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永川:出世入世记学画

 

《新秋雨过》200cmX160cm

2014年学画记甘永川我这个人很笨,学习艺术是靠智慧和才能的,笨,是我...

《新秋雨过》局部   2014年
海上云水山小语:永川兄很认真地说自己笨,这其实是对自己艺术的苛求。他通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来弥补,这反而是智慧。他曾经是一位中学的美术老师,却拿到了金陵百家大展的金奖,如今已经是南京书画院的画师,优秀的青年画家,笨乎?!且看永川出世入世记学画——王味之,2016.12.18





甘永川

南京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学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青年艺术沙龙成员,国家二级美术师。
学画记
甘永川


我这个人很笨,学习艺术是靠智慧和才能的,笨,是我天性,我没办法改变。学东西很慢,理解也慢。很羡慕别人三下五除二搞定一件事。现在画画在搞的“废画三千”而无可奈何时,便成为一种安慰,既可笑又荒唐。

对于工笔花鸟画的学习,始于对写意画的高深、而又意笔草草的忌畏。我并非不喜欢写意画、相反,对于写意画非常的喜欢。却因为笨,因为喜欢、因性格始然选择工笔花鸟画。因为没多少想法,所以在用大量时间耗费在近似于一种机诫的“劳作”之中,几乎每天都在这种近乎机械的劳作中度过。因为笨,我的认知、理解总是迟缓。别人举重若轻的事,我却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觉得画画不仅要执着,还要耐得寂寞。还好,目标在前方,但要转一个很大的弯才能朝向目标。使我觉得很累,也耗费了我几乎所有业余时间。但还好我不常改变目标。

对于作品中物象的表达,反复地尝试,量变带来质变,这个过程,废画岂止三千?“不经一翻寒彻骨,那来梅花扑鼻香”,试想那一个在艺术旅途上的虔诚寻梦者不是如此折腾修得正果。由于对传统的迷恋,对古人的推崇,有怀旧情结的人,开始学习就模仿古画样子。众所周知,时间的流逝原本只会给物质带来陈旧、破陨,而那些留有时间痕迹的陈旧、破陨,会有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我在画画过程中是先在画上平涂一层底色,并反复擦染,由于反复擦染、重叠上色,使画面有一定饱合度。做画过程中物象的每个部分,即线、形、色是要相互制约同步发展,每一步都要平衡,物象色要与背景联系起来考虑,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物象线的处理却有着重要的作用,物象线的处理的好与坏从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这幅画的好坏。工笔画的作品中,无论以色为主也好,以墨为主也好,先前白描的“线”到上色后不是很“显眼”,色彩或墨成为眼前最“直观”的,线的处理要考虑到与之相连的背景或物象。比如在白墙上那怕很淡很淡的灰色,对比也比较强。在处理二者对比关系时要考虑到色彩与底色的呼应,有时要与背景几乎融为一体,此时的勾线则经过反复擦染、重叠上色后则表现为似断似连,似有似无,在虚中求实,实中求虚,线与背景融为一体,作品中主次也更加分明。

艺术的表现要忠于“感受”,感受如何产生?源于生活,“外造师化,中得心源”,生活的意义是广泛的,这里所指是绘画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写生是创作的源泉。在写生中锻炼造型能力,也是培养观察力,对于丰富多变的自然界,必然会在写生的过程中带来方法与角度的选择,写生的过程,也是对物象的理解力、感受力得到加强的过程。就感受而言,需要对物体的丰富性有一种广泛接纳,对刻画来说,则需取舍有所加强。“外造师化”,是对自然的感受,不象临摹作品仅是归纳提炼的顺从,而是强调产生自己归纳与提炼方法,“外造师化,中得心源”,关键是“中得心源”,这就意味着要将看到的综合的物象进行取舍,转变成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处在空间中具有形体、体积以及光色的混合体,另一方面是属于平面的线。如何将二者调和,复杂纳入简单,有又丰富内涵。不仅仅是感觉,还要理解。前者是观察,后者是表达。例如:同样是写生花卉,不同人会因文化背景、审美修养与习惯不同,有人重写实,有人重表现。理解与观察通过表达的过程来提高观察力,需要作者才情。将写生中的理解与观察形成独特的感受。要通过训练,主动寻求方法,作品产生的过程中,必然有失败。在弥合过程中,修正判断不合理的,主动吸收古人绘画、西洋绘画的营养,同时,也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这需要勇气。

