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赛季暂不执行外援出场“3+1”政策

 

步入2017年后,中国足球冬季转会窗口正式开启。未来一段时间里,球员转会注册将成为新赛季开始之前最为集中的关注焦点。...









步入2017年后,中国足球冬季转会窗口正式开启。未来一段时间里,球员转会注册将成为新赛季开始之前最为集中的关注焦点。不过,就在转会窗口正式开启之际,从中国足协注册办传出消息:10天前中超联赛执行局下发的有关“3+1”外援出场征求意见函中所涉及的内容将不会在2017赛季马上展开执行,最早将会在2018赛季中才展开实施。中超联赛减少外援将成为未来职业联赛发展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执行局下发意见征求函遭批
10多天前,也就是去年12月23日,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下发了一份“关于修改中超联赛规程有关外籍球员报名条款的征求意见函”,提议对《2017中超联赛规程》关于外籍球员报名的条款进行微调,具体调整为:将原每场比赛的11名首发上场及7名替补运动员中的外籍球员人数限制由“4+1”调整为“3+1”。注册外籍球员的人数、人次限制不变

征求意见函一下发,随即引起了各界的热议,特别是批评意见不少。据了解,之所以引发热议、遭到各方面批评的,并不是限制外援人数的这一做法,而是在于时机不合适!距离新赛季转会窗口开启仅仅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众多俱乐部早在上赛季结束之后就已经展开为新赛季展开全面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更换外援方面,更是重中之重。从赛季结束到足协下发这个征求意见函,前后相隔将近两个月。如果征调意见函只是前奏、随即马上就在2017赛季全面执行,势必将令俱乐部陷入工作的混乱之中。而众多俱乐部之所以对足协的这一外援政策调整提出批评意见,大多也集中于此。

不是国内各俱乐部对中国足协限制外援的政策本身有异议。据了解,其实,中超16家俱乐部绝大多数都赞成中国足协在外援政策方面实施“3+1”的规定,也很理解足协为什么要调整外援政策。之所以反对声那么大,根本在于时机问题。因为N多俱乐部在新赛季中并没有打算大幅度更换外援的计划,仅仅只是对现有五名外援进行微调,而且为了选择更合适的外援,在上赛季结束之后就已经全面展开工作,并开始与新外援展开商谈,具体包括出场时间等相关细节。在谈了差不多、甚至已经草签合同之后,突然说新赛季中出场方面仅仅只能允许“3+1”,这就将使得正在洽谈之中的俱乐部陷入被动之中,甚至会牵涉到违约问题

按照中国足协的设想,之所以希望限制外援,其实也是从俱乐部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但是,由于执行局在下发通知过程中没有明确表述开始执行的时间,反而引起了众多职业俱乐部的误解,这才引发了批评与争议。因为一旦从2017赛季马上就开始执行,不仅不能起到足协所希望的帮俱乐部节约成本的情况,反而有可能会令俱乐部不得不因为支付违约金而一次性加大成本支出。

征求意见函为来年进行准备
据足协相关人士介绍,中国足协之所以想要减少外援,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首先,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希望通过减少外援人数来帮助俱乐部减轻负担。一个现实情况是,随着这些年俱乐部的“烧钱”规模与幅度进一步加剧,各家俱乐部的经营压力以及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减少外援出场名额,可以在客观上缓解这种情况,让俱乐部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

而且,之所以注册外援的人数以及人次不变、仅仅只是在出场方面进一步作出限制,就是希望让各俱乐部能够“量力而行”。即未来如果俱乐部经营压力不大的、有足够资金也不怕闲置的,那就可以继续注册“4+1”,但出场比赛时,各队情况一样,都只能是“3+1”。至于引进第五名外援的,愿意让这名外援一直坐在替补席上、外援也乐意的,中国足协不作强行限制于干涉。这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各中超俱乐部。

