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黄闲扯之二十八《龙虎斗》

 

皮黄闲扯之二十八《龙虎斗》“皮黄闲扯”是以京剧剧目为主要叙述对象的一个篇目,主要记叙的是我对京剧剧目的感觉、...



皮黄闲扯之二十八《龙虎斗》

“皮黄闲扯”是以京剧剧目为主要叙述对象的一个篇目,主要记叙的是我对京剧剧目的感觉、见闻、轶事和理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要说《龙虎斗》,大家不要误会,并不是那本成人杂志。而是一出花脸与老生(或者说红生)的对儿戏。

既然是“龙虎斗”,那么必然有龙有虎。“龙”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大保国》里不是唱了么“赤须火龙从天降,投托河东赵玄朗。”赵匡胤就是赤须火龙下界,也有说是霹雳大仙的。呼延赞则是虎星下界,至于是什么虎星就比较乱了,因为有说郑恩是黑虎星的,有说杨延昭是白虎星的。后世的牛皋还有个说道是“玄坛元帅座前黑虎”呢,总不能呼延赞是花虎吧?总之,呼延赞是天上的某虎下界。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着君臣之间的。





赵匡胤与呼延赞的脸谱。

这个故事是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以后亲征北汉的时候,因此在《斩黄袍》里的黑三就变成了黪三。这个时候离他“烛影斧声千秋疑案”已经不远了。在他前面的剧目是《下河东》,主角是呼延寿廷和欧阳方。是老生和架子花的对儿戏。索性一块介绍一下剧情吧,按照《京剧剧目初探》的记载是这样的:

赵匡胤亲征刘崇,欧阳方为帅,欧阳私通北汉,约劫宋营。兵至,匡胤危急。先锋呼延寿廷、金定兄妹击败白龙太子,欧阳反诬其出战不力,先行棍责,后又斩之;更逼胁赵匡胤。(以上《下河东》)

呼延寿廷被冤杀后,家属在乐家寨,其子呼延赞闻报,率兵至河东报仇,宋军皆非其敌。赵匡胤亲出,为赞鞭击坠马。呼延赞欲杀,赵头上忽现龙形,赞惊坠马;赵上马砍杀,赞头上又现虎形。二人互相倾心,赞乃投宋。欧阳方逃,投杨继业,杨藏之于铁柜降宋;呼延赞杀欧阳报仇。(以上《龙虎斗》)

按照《京剧汇编》的记载,与《下河东》、《龙虎斗》并行的还有一出《白龙关》,注明是李万春藏本,基本涵盖了“初探”中《龙虎斗》的内容。不过《京剧汇编》第四十六集封面把剧名写成《虎龙斗》了。



我收藏的这本封面还有李洪爷的签名和钤印,也算珍贵了。

赵匡胤与呼延赞都是史有其人的。赵匡胤自不必说,呼延赞的父亲叫呼延琮,是后周的部将。呼延赞很年轻就被赵匡胤提拔从军了。这是一个性格很古怪的人,曾有笔记小说记载:“宋呼延赞慕尉迟恭为人,自号小尉迟。幼子才百日服襁褓,持登城楼掷于地,不死。人问故,曰:‘聊试其命耳。’”

有这么个二百五的爹,能有十几岁就挂双王爵位下边关拿潘洪的儿子呼延必显,大闹东京三上肉丘坟的重孙子呼延庆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呼延赞的媳妇就是前文谈《四郎探母》时曾经提过帮助杨延昭破天门阵的金头马氏。

在《翁偶虹看戏六十年》一书中辑录了翁先生写《龙虎斗》的两篇文章,文中谈到程长庚大老板擅演五色靠戏,其中黄靠就是此剧之赵匡胤。只不过这出戏的黄靠应该是明黄色的,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杏黄色的。为他配演呼延赞的是净行耆宿何桂山。“传说演此剧与北京广和楼时,声腔之高亢宏远,能在前门五牌楼闻之析然。”在倦游逸叟之《梨园旧话》中云:“一日,饮于泰丰楼。适程长庚与何桂山于广德楼演《龙虎斗》,遂相约于泰丰楼平台之上,则程长庚龙争虎斗之引,何桂山叱咤风云之音,及两人歌唱,声声入耳。”我倒并不是想说翁先生记错了,仅是录在此处,一并提出。

此剧最为享名的是前边的一段唢呐原板转散板,后半出则是西皮。唢呐二黄按照翁先生的记述,词为:“探马儿不住飞来报,他报道罗家山兵发一标。杏黄旗不住地空中缭绕,吓坏了满营中大小儿曹。在头上摘下了飞龙帽罩,身上脱去蟒龙袍。孤的玲珑铠——玲珑铠甲千丝绕,金锏对敌计千条,御林军与孤巡营哨,看守御营莫辞劳,叫槽头与孤的龙驹马鞍鞯鞴好,这也是无大将亲把阵交。”并附注“探马儿”四句之后原来还有“下河东整七载须发白了,也不知何日里才得逍遥”。

