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越来越辣眼睛,这事儿到底怪谁?

 

本文来自公众号:留学独立说微信号:liuxuedulishuo一今年的维秘,真是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



本文来自公众号:留学独立说

微信号:liuxuedulishuo



今年的维秘,真是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Elsa Hosk的这身飞龙在天,总觉得她下一秒就要开始蹦蹦跳跳上天入地了。



这些花里胡哨的靴子,我非常坦诚地讲,让一个身高不超过一米七的人来穿,效果就好像是她的腿卡到了花瓶里。




还有这些愤怒的大鸟们,她们笑的辣么灿烂,想必一定靠两米长腿打败了绿色猪头。




其实不光是维密, 欧美时尚圈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一直都蛮深的。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的生肖,Dior的猴年手链,让我想起了金色的童年——这明明是跳跳虎好吗?!!!



鸡年手链也很令人感动,想不到新浪微博的植入都做到Dior来了。
 


"一只得了甲亢的鸡"
 
这是Dior第一次搞中国惊吓风?当然不是。

Christian Dior高级成衣秀中国风系列,看得人只想报警。


吓哭了好吗?


一线大牌们经常以艺术的名义各种乱来,但有些迎合大众潮流的消费品牌也不好好做功课,整一堆妖魔鬼怪出来冒充中国风就该打了。

Nike 2016限量版这双鞋。啊,丑就算了,还这么恶毒,谁要发福?我只想发财好么!



还有这顶帽子,绿底还要写个SB,真的想把设计师约出来喝个茶,再给他几煤气罐
这都什么?


这都什么?
 
这都什么?
 
这都是什么啊?!!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瞩目,中国元素也越来越流行。

但是,西方时尚界现存的很多所谓的中国风,根本不是来自于实打实的中国文化,充其量只是设计师们的主观意淫。
有些设计师连中国风与波西米亚风都分不清。是的,这俩明明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风格在设计师们看来也是一回事儿。

举个栗子,今年的维秘,这个造型,靠大表姐的长腿美颜勉强hold住了,可这一身真的跟中国风没几毛钱关系啊!
 
你当然可以用中国也有这样的元素来反驳。
 
 (中国云南哈尼族服饰)
但是如果和美国大妞们最喜欢的Boho风一对比,同样能找到相似处。


维秘是一家美国公司,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师采用这样的风格,最起码是在偷懒。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西方主流审美的高傲与冷漠。很多设计师即便是在中国文化的主题下创作,也拒绝去深入了解真正的中国。他们所谓的中国风,是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变体,只有视觉上的符号:红色,梅兰竹菊,汉字,细眼黄皮肤。而这些元素唯一的来源不过是好莱坞、在美国的华裔、时尚界少数的华人设计师,而并非真正的源头——中国。

我们北京奥运会都开完了,中国文化对于有些西方人来说却依然带着神秘的调调。因为他们需要神秘,需要保持想象,需要一个遥远的“东方”来让他们兴奋。

是,当心我们神秘的中国客人下次不会再买你家的东西了哟!
 


第二个原因,是来自我们自己:

我们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工作者自己首先奇观化了中国文化。
在此特请出齐鲁人民的好朋友,山东省唯一指定天后——Rihanna. 


2016年的Met Gala,主题是“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但很多明星根本没看题就交卷了,当然要给零分!
比如说这几位:
 
Selena Gomez


Beyonce 


Larry Busacca
日日可就不一样了。我们日日不仅看题了,还专门找到了中国高定设计师郭培,郭老师给日日披上了这一身金灿灿的鸡蛋皮龙袍。



不管怎么说,这还是体现了日日的诚意,但是可能由于过于隆重,结果变成了段子。




不过这事儿吧,真不能怪日日。因为郭老师的风格其实一向都是“能有多大就多大”。



这种裙摆可以藏二十个人的衣服当然是为像Met Gala这样的隆重场合设计的,但是,对于很多西方的观众而言,浮夸,可能就是他们对中国时尚唯一的认知了。

日日跟Coldplay于2012年合作了一首Princess of China,当然,这首歌从歌词上看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Coldplay主唱Chris Martin说这支MV可谓是煞费苦心,借鉴了很多中国电影里的场景,例如《十面埋伏》、《英雄》等。




十面埋伏在豆瓣上得分是5.5,用这样一部电影代表中国文化,我当然是不服的,但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比起中国时尚业,中国电影更早进入国际视野。
中国第五代导演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但是除了《霸王别姬》在1994年获得过金棕榈奖和金球奖后,就再也没有一部完全在中国本土拍摄的电影获得过(如此有分量的)国际认可了。
冯小刚导演2006年的时候有部电影,叫《夜宴》。当年被骂得很惨,票房也很失败,但比起如今的各种动不动票房上亿的大型PPT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有一定的艺术追求的。比如,这个电影的故事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其实这样拍的目的性也很明确:把一个西方观众都很熟悉的故事用中国文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然后打入国际市场,听起来好棒是不是!但在成品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里面用到的中国元素。

中国的武侠文化在西方有大批量粉丝,而武侠也早已成了中国文化最突出的标志之一。于是,《夜宴》中几乎每一场厮杀都会有特写镜头:
出剑
 出剑


出剑


啊啊啊啊啊啊啊,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痛痛快快去领便当不好吗?

过度消费武侠,不管是中国观众还是美国观众,都会过早出现审美疲劳。

而在葛优扮演的厉帝派出杀手去刺杀吴彦祖扮演的太子无鸾时,出现了一帮白衣飘飘的少年,应该是无鸾的随从。

白衣少年,再加上竹林的背景,颇有些魏晋风韵。



然后这戴着面具的少年一副淡然处之的样子,啊,莫非要放大招?



然鹅,下一秒,这少年就被杀手们一刀砍死了…………





所以,兄弟你费这么大劲儿凹出这种造型到底是为了什么?!!!



除了视觉上的中国元素,这些情节和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更是相距十万八千里。

这部想用中国腔调讲述一个莎士比亚故事的电影非常失败,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文化的尊重不够,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严重失衡。
 


不管是艺术工作者还是一线的设计师,总是在把中国元素奇观化。不搞个大红大绿,万马奔腾,就觉得无法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


但是长者还教育过我们,“闷声发大财”。
这种过于浮夸的“中国形象”背后,其实是一种不自信。或者说,缺乏一个辨识度超高的审美体系,所以才需要设计师或者导演们煞费苦心地去强调。再严格一点,中国风这个词本身也有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专门发明一个词来强调中国元素,而不是相信观众们会一目了然呢?


王家卫是2015年“镜花水月看中国”Met Ball的艺术总监,在谈到这次艺术指导理念的时候,他说“我希望观者在东西方的各种符号和诠释中迷失,并发现他们的秘密。”

不过,生而为人,我们应该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玩儿猜谜语吧?猜来猜去就猜到南极去了。所以,别再迷恋什么镜花水月了,坦坦荡荡让世界认识真正的中国才是正解啊!


    关注 学霸公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