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关于饲料OEM模式的思考

 

2016年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出台了很多补贴政策,咱们养猪人能够拿到的补贴也有不少,根据《2016年国家落...





欧牧宝邀请您加入广东饲料网,微信号:gdfeed200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饲料工业得到迅猛发展,饲料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饲料产量突破2亿吨,而饲料产能可达6亿吨,饲料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程度空前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数量5年间减少了4千多家。与此同时,养殖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散养户不断退出,2015年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已经达到54%;肉类供应也远远超出市场需求,国外进口肉类也以明显价格优势冲击养殖利润,养殖业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微利时代。为了整合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的优势资源,加强主营业务赢利能力,缩短供应链条,一度在电子行业流行的OEM模式不可避免地在饲料行业应运而生。

OEM方式在制造业界,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行业应用是极其广泛的。例如,据全球权威的统计机构IDG(International Data Group)统计,全球个人计算机厂商所使用的硬盘95%以上是由Seagate、Quantum及Western Digital这三家大的硬盘供应商以OEM方式提供的。OEM方式以其灵活,有效经营的特点,它适应了进入90年代后全球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竞争形势的需要。。那么,OEM在饲料行业会不会也取得辉煌战绩,甚至再造一个饲料行业的富士康,或者养殖行业的苹果?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饲料OEM会有什么显著特点,它对于委托方和代工厂分别有什么利弊。在当前中国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它在促进产能充分利用、提升管理水平、塑造品牌形象和调整产业结构都有显著的作用。

1 有利于闲置产能的充分利用

产能过剩现象在饲料行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早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提出饲料行业已经进入了产能过剩的阶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虽然在这几年间淘汰了不少饲料厂,但是实际上这些过剩的产能并没有被全部淘汰,而是被转移或者被收购了。并且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巨头开始出现,纷纷谋求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利用资金优势到处开工建厂。15万吨的产能已属低配,30万吨成为主流,60万吨的也不罕见。这在养殖行业普遍萎缩的大环境下,产能过剩和开工不足显得格外严重。

据统计,最新大型饲料企业的开工率只有50%左右,有的甚至还不到50%。以猪料为例,我国猪饲料产能在2.4亿吨以上,实际总需求量才8000万吨左右, 形成了严重的产能浪费。世界排名第三、中国排名第一的新希望六合在山东大力发展禽类产业链,饲料企业密集布点,达到几十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前几年,国内禽料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新希望六和遭受较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进饲料行业的OEM模式,委托方将会可以摆脱这种回报低下的投资模式,而代工厂虽然得到的单位利润率下降了,但是规模效应会凸显。企业产能充分利用,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工人劳动生产效率,从而降了生产成本。尤其是规模养殖进程持续加快的前提下,哪个企业有活干,有资金周转,有团队维持,就保留了在残酷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希望。

2 有利于企业提升经营水平

和电子行业相比,饲料行业生产经营水平还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这表现在诸多方面:生产自动化滞后,严重依赖人力,手挑肩扛大量存在,生产效率不仅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而且也低于国际同类行业,这也造成我国饲料行业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原因;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产品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一个产品包打天下,很难适应养殖场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很多养殖场自建饲料厂的主要原因;饲料产品利润率持续下降,早在前几年就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加上难以控制的原料价格,亏本经营的时候也屡见不鲜,但是饲料企业在市场销售版块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目前这种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尤其对于中小饲料厂而言。

代工委托方一般为规模养殖场,本身经营管理就非常完善,饲料营养技术也具有相当的水平,但是饲料产品的价格也是非常低廉,一般比直销养殖场和代理商便宜很多,也就是赚个辛苦钱。这种成本上的压力,也会倒逼饲料厂提高生产效率,以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自动化生产线,甚至智能机械手也会普遍使用,相应的员工素质也得跟上。很多时候,养殖场还会参与饲料配方的设计,甚至从产品包装到产品使用方法的设计,以适应个性化养殖的需要。当养殖场积极参与饲料厂的技术领域,这会大大加强饲料厂技术研发水平,因为这个产品不再是简单地复制调整别人的配方,也不再是几个配方师摸着脑袋凭空创造的产品,而是经过养殖试验检验过的个性化的东西。

饲料企业面对养殖场和散养户的时候,传统销售策略多采用人海战术,务求覆盖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养殖场;在宣传方面,更是花样繁多,刷墙、挂横幅、请客吃饭、专家代言都是家庭作业一般,其他会议、展会、还有评选更是数不胜数。简单调查了一下,一般企业各类销售费用会占到成本的10%左右,有些企业甚至高达20%。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费用支出,甚至超过了企业的利润水平。如果OEM模式能够保持稳定的话,这块费用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削减,降低了企业成本。