其次,就目前国内俱乐部所引进的外援而言,一般都是一年或一年半一签,稍微名气大一些的、水平高一些的,基本都是两年或三年一签。这样,经历了2016赛季之后,再经过2017年一个赛季的拼杀,从2018赛季开始实施出场方面的“3+1”规定,相对也是比较理性的,让各家俱乐部在2017赛季有一个缓冲期。到2017赛季结束时,各俱乐部在考虑2018赛季的引援时,也就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对于球队内外援尚未到期的、或许是准备新引进的外援,都可以提前进行全面评估。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家俱乐部经济方面的损失。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这次中超联赛执行局下发意见征求函,其实就像是放出的一个“测试气球”,让各俱乐部可以在2017赛季为减少外援提前进行准备了,甚至不必再在外援上花太多的精力与心思了。不得不说,这一次是中国足协“用心良苦”。

亚足联外援增加名额无定论
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在去年11月下旬,亚足联先后在韩国和阿联酋召开研讨会,就未来的亚冠联赛是否增加外援名额事宜展开研讨,征求东亚区和西亚区的意见。在随后的亚足联竞赛委员会会议上,亚足联作出了2017至2018年这个周期的外援“3+1”席位不变的决定。在明年2月份,亚足联竞赛委员会将会研究2019年开始的全新周期期间亚冠联赛的外援名额事宜。虽然亚足联有意进一步扩大外援席位与名额,但从实际反馈的情况来看,亚足联想要在亚冠联赛中增加外援人数的计划或许很难被通过实施,因为至少西亚区的代表包括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主要职业联赛国家的代表均明确表示反对;东亚区方面虽然同样没有定论,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代表对于增加外援并不积极而中国职业联盟的代表同样也未具体涉及

从表面来看,中超联赛限制外援出场人数,似乎与亚足联希望在亚冠联赛中增加外援名额的做法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各国的情况各不相同。对于中超联赛而言,维持现有的“4+1”外援政策、未来出场实施“3+1”的政策其实还是最为有利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即便是亚冠联赛真的实施外援增加名额,也就是像中超联赛现在一样的“4+1”,届时中超俱乐部参加亚冠联赛时,可以全部都出场;但在中超联赛中,依然可以实施“3+1”出场的政策,就是国内联赛比亚冠联赛少上一个外援。更何况参加亚冠联赛允许“4+1”,并不等于外援必须要用满,缺一两个外援并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前提就是各队更加注重本土年轻球员的培养。

中超外援“不愿走”的背后
实际上,对中国足协而言,之所以想要出台限制外援出场人数的规定,也是鉴于目前中超不少俱乐部在引援方面的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无序以及外汇的大量浪费情况。一个最简单的情况,就是众多俱乐部所聘请的外援即便是踢不上球也不愿意选择离开。为什么?因为中超俱乐部支付的薪水、奖金以及其他方面的补助着实太高了,这些外援们哪怕是在冷板凳上坐上一两年,也可以拿到他们过往踢球的数倍的报酬。而且,等合同期满之后,这些球员还可以以“自由身”走人,让中超俱乐部一无所获。

而且,这种情况在越是所谓的“舍得花钱的俱乐部”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华夏幸福等几家“舍得花钱”的俱乐部迟迟未见有动静,一个致命因素就是:他们根本无法将现有俱乐部中的外援转让出去,外援哪怕坐冷板凳都不愿意走人。这已经成为俱乐部无法对外公开的“”,因而斯科拉里只能明确对外表示:“不换外援照样可以拿冠军。”可是,去年天价引进的“J马”明显就是一大败笔,因为解除合同着实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费用,将其转让的话,J马本人又不愿意降低薪资,因而新赛季只能继续“硬撑”。

再譬如,像山东鲁能队上赛季为保级,先后引进了佩莱和西塞。但是,由于像塔神、乌索等这样有合同在身的外援尚未处理完,加上蒙蒂略合同期满之后离开,本身让鲁能已经损失了一大笔,何以再换血?一旦换血,现有的这些合同尚未到齐的外援怎么办?

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由于最近几个赛季中疯狂烧钱,尤其在引援方面毫无理性可言,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引进天价外援,导致外援本身“挤压”现象异常严重,更让中国足球在外汇方面的浪费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也正因为此,中国足协才被迫出手,不得不通过去限制外援出场次数来限制外援的引进人数,让俱乐部能够更加清醒一些。

可以这么说,逐步减少外援,应该将会是中超联赛发展的一个趋势与方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各家俱乐部必须要加剧自身梯队与人才的培养。


    关注 德兴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