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张玉莲:记忆中的腊八节

 

内心有点点小资情调的小女人,在外表现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女汉子。这样的她酷爱文学作品,喜欢阅读,写作完全为自己,喜欢旅行和摄影,热爱自由,更向往x26quot;在路上x26quot;的生活方式!...



点击上方“醉春风” 可以订阅哦!
记忆中的腊八节



张玉莲
张玉莲
内心有点点小资情调的小女人,在外表现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女汉子。这样的她酷爱文学作品,喜欢阅读,写作完全为自己,喜欢旅行和摄影,热爱自由,更向往"在路上"的生活方式!
每逢寒假来临之际,总会经过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整个人都是被放空了的感觉,不再奢望美觉,不再幻想假期,也不再羨慕別人了!从此,摆脱了披星戴月,终于可以任性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了。

从昨天开始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了朋友们各色的祝福信息,今天是腊八节,说起腊八节,这可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了。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由此可见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习俗节日了!在我们国家这一天因为地域的不同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尽管如此,但它的主题不外乎年关将近、年货上市、年味渐浓了。它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作为一种精神在传承。六年级有篇课文《北京的春节》更是对腊八节有详细的描述,老舍先生笔下老北京那浓浓的年味早已在中华大地蔓延开了。
早上起来,突然想起了儿时腊八节的童谣“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啦,有猪的把猪杀,孩儿孩儿你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一时兴起,把它教给女儿,大概女儿也觉得有趣的很,一遍又一遍的让我教她,兴奋的合不拢嘴。看着她红扑扑的小脸蛋,兴奋的表情,我的思绪也飞了回去,飞到了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腊八是个很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们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着背篓,女孩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我们冬天的乐园——村外小河边。两三米宽的河面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很是美观。我们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有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的原地打转摔倒,有的冲出不远屁股下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也毫不在意,依然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起使劲,还是不到几步,东倒西歪,人仰石翻,脑勺着地,欢笑声却是冲天!

玩的起劲的我们根本没在意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母亲缝的花棉裤以被冰浸湿,虽然回家少不了一顿鸡毛掸子,但是寂静而空旷的山沟依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我们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再找个管状的东西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冰凌的中间,等它被吹出一个小孔后用早已准备好的红头绳拴着它。回家后把它挂在自家的果树上,因为大人告诉我们,挂了冰疙瘩的果树来年果子就结的更加香甜……而这种活动在我的家乡就叫“打腊疙瘩”。

那时尽管小手已经冻的发青,一边哈着气,一边在打打闹闹中往家里跑,那种热闹的场面早就把心给捧的热气腾腾。如今,每天碌碌无为的我们早已没有了儿时的快乐,往日的小伙伴们也都各奔东西,都已经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流砥柱,甚至腊八节也难得跟家人见面。我已经许久没有回过老家了,老家的房子却像父亲佝偻着背在那里守望着我们。我家门口的那棵老梨树上再也没有在枝头垂着“腊疙瘩”了。我不知道老家的孩子们是不是还会背着背篓、三五成群的去河里打腊疙瘩?但是我的孩子也不会有我们小时候的乐趣,因为我早已远离了故乡,即使回去了那也是梦里的事了。而且现在的冬天,雪花倒成了稀罕物……


图片素材

张文海



读者专栏

刊发读者来搞

温度     冷峻

有态度

坚持原创

醉春风

投稿邮箱:zui201604@163.com

随文附作者生活照

并附200字以内简介

来稿15日内未在“醉春风”采用,请自行处理

在常规的世界里

寻一种个别的阅读
长按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往期内容


    关注 醉春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