饲料OEM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产能得以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企业还会获得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加持功效,那就是规模采购带来的好处。据海大集团2016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的同时,企业毛利率、净利率反而有所增长,这要归功于规模采购优势带来的贡献。

3 有利于饲料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经济竞争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消费者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才能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使产品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渗透。值得参照的是,运动品牌安踏、特步、匹克和鸿星尔克等最开始也是从代工开始起步,逐步做大并创立自主品牌,在国内消费市场拥有了自己的忠实拥趸。

饲料行业由于顾客群体单一,覆盖范围有限,品牌效应更是非常明显,尤其是知名度还没有起来的饲料生产企业,OEM是塑造品牌的一个起点。何况本身来说,为规模养殖场代工本身就是会起到非常好的广告效应。规模养殖场为保证产品符合自身质量要求,会对代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必然会倒逼饲料生产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质量控制,为品牌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有利于委托方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型饲料企业不约而同地追逐“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通过涉足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自身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中粮集团。2009年初,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提出“打造全产业链”构想,围绕“从田间到餐桌”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改造,投入巨额资金,大量兼并收购。体量上在短时间内做到极大,但是在管理运作上却遭遇巨大挑战。反观温氏集团首创“公司+农户”的商业模式,聚焦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和高壁垒环节,轻资产化,运作上避免过于复杂,自去年底上市,已经成为深圳创业板第一市值的公司。

养殖业涉足饲料领域也是存在门槛的,做好饲料产品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配方设计、原料采购、品质控制和生产工艺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影响产品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教槽料,猪场需要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技术、加工工艺、原料新鲜度等要求却更加严格,专门投入设备去做并不是非常明智。同时,现在关于饲料加工的政策越来越严格,环保压力与日俱增,养殖场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把全部力量投入到最赚钱的环节,这是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的。

未来OEM的委托方可能也未必全是规模猪场,甚至一些专门的饲料销售公司,甩掉饲料生产环节中土地、设备等重资产包袱,专注于销售渠道的建设,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值得投入的产品价值实现的环节。或者一些饲料厂也可以委托别的饲料厂进行饲料代工,一方面可以充实自己的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身特色产品。比如做猪料的也可以附带卖一些鸡料,做育肥料的也可以附带卖一些教槽料。当自身不具备这些生产能力而客户又有需求时,饲料OEM也是不错的选择。

凡事有利则有弊,饲料OEM单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这是符合生产效率进步的产物,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得心应手,并且更有效率。但是从OEM的本质上来说,双方并非站在平等的位置,委托方可能会利用买方市场的地位去压低价格,从而影响双方的健康关系。众所周知,在产品的价值链上,最赚钱的地方在于价值变现的环节,而生产这一步却是最容易受制于人的环节。举个极端的例子,现在很多化妆品公司经常使用一种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因为掌握了销售渠道,很容易要求代工厂扩大规模来适应订单的激增。订单一旦完成,就开始威胁代工厂大幅降低利润,甚至要求控股。所以饲料厂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得一手做好代工,一手做好品牌;如果是专业OEM饲料厂,那也至少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情况。

对于委托方来说当然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肆无忌惮地压榨代工厂的利益,出现损害产品质量的现象也并非不可能。其实,最大的困难在于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一旦委托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么结果可能是致命的,这就需要加强OEM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力度。

饲料OEM有利也有弊,但利远大于弊,若控制得当,弊端就会被限制在极小的风险范围内。虽然其他行业OEM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但是饲料OEM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再加上其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有很多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首当其冲的是知识产权问题,究竟OEM厂家能否直接对外销售双方制定的OEM饲料,委托方提供的商标或者资质是否真实有效,这些都得有一个比较详尽的评估和具体的约束。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侵犯他人的商标,帮助他人制造假冒饲料产品。

其次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熟悉国家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条例》对于饲料OEM已经有了明确的相关规定,如果是贴牌生产,OEM双方都得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单纯的销售型公司还不具备法律认可的贴牌生产资质。

展望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和OEM合作模式的深入,其实也不排除双方出现兼并收购的可能,但是这种模式铸就的产业链,在经营管理和板块融合方面都不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因为产业精细化管理而把饲料生产从养殖版块剥离,又因为产业转型升级而融合在一起,绝对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因为这一加一减,让我们看到产业链未来发展最有可能的一个方向,饲料OEM注定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节选自《广东饲料》2016年12期

文┃ 广州桂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张永坤




广东饲料

微信:gdfeed2005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广东饲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