马连良先生有《龙虎斗》唱片一面,据说是在马连良先生嗓音条件最好的时候录制的。词句与翁先生记载的大同小异,第三、四句是“欧阳方在金殿帅印挂了,呼寿廷到做了马前英豪”。后面的散板是江阳辙的:“玲珑铠甲叮当响,孤王亲自到战场。御林军且退黄罗帐,会一会敌人小儿郎。”今天突然发现有网友上传了一段沪上名伶夏月珊1906年灌制的克纶便(其实应该就是哥伦比亚)唱片。词句可以说结合了翁、马二位。而《京剧汇编》中的“马连良藏本”词句更多,因此马先生的唱片版本应该是因为时间限制裁减了词句。



《京剧汇编》收录马先生藏本的唱词。

这出戏之所失传——也不能说失传,因为好像数年前李岩先生唱过一次,花脸好像是魏积军。在我印象中似乎仅此一次。就算濒临失传吧。之所以到目前这个状况,我觉得是这个剧目本身的原因。

首先,演出中要上龙行虎形。根据《京剧汇编》的记载,在二人第一次见面,赵匡胤败下以后,还有龙形虎形单独开打一场,龙形败,虎形追下。王宗伟先生曾经提到过他看《龙虎斗》的情景,赵匡胤和呼延赞杀的人困马乏,赵匡胤要偷袭呼延赞,上场门上虎形,架住赵匡胤的棍。赵匡胤就罢手了,呼延赞要一鞭杀死赵匡胤,下场门上龙形,架住他的鞭,呼延赞被反弹回来跪地,三呼万岁,归顺赵匡胤。当年曾经在《戏剧电影报》上看到过一张《龙虎斗》的剧照,演员是谁已经记不住了,应该是某个科班的学生,上场门是呼延赞,虎形趴在地下,下场门是赵匡胤,龙形站着摆了个“举火烧天”。时间太久远,已经记不清了,如果哪位朋友有此剧照还望不吝容我一观。



金少山《龙虎斗》饰呼延赞

而这一切由于不许台上不许封建迷信就演不成了,试想两军阵前二人激战正酣,呼延赞认为赵匡胤是杀父仇人,怎么能不置他于死地?如果不是天降异兆怎么能镇得住这员虎将?我曾经说过,一切在舞台上的“封建迷信活动”都是在不合理的情况下最合理的解释。而将这些情节抹去,则未免生硬。李岩先生是怎么演的我没能看到,所以不加评论。

其次,这出戏前面是唢呐二黄,后面是西皮娃娃调,之所以说是娃娃调,是因为林树森曹甫臣二位前辈曾经留下唱片。唱功很吃力,最要命的是调门高。原来的唢呐二黄都是乙字调的,现在改良了以后已经有正宫调唢呐(好像前一阵子听了一段唢呐二黄是六字调的),就算唢呐调门降了,这唱腔总是改不了吧?一句句净是楼上楼的腔。况且一个主演调门够还不行,还得有个配演的花脸调门也得够。也许有人说改成胡琴唱不就得了?那我奉劝您一句,有这想法就别唱了。人家听《龙虎斗》就是冲着这唢呐二黄来的,您要给改了,现在倒是不兴往台上扔茶壶了,也没有看着不满意退票一说了,观众对演员不满的传统宣泄渠道都已经堵死了,至于他们怎么骂街也不用我再普及了吧?当然,您要是真不在乎这个,不知道寒碜所少钱一斤那也就无所谓了。



张学津先生为马先生唱片的配像

第三,虽然是武戏,可是按传统行当划分,赵匡胤属于红生,本身就是以功架庄重凝练为主。还不像武老生那样“不能多打也不能不打”,红生的开打基本上可以说“全是意思”了。所以也就不能撒开了不要钱似的玩了命的打,那样也不符合九五之尊的身份,因此开打也无非就是走马锣鼓加抽头(当然这是我瞎猜的)。就剩摆炮儿了。

有封建迷信情节,唱腔对天赋要求太高,开打又没什么特殊的,因此这出戏失传或者说久不上演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声明一下:近期要出差,所以可能有一周时间不能更新了。况且此篇目写了二十八篇,恰和星宿之数。虽然有繁有简,也算超常发挥了。再发公众号的时候我准备写点别的,诸位喜欢京剧的朋友不妨也涉猎一下,拨冗一观。感谢大家的支持鼓励和批评指正。

——————————————————

往期精选:

仰止菊馨录之七张德才先生

前贤慕影录之六陶麟先生

粉墨陶情录之五邱广勇

怡薰同沐录之四李少华

闻歌有感之三《汜水关》

偶尔谈吃之二爆肚儿

我的地图之北太平庄


    关注 涉川的一尘阁夜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