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看的书|2016.12

 

本想今天也随个大流,写点2016年的总结什么的,但感觉这玩意儿写起来会越写越觉得自己很失败,就像小时候写给我妈的无数的保证书那样……...



本想今天也随个大流,写点2016年的总结什么的,但感觉这玩意儿写起来会越写越觉得自己很失败,就像小时候写给我妈的无数的保证书那样,“我不应该上课时总传小纸条,我不应该上课时老‘钓鱼’,我不应该回家之后在没写完作业的情况下就看《圣斗士》…… 我保证下次考试考到班级前三五十……”

或者写个缅怀帖,今年去世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我们喜欢的,但这样的推送想必你们也看了很多了,就不添堵了。

所以啊,还是照旧,12月的最后一天,写写这个月看的书吧。

这个月买书20本,看完的9本。

01 | 火花


所以,我还是去重买了这本《火花》,并且看完了。现在想想,这本书在今年对我的意义大概已不止是一本书而已。因为前阵子一直念叨这本书以及由其改编的剧,并且借着在东京之便来了一趟“《火花》之旅”的缘故,似乎有些东西也就这么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以至现在写这篇推送时,都会自动脑补《火花》的配乐,还有德永在最后一幕坐在榻榻米上,缩着肩,抬着头,眼闪泪光,像是对着镜中另一个自己一样看着神谷上蹿下跳,晃荡着一对巨乳的画面。

只要活着,就不会有多坏的结局。

多日之前的那次照片征集活动中,我让大家说说自己的2017年心愿。有位朋友也问我2017年的心愿是什么,我当时回答没有想好。其实答案心里一直都有,这些年来都差不多,就是随着年轻渐增,不要沾染上中年人的恶习。

想多加一句,能活得更像自己一些,就更好了,这也是《火花》中的德永的一句话。

有人说心愿说出口的话就不灵了,我想,打字的,应该无碍。
02 | 沉默




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已经出来了,口碑很不错,据说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前后筹备花了几十年时间。

故事说的是幕府时代日本禁止天主教,葡萄牙司祭洛特里哥偷渡到长崎调查自己的恩师遭受穴吊(将人四肢捆绑,倒吊在洞穴中,耳朵上打孔,让血慢慢流下来,被吊的人要被折磨多日才会慢慢死去)而弃教的事,在目睹教民备受折磨,自己也历经恐惧、屈辱、挫折时,洛特里哥心里不断祈祷,渴望主会伸手援助,救他们脱离苦海,让他困惑的是,都已经是如此境地了,主为什么还是一直沉默。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像《基督最后的诱惑》,又是关于信仰与背叛,受难和超脱,难怪斯科塞斯喜欢。

这本书里,我很喜欢那个叫吉次郎的家伙,很窝囊,他多次弃教,甚至还告发了洛特里哥,一个翻版的“犹大”,但每次弃教或者作出对主不敬的事后又是声泪俱下地忏悔不已。然而洛特里哥一段话又让人很感慨,他是这么说的,“如果不是出生在受逼迫的年代里,那个男子无疑是个开朗、诙谐的天主教徒,会以教徒的身份度过他的一生。”

吉次郎是个天生懦弱的人,他的内心也是非常无助,备受煎熬。谁敢说懦弱的人就一定不比坚强的人痛苦呢?

想到一个题外话。

我是个自诩胆大的人,但有时会做一个梦。

在梦里,我是个战场上的士兵,所在的小队陷入重围,不冲出去死路一条,冲出去也是性命难保。后来大家就商议让谁带头冲,我因为“胆大”,自然每次都被选中。于是我就很着急,这个梦每每到这时候就会结束。

醒来时,我总要为自己真身处于一个和平年代而感到庆幸,继而又会对平时生活中的虚张声势有一丝愧疚。

说到底,骨子里我大概也是一个“吉次郎”吧。
03 | 当呼吸化为空气


这本书很感人,作者保罗是个本可以有大好前程的脑神经外科医生,却在35岁被诊断出得了癌症,这个几律是0.0012%。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他写下了这本并没有完结的书,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思考死与生的意义。

书的文笔很好,保罗本是主修文学的,后来弃文从医。理由是他意识到,文学研究主要关注的很多东西,都太政治化,而且反科学。他想去找那些书里找不到的答案,和那些备受煎熬的人建立联系,去直面死亡和衰弱,从而继续追寻“什么让人生有意义”这个问题。他后来获得了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然而就在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且要主持自己的研究室的时候,那个不幸的消息来了。

保罗没有故作勇敢,没有妄想可以“克服”或者“战胜”癌症,更没有用死亡煽情,而是告诉大家这一路上到底要面对什么。

想把保罗在书中的一段话跟大家分享,这是他当初对自己的一番勉励:

