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良好教育?

 

读的是文字,品的是生活快来关注我一起走个心...





读的是文字,品的是生活

快来关注我一起走个心


近日,北京某小学“校园欺凌”一事引热议。“苟不教,性乃迁”,防治校园欺凌,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教之道,贵以专”,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被推到黑暗角落,“何为良好教育”就值得思索。
《人文精神与教育》
(删节)作者/周国平

教育的目标:实现人的价值



现在

许多人在谈教育的理念、大学的理念,在我看来,这个理念应该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没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就是徒有其表的教育。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归结为一点,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失落得相当全面。

什么是人文精神呢?我理解的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
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把人身上的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一种合格的教育,就应该是把学生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这些价值实现出来。教育就是育人,就是要把学生培育成真正的人,亦即人的宝贵禀赋都得到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能够满足社会上、市场上某种需要的人。

简要地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此相应,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那么,人身上到底有哪些价值是最宝贵的,是人文精神所尊重的,因而是教育应该促进它们实现的呢?
我认为人身上是有三样东西是最宝贵的。第一个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没有生命其它一切都谈不上。第二个是头脑,人是有理性能力的,有智力活动的。第三是灵魂,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

为了实现这三样最宝贵的东西的价值,我们就有相应的教育项目。因此,我认为在学校里应该有这样四种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美育和德育都是灵魂教育,如果说美育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那么德育的目标是灵魂的高贵。


生命教育:培育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

教育包括体育,以健康的身体为目标。但,一个人如果只是身体健康,却不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健康有何意义?
所以,我主张把体育扩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应该使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引导学生善待自己的生命,由此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


智力教育:懂得享受智性快乐



智育

的目标是实现头脑的价值。现在对智育流行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理解为知识的灌输,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职业的技能。头脑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你这样做只是把宝贵的头脑当成了一个容器,一个工具。智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长,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好奇心、纯粹的兴趣
在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形式,比如哲学、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每个人在智力生长的一定阶段上都会显现出来,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理性觉醒的征兆。
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也很容易被扼杀和磨灭掉。在我看来,好奇心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个是习惯,往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物见多了,习以为常了,就自以为懂了,其实哪里是懂了,不过是麻木了罢了。真要你讲出其中的道理,就讲不出来了。好奇心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就是功利心。不光是教育,我们的文化都有这个特点,就是实用性,无论对什么事物,首先就问有没有用。

从好奇心这一点来看教育,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教育第一要保护和鼓励的东西。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精神处在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他真正是在享受。享受什么?就是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在这个时候,心智的运用本身就是快乐,就成了最大的快乐源泉。这就是古希腊人所看重的智性的快乐。一个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他的心智始终处于活泼状态,这样的人是最容易出成就的。
关键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智力品质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对于任何理论、说法,都要追问它的根据,在弄清它有无根据之前,你要存疑。
笛卡儿所说的怀疑一切,意思就是对未经独立思考过的一切要存疑,这其实是思想者的必备品质。爱因斯坦把独立思考能力称作人的内在自由,并且认为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育这种内在的自由,而不在于灌输特定的知识,不在于培养专家。

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我看来,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我很赞成一句话:学习就是学会学习。你学会了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笔终生财富,一辈子受用不尽。
关键词:非功利探索
关于智育,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智力生活的非功利性。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好。在一次讲座时,有学生问他,丁教授,你现在的研究有什么经济价值?
他回答,我不知道。他说,科学最重要的是兴趣,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名利,这个利也包括经济价值。我相信,不管哪个领域的大师,都一定有这样一种眼光和态度。智力活动本身就是快乐,就是人的高级属性的满足,为什么非要把高级属性的满足降低为低级属性的满足、即所谓有用呢?所谓有用,不就是吃好、穿好、住好嘛,不就是物质丰富一点嘛!人为什么只想去满足自己的低级属性,不肯去满足自己的高级属性呢?为什么要用低级属性的满足为标准来判断高级属性的价值呢?这不是颠倒了吗?

总之,智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好奇心、纯粹的兴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享受智性快乐的能力,这是智力教育的本义,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当然更不仅仅是培养职业技能。


审美教育:实现灵魂的丰富



美育

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使人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使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二者合起来,灵魂教育的目标就是心灵的健康生长,实现灵魂的价值。
谈到美育,现在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给孩子报各种班,学各种技能,弹钢琴呀,画画呀,但出发点极其功利,无非是为了孩子将来多一条路可走。这是很糟糕的,违背了美育的本义,结果只能是败坏孩子对艺术的感觉。

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搀杂进功利的考虑,就不是艺术了。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它的范围广泛得多,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我把美育归入灵魂教育,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美育是对灵魂的教育,对心灵的教育,它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是体验美和爱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灵魂丰富呢?欣赏艺术,欣赏大自然,情感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很重要。除此之外,我提两点一般性的建议。一个是要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另一个建议是读书,读好书。人类的精神宝库属于每一个人,向每一个人敞开着,你不走进去享受里面的珍宝,就等于把自己的权利放弃了,那是何等可惜。


道德教育:造就高贵的灵魂



最后

谈德育。我觉得对德育也一直有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比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纪律之类。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

从人性看,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道德是灵魂的追求。这两个层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层次是更为根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只在社会层面上谈道德,道德就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是一种功利性的东西,是他律。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在行为中体现出这种高贵。
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呢?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的神性的事。一个人为了满足物欲而百无禁忌,不择手段,只能说明他身上的神性已经泯灭,只剩了兽性,就已经不是人了。事实上,那些做出了道德沦丧之事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知人的尊严为何物。

总的来说,我认为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贯彻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插图/14岁少年Zev的超现实主义摄影

皆出自视觉中国


    关注 荐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