在平时绘画中,我觉得一副画的表现过程中,是情绪与认识的支配所采用的一种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作者的才情与勇气,任何一件好的作品,都要有较为独特的思维方法、独到的审美眼光和手法来完成,否则,作品便会不耐看,一副画的绘画过程是需要作者要有才情与勇气的,这在有何而来。一是取决于画家的天性、感悟;比如对绘画的感觉,有人对色彩比较敏感,有人对构图比较擅长,主要是发现自己,扬长避短。二是全面修养。中国画是门综合艺术,不仅要书法、诗词的修养,还要吸收音乐、古文等养分。我认为一副画能不能吸引人,并不在于画什么,关键是对整个画面驾驭的能力,画面中不在于一花一叶如何精彩,引人入胜才重要。于是几年来“衣带渐宽终不悔”。有时再想,是否我画面的要求太过于苛刻,因为苯,有时一张画要反复画上十张左右才比较满意,致使成功率低,这也说明我对画面的控制力的能力要加强。有时却偶有佳趣,痴迷其中。量变带来质变,熟,才能生巧。结果如何暂不去考虑。李可染先生说的好:做个苦学派,没错。

朱光潜先生说:“人要有出世精神,方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画画亦如此。我相信,每个人对生命的成长,都持有自己的真诚。


尘+缘,160cmX200cm,2011


南京春早,130cmX200cm,2014


《品花系列七》  设色纸本    34 × 34cm


《品花系列八》  设色纸本    34 × 34cm  


《向上》200cmX93cm  2014年


《红芳馨香》132cmX66cm  2014年


无尘之二,55cmX55cm,2014


《红艳轻匀鬬晓妆》  42cm X 66cm   2015年


《静影之一》69cmX69cm  2014年
《静影之二》69cmX69cm  2014年


《静影之四》  69cm X 69cm   2014年


《城市生活之一》66cmX66cm  2013年
甲午画马之一,68cmX68cm,2014
甲午画马之二,68cmX68cm,2014
【甘永川参展记录】2005年

《新秋雨过》获中国美协主办《长江颂》优秀作品奖

《秋闲》获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沈柔坚奖(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荷花系列 五》获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南京博物院)

2006年

《秋塘清趣》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2007年

《新秋雨后》获中国美协主办首届草原情优秀作品

《荷花系列 八》获中国美协主办第二届“齐白石奖”优秀奖

2008年

《无尘》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2009年

《荷花系列 十》入选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美术馆)

《新秋雨过》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五届会员精品展

《尘  缘》获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优秀奖(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11 年

《新秋雨后》入选第六届上海美术大展 (上海美术馆)

《荷花系列 五》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法国展 (法国卢浮宫)

2013年

《上海春早》入选第七届上海美术大展 (中华艺术宫)

《一脉相承》南京书画院五人汇报展 (金陵美术馆)

《金陵风韵》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开馆大展(金陵美术馆)

《荷花系列  八》入选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380周年暨全国花鸟画展(恽南田美术馆)

2014年

《墨境 》上海青年名家提名展(上海中国画院)

首届70后水墨大展(金陵美术馆)

庆祝建国65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海展(中华艺术宫)

庆祝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6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南京现代美术馆)

中国未来——十竹斋画院2014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南京)

2015年

杭州艺博会、九城市艺术联展 (上海,杭州,沈阳,南京)

《新秋雨后》《南京春早》江苏入选首届青年美展展  (江苏美术馆)

《新秋雨后》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中华艺术宫)

《无尘》首届上海中国画大展 (中华艺术宫)

《向上》首届江苏美术大展(江苏美术馆)

首届璀璨浦东中国画展(上海美协展览中心)

二幅作品参加《水墨同行》上海中国画院邀请展(上海画院美术馆)(崇明美术馆)

四幅作品参加《水墨生灵》草虫名家邀请展(上海徐汇艺术馆)

欢乐颂----南京书画院2015精品汇报展(金陵美术馆)

2016年

城下---海上名家邀请展(上海朵云轩)

问道南桥----当代中国画名家五人邀请展(上海海风画院)

绘卷物语----海上绘画名家精品手卷展(上海朵云轩)

清风雅韵----名家扇面艺术特展(上海敬华艺术中心)

同行---美博青年艺术家沙龙作品展 (上海美博艺术中心)

和而不同---海派当代名家瓷器展(上海德荷当代艺术中心)

水·土----水墨陶艺艺术展 (日本京都同时代画廊)

蝶恋花扇面展(南京半遮堂艺术中心)

大暑小扇---海上名家精品册页雅扇展(上海朵云轩)

第二届璀璨浦东中国画展(上海浦东图书馆)

秋意江南---南京,浦东,杭州交流展  (上海浦东图书馆)

出版:上海美术家画库—甘永川卷

唯美新势力—甘永川

怎样画荷花—甘永川

中国当代名家绘画经典系列—甘永川

【雲·水·山·紀】創作、講習、教育、交流
【海·上·品·藝】觀展、賞鑑、記錄、評論
【行·思·觀·照】行走、觀看、視點、靜思
【圖·文·共·享】藝術、美文、觀點、分享
微信公众号:yun_shui_shan
主持微信号:yunshuishanweizhi
联系邮箱:hshyunshuishan@163.com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上海大学文化中心


    关注 海上云水山艺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