死神不会放过我们任何人。我们和病人,活着,呼吸着,作为正在新陈代谢的生命体,这都是命运的安排。大多数人从生到死,都是被动的——这是你和你身边的人需要接受的现实。但杰夫和我,多年勤学苦练,积极地与死神纠缠扭打,像雅各布和天使搏斗;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直面和拷问生命的意义。我们背负着无形的枷锁,肩负着生死攸关的责任。也许病人鲜活的生命就握在我们手中,但死神总是最后的胜者。就算你是完美的,这个世界却不是。秘诀在于,支撑我们继续下去的秘诀在于,明白打从发牌的那刻起,你以必输无疑,你会手滑,你会判断失误,但即便如此也要拼尽全力为病人奋战到底。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
04 | 回声泉之旅


如果你喜欢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卡佛、田纳西·威廉斯…… 而且也喜欢喝酒的话,这本书大概你也会喜欢。作者奥利维亚·莱恩从纽约出发,一路南下,探访了六位美国作家的曾在的地方,这几位无一不是酒鬼。书的大部分内容自然说的就是这些作家的故事。

关于酒鬼,我觉得书中提及的《夏季比赛三健儿》里,布里克的一番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一个酗酒的男人,其实是两个人。一个不顾一切抓起酒瓶,另一个则严厉地让他放下。两个人都在争那个酒瓶子。”
05 | 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


大概最美的东西都是酒鬼写出来的,比如契弗就写过这样的句子,“纽约流淌着一条‘光河’,让所有的故事看上去都很久远,彷佛不存在于眼前的世界。”契弗是个酒鬼,厉害的是,他活到了70岁。

契弗被称为“美国郊外的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见长,《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是他的一个短篇小说集。这当中我尤其喜欢《一个旅行推销员的自述》、《萨拉托加》和《机会》这三篇。

契弗曾给菲茨杰拉德写过一段致辞,他说,“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里,人们总能近乎狂喜地发现自己所在的确切位置——城市、旅游胜地、酒店、时代和日子。他最伟大的发明是用社会习俗、衣着、偶然听到的音乐作为时代意义的表述,而非历史的记录……”

似乎他自己的写作也是如此。
06 | 阴火


这本书收录的大多是太宰治初入文坛时的作品。

有些对太宰治评价不高的人会觉得他写来写去都是写自己,的确是,像《猿面冠者》、《彼身非复旧时身》这些,主角都是些想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却迟迟不动笔或者写不了几个字的家伙,或者是《逆行》这样的,跟社会潮流格格不入……

但就像拍电影一样,有些导演不也是以“终其一生,其实只是在拍同一部电影”而让人肃然起敬嘛。

所以这么一想,也许这又是有些人喜欢太宰治的原因了。

即便是“无赖”地活着,也是一种顽强和从未放弃吧。
07 | 怒




上个月我看了本吉田修一的《同栖生活》,曾说起跟《横道世之介》那种温暖的感觉很不一样,后来有位朋友说更推荐他的《恶人》和《怒》,所以这个月我就找来看了。吉田果然挺厉害的,这本《怒》说起来归类成推理小说,但我感觉不太是。《怒》采用多线索叙事,说了几路人的故事,但其实主体都是有关信任的脆弱——不管是父女之间,爱人之间,还是朋友之间……想想挺无奈的。
08 | Patience






似乎有关时间旅行的故事都达成了一个默契,历史是不能修改的,一旦想要人为地改变过去,特别是想将过去的错误拨乱反正,其结果往往都是使未来更加糟糕。这本漫画小说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主人公为了拯救自己的女友,想要知道在她的过去都发生了什么,于是穿越回了女友的少女时代,结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大麻烦。说这本书的电影改编版权已经被买下了,好莱坞对这种题材真是乐此不疲。

09 | Bad Dads






这本书是一些艺术家以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电影为灵感所创作的作品,大多是插画。我在之前的推送里介绍过,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那个关于韦斯·安德森的 "坏爸爸" 画展你听没听过?

PS:今天这条推送,我把自己今年看过的最喜欢的10本书也列在下面了,有不少在之前每个月的小结里叨逼叨过,我就不啰嗦了。



《火花》

《沉默》

《贾科梅蒂的画室 : 热内论艺术》

《微不足道的生活》

《风景画家的片段人生》

《幻之光》

《终结的感觉》

《万有引力之虹》

《时光列车》

《Darkness Visible : A Memoir of Madness》

延伸阅读:

这个月看的书|2016.8

这个月看的书|2016.9

这个月看的书|2016.10

这个月看的书|2016.11
(End)
阿富汗奸细
一个跟“阿富汗”和“奸细”都没什么关系的公众号


合作请咨询微信号queenita 谢谢!


    关注 阿富汗奸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洛特里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