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克里斯多夫·马塔勒的戏剧生涯

 

瑞士导演克里斯多夫·马塔勒(ChristophMarthaler)的戏剧生涯。...

克里斯多夫·马塔勒
Christoph Marthaler



瑞士导演克里斯多夫·马塔勒(Christoph Marthaler)1951年出生在苏黎世附近的小城埃伦巴赫(Erlenbach)。大学期间,他在苏黎世学习音乐,并且在巴黎师从法国戏剧大事雅克·乐考克,学习哑剧。七八十年代,他曾在德语区多家剧院从事音乐戏剧创作,在瑞士完成了最初的小型音乐剧项目。

1989年,马塔勒受德国导演和剧院管理人弗兰克·鲍姆曼(Frank Baumbauer)之邀,来到了巴塞尔剧院工作,在那里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团队,执导一些艺术歌曲歌唱晚会与戏剧。他的团队里有著名舞台布景设计师安娜·维布洛克(Anna Viebrock)与剧作家史蒂芬妮·卡普(Stefanie Carp),三人合作时间长达四年。1993年,他凭借《干掉这欧洲人!干掉!干掉!干掉!干掉他!》(Murx den Europäer! Murx ihn! Murx ihn! Murx ihn! Murx ihn ab!),以新形式的剧场语言在德语戏剧界一举成名。

1993年起,他在汉堡德意志剧院和位于罗莎·卢森堡广场的柏林人民剧院担任驻场导演。1994年起,他与指挥家塞尔万·坎姆布雷林(Sylvain Cambreling)进行了一系列密切的合作,执导的歌剧在法兰克福、柏林、维也纳、萨尔兹堡上演,其中最有名的是歌剧《巴黎生活》(La Vie parisienne)。

1996年,马塔勒获得由柏林艺术学院颁发的康拉德·沃尔夫奖(Konrad-Wolf-Preis)。1997年,与安娜·维布洛克共同获得巴伐利亚戏剧奖(Bayerischer Theaterpreis)、弗里茨·科特讷(Fritz- Kortner-Preis)。1998年,他在意大利南部的陶尔米纳获得了欧洲奖。此外,1997年和1999年在德国戏剧杂志《今日戏剧》的评论家调查中,马塔勒还两次被推选为当年的年度导演。

2001年,马塔勒担任了苏黎世剧院的经理一职,但因内部原因在2004年提前离职。同年,他与安娜·维布洛克共同获得柏林戏剧奖。2011年,马塔勒被授以瑞士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奖——汉斯-赖哈特指环(Hans-Reinhart-Ring)。当年萨尔茨堡戏剧节上,马塔勒执导了捷克作曲家莱奥什·雅那切克的歌剧《马克洛普洛斯案件》(Die Sache Makropulos)。他近来在巴塞尔剧院上演的作品包括《格洛斯坦大公爵夫人》(La Grande-Duchesse de Gérolstein)、《沙漠之书》(Wüstenbuch)以及语言实验音乐剧《窈窕淑女》(Meine faire Dame)等。
(《窈窕淑女》剧照)


马塔勒的这部剧《窈窕淑女》,是对经典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e lady)的怪诞演绎。巧的是,马塔勒的《窈窕淑女》首演的前一晚,巴塞尔剧院正好上演了这部经典剧。马塔勒的故事不再是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在课堂之外改造卖花女的语言,而是发生在70年代的高级中学通常配备磁带、麦克风和耳机的语言实验室里:一位伴奏的钢琴家、一位英语教师以及五位学生进行一场英语发音训练课。老师训练五位学生重复一些从德语转换成英语的可笑绕口令,展开到每个人的故事。这部剧引发了观众对语言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进行交流过程中不停地发生错误,那么会发生什么?语言是否是交流的最佳媒介?抑或误解与错误正是语言自身最原本的、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那些人们总是想要表达,却又无法找到语言来描述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永远无法用词汇来实现。但音乐也许可以。
(《窈窕淑女》剧照)


2014年,马塔勒的戏剧《乡愁与犯罪》(Heimweh & Verbrechen)、《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在汉堡剧院与马德里马德里皇家歌剧院分别进行了演出。马塔勒喜爱古典乐、流行乐以及瑞士的民间音乐。

(刘珏烨 编译)


关注“世界戏剧之窗”

了解更多戏剧讯息!


    关注 世界戏剧之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