如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从PC端到移动端,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将是数据主导。

从今年开始,我们做的是把私有板块用户用数字化打通,当一个用户一进来,我们就知道他的身高、学历、收入、颜值等等,我们能够非常通畅地进行。我们每年都在升级,每年都让我们的服务和产品让更多人享受。

杨燕青:你没有逃过郑总的预言,你也做金融了,你为什么做金融了?金融和婚恋看起来不搭界。

吴琳光:我觉得金融和任何领域都能搭界。我们现在正在和其他企业申请消费牌照,我们现在是这个行业的会员。



杨燕青:听下来吴总是每天都在变,我们的郭总觉得不应该变太多,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林总和孙总试图变。变、转型生态系统、跨界、不断地调整,这是一条线。另外一条线坚守初心,认为最好不要变。当然我变的是细节和技术,但是整体的大方向不变。到底选择变还是不变,看看四位怎么看?

孙坚:我觉得还是不变,变是在不变的基础上。今天理解酒店跟以前最大的差别是,原来只是一张床,现在我们看作是晚上这段时间,在这个空间当中能为这个顾客产生多少价值。如果没有酒店,没有那张床,没有那些基本的住宿产品,其实你的变,所谓的跨界是没有基础。

我认为今天为什么很多O2O特别是从线上下来,最后没有能够走下去,最大的原因是没有核心业务。你跟顾客怎么发生关系?你跟顾客发生关系有多长时间?有多好的粘稠度?这些关键因素决定了你未来的价值。

杨燕青:不变是起点,然后慢慢变。有请林总。

林炳生:我想作为我个人来讲,一辈子就想做一件事情,我就卖大豆和豆浆,在大豆领域里面有很多变的地方。比如当前我们做的豆浆产品,它是一个核心大众的需求。我们再往尖端走,事实上,很多比如豆浆酵素是对人体吸收、排毒非常好的产品,目前我们在研发,计划未来朝这个方向,对人体健康需求更美好的方向走。

再比如,我们计划做豆浆面膜,大家知道现在很多女孩子甚至男生也一样都用面膜,我们用最自然的豆浆发酵面膜,用最自然的元素让我们的皮肤保持美白的效果。用这个核心价值延伸,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这个是品牌企业的提升效益。它的跨界其实是扩大化,也就是说我们将来要做一个健康运动的豆浆产品,这个豆浆产品也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补充最好的蛋白质的来源,永和豆浆因子让运动员吸收最快速,让他们的体能保持更有效益。我们这是身体力行地支持马拉松运动以及划船运动等等,这样让消费者了解到永和是个追求生活美学、创作养生文化、绿色经济有价值的平台。

杨燕青:非常感谢林总。郭总您是会在跨界和工匠精神中,选择坚持不变的工匠精神?

郭家学:变,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产品理念是永远不变的,工匠精神中唯一不变的就是理念,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杨燕青:创造价值最重要。

郭家学:企业有什么东西?进入工业革命以后,中华老字号企业消亡特别快,原因在于这些企业不变,不善于创新。所以变对一个企业来说是生命,是源泉,是一个活力的源泉。

杨燕青:您跨界吗?比如吴总从谈恋爱跨到金融。

郭家学:对于我们来说,广誉远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整合,有机会的话,可能你们也会发现广誉远也在做金融,这个我们未来肯定都是要做的。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是让广誉远恢复旺盛的生命力,让这个生命力能保持300年、400年,让它走向500年,一千年后,人们还在享受现在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坚守都是非常值得的。

杨燕青:吴总,您跨界到了金融,我们看到所有以平台出发的互联网企业,比如BAT,它一定是方方面面全部都要涵盖到。作为一个巨大的巨无霸的平台,我们世纪佳缘从平台出发,现在你也慢慢往跨界平台发展,您怎么预见未来我们整体会跨到哪里去?金融之后还会有下一站吗?

吴琳光:手段不一样。企业不改变就死了。其实不管是做婚恋行业还是婚庆,随着用户的兴趣爱好来变,他不可能永远谈恋爱。

杨燕青:恋爱和金融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恋爱管理感情,金融是管理风险。

吴琳光:我们不会随意地去突出金融点,我不会在我的平台上卖3C产品。

杨燕青:变有边界,但是要持续变动。最后,用一点时间做总结。听听四位在2017年对企业和个人的期许。

孙坚:2017年面对今天的环境,在坚持不变的基础上,要让变把它做得更加实在。

林炳生: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只有让消费者认知你,我们提升的产品才会被更加认可,所以2017年永和将以提升豆浆元素做酵素系列产品,争取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健康需求,谢谢。

郭家学:整个中药行业面临100年来最好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出从前年到今年,从中央到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我们要继续秉承创造高品质、创造物超所值产品的服务和产品理念。我们企业会发展得更好,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对我们的未来,对整个广誉远未来,对整个中医药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吴琳光:还是以前的理念,我们会时刻怀着一颗心,全力为用户幸福升级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


    关注 唯众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