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李松樟说传记片

 

「私享」是公众号“传记片”的一个新栏目,它在社会各界人士与传记电影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目的是将电影回归到可以...



私享

各位小伙伴们,「私享」是公众号“传记片”的一个新栏目,它在社会各界人士与传记电影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目的是将电影回归到可以让大众评说,人人分享的状态。传记片说的是人的故事,那么它和现实中的人就不能脱离关系,而且,通过“私享”我们还可以了解如今电影是怎样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私享」的开篇,我十分荣幸地得到李松樟老师的支持,在他风景如画的“为园”就传记片进行了一次访问,当然,松樟老师来说这个话题是实至名归的,因为,首先他早在2003年就出版了《珍藏伟大的面孔》一书,其次,他也是我敬重的诗人和电影编剧。

李松璋简介

作家,诗人,书籍装帧设计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诗集《冷石》《寓言的核心》《愤怒的蝴蝶》《羽毛飞过青铜》《在时间深处相遇》,小说集《对影记》及文集《珍藏伟大的面孔》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集。《愤怒的蝴蝶》于2001年出版台湾版。部分作品被译成俄文、日文、塞尔维亚文、英文。曾获深圳市第四届青年文学奖、天马散文诗奖。书籍设计代表作品包括:《杨争光文集》《中国玉器通史》《柳鸣九文集》等。现居深圳。

本文作者与李松樟老师(右)


孙海帆(以下简称孙):松樟老师好!首先谢谢你接受“传记片”公众号平台的访问。

李松樟(以下简称李):不客气!也谢谢你采访我,哈哈,但我很好奇?你怎么会想到找我?

孙:你忘了?您曾经送我你编著的书《珍藏伟大的面孔》。

李:哦哦!对!
孙:我觉得你这本书就是传记电影的浓缩版,这其中每一张照片,我觉得都像传记电影的海报。

李:是吗?

孙:我很想知道你从哪里找来这些展现名人最具个性特征的这一瞬间的照片?又怎么想到要编这么一本书。

李:你翻开这本书看看,出版时间是2003年初,十几年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一次超越时空的人类精英聚会。当时我想,能够把我所喜欢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们聚到一起的方式,唯有在一本书里面,所以,当时设想着,这本书就像一次别开生面的茶聚会,把大家请到一起,他们可能不知道会和谁见面,但见面的一刻肯定是非常有趣的。比如说,爱伦坡遇见阿加莎·克里斯蒂,契诃夫遇见卡夫卡,乔治·桑遇见肖邦。他们都是顶级的。

孙:哈哈,没想到最初的动机竟然是这种有趣的念头,这算是诗人的思维吗?

李:说不清,但我当时就这么个想法,非但如此,我还想到每一位打开这本书的人也是被我邀请的客人,比如海帆兄你也是。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孙:我明白你的意思,除了人类精英聚会,还有我们普通读者和伟人的精神聚会,这让我想起了房龙那本书《与伟人谈心》。

李:对,就是这意思,所以我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阅读面孔与时间》。我确实相信,一个人的一切都是写在脸上的,你看书中的每一张面孔,他们的气质、光泽和命运,是多么的不同!我有收集作家艺术家肖像的习惯,时间久了,积少成多。偶有朋友喜欢,借去了便一去不回,让我心痛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我想,不如精选后配上文字,印成一本书,与友共享,岂不快哉!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君特·格拉斯


孙:我觉得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些黑白照片反而比彩色照片更真实,更接近人物的精神世界。

李:我也认为黑白的肖像更纯粹一些,能让读者更专注于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孙:我们知道,许多伟人都被拍成过纪录片或者传记片,我知道你也是电影编剧和发烧友,看片难以数计,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你自己书中的人物哪些拍成了传记电影?你看过哪几部?

李:来这本书里聚会的有200多个人物,我印象中被拍成传记片的并不多。我看过的大概有罗丹、巴尔扎克、卡夫卡、托尔斯泰、贝多芬、霍金、莎士比亚等几位。有的记不清了。

孙:如果这些人物都有传记电影,你最想看哪几个人?

李:其实,他们当中的每一位都可以拍成传记电影,他们都有各自的传奇和精彩。最想看的,我想想,应该是……阿赫玛托娃、索尔仁尼琴、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哈,怎么都是俄国的!是巧合吗?

孙:不算是巧合,咱们是同龄人,受苏俄文学和艺术影响深一点并不奇怪。如果有可能让你从书中选一人写传记电影,你最想写谁?

李:应该还是刚才说的三位当中的任意一位。估计俄罗斯已经拍过,只是我不知道而已。达利也很有趣,拍成电影会非常富有形式感,是不沉重、但有些怪异、又很时尚的那种。有他的传记电影吗?

孙: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想听听你如何评价中外传记电影的差异?

李:似乎不是差异的问题,是不可比。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传记电影吗?《武训传》算一部?还有《李时珍》,又巧了,都是赵丹先生主演的。



孙:那传记文学呢?你是知名出版人,长期担任书籍出版的编审工作,而且对文学也有很深的研究,你觉得所有的传记文学都可以改编成电影吗?或比较一下两者的异同。

李:当然不是所有的传记文学都可以改编成电影。比如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那种一层层剥,到最后不由得泪流满面的剥洋葱的感觉,恐怕拍不出来。还有萨特的自传《词语》,那种轻快而又残酷、有趣而又抽象的感觉恐怕也难以表达。这也是传记和电影,作为两种艺术形式的异与同。

孙:如果现在请你写一部有关中国人的传记或电影,你最想写哪个人?

李:如果只说一部,那就拍林昭吧,或者张志新。但这近乎于妄想。

孙:妄想也可以是理想不是吗?

李:喝茶,喝茶……

孙:我刚才参观了一下你的碟藏,里面也有不少传记片,你都看了吗?你觉得你对哪部传记片印象最深?

李:印象最深的都是外国的,包括《莫扎特》、《罗丹和他的情人》、写霍金的《万有理论》、迪卡普里奥主演的《飞行家》,还有近几天看的《丹麦女孩》。写曼德拉的《成事在人》也很好,这部影片的导演,老牛仔伊斯特伍德真是了不起。

孙:请您对本公众号或“私享”栏目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李:不客气啦。只有一个希望:坚持下去。《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孙:可是江湖险恶,不是吗?

李:喝茶、喝茶……

孙:咱们边泡茶边说这些,您在这一刻有啥感觉?

李:就“为园”外面的浮躁和功利来讲,我们是在说些不合适宜的话题。茶越喝越有滋味,渐入佳境;话题越说越感觉离丰富和深刻越远,很多东西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只能期待你去年便计划要写的有关传记电影的那本书了。

孙:如果我现在能加一个表情,那就是汗颜。喝茶,喝茶……

李:你也抽烟!

孙:您这么多身份,如果给你拍一个传记短片,你最想让导演拍什么?

李:没有这个可能,所以也就不必说它吧,哈哈哈……

孙: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

李、孙:喝茶、喝茶!哈哈哈哈……



和松樟老师继续喝茶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责任编辑:猪小娜


    关注 传记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