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岁小孩可以被招到北大?

 

你会鼓励孩子去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吗?...





本文节选自秦春华(北大招生办主任)《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从哪里来》

最近,五岁的女儿迷上了《西游记》,每天非要看一集(当然是86版的)才肯睡觉,整天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冷不丁还会问妈妈:“为什么孙悟空看到的是妖怪,唐僧看到的却是孩子、老人和女人呢?”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毫不谦虚地说,就凭这一问,完全可以把我女儿招进北大,因为大学招生中所有要考察的核心要素,诸如好奇心、想像力、批判性思维乃至哲学思辨等等,都包含在这宝贵的一问中了。

这当然是个玩笑,但这个玩笑却可以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

为什么孩子往往能够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等到长大了,特别是进了学校之后,却越来越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了呢?

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正在厨房洗碗,听到小儿子在后院蹦蹦跳跳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做什么?”

小男孩得意地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你们知道妈妈说了什么吗?

她说:“好啊,但一定不要忘记回家哦。”

这个小男孩长大以后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且留下了那句响彻太空的经典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他的名字叫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假如,阿姆斯特朗的妈妈当时说,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或者说,你是中邪了吗?还不赶紧回屋写作业去!

我想,若干年后,也许还会有人成为第一个在外太空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绝不会是阿姆斯特朗。

以说,父母是孩子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呵护者和引导者。我有意识地去掉了培养者。从本质上说,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是上天赋予的礼物,不需要培养,事实上也培养不出来。

父母所要做的,无非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不是浇灭而是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鼓励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如果有能力有条件再加以有意识的引导罢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按照成人世界的成功标志去有意识地去培养塑造孩子。当你在含辛茹苦企图为孩子浇铸一个辉煌未来的同时,也许就在亲手毁掉本属于孩子自己的幸福。

因此,在学习能力方面,孩子要比父母强得多。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区别在于,有的人能够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使命;有的人浑浑噩噩,终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和孩子相比,父母只是多了些知识和经验,又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影响甚至阻碍孩子实现自己的使命呢?你的孩子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也许要比你大得多,甚至比你的想像还要大。

影响孩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多少孩子就是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激发了自己对某一领域的浓厚兴趣从而做出非同凡响的成就,又有多少孩子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彻底丧失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本来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却不幸成为了一个平庸的院长。

三十年多前在小学里学四则运算的时候,老师告诉我零不能做除数。

我傻傻地问了一句,“零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老师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零当然不能做除数了!零怎么能做除数呢?”

于是我灰溜溜地回到座位上,从此记住了零不能做除数,却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

等到在大学里学高等数学的时候,我才知道,如果沿着“零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追问下去,比如,让一个数字无限趋近于零,那就是极限的思想了。

也就是说,当年我恰好徘徊在微积分的门口,就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这扇门被砰地一声关上了。

这是我第一次和数学之神擦肩而过。

后来,上初中学平面几何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交。

我又傻傻地问了一句:“两条平行线为什么不能相交?”

老师指着我差点笑岔了气:“平行线当然不能相交了!相交了还能叫平行线吗?”

在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声中,我灰溜溜地回到座位上,在记住了“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交”的同时,也彻底丧失了对数学的任何兴趣——这导致了我直到今天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像力。

2012年的一天,我和北大数学学院的柳彬教授出差。

我问他,数学家看世界和普通人看世界有什么不同?

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普通人看到的是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但在数学家看来,在球面上的两条平行线就相交了。

电光石火间,我似乎穿越回了三十年前的课堂。

当时,我已经瞥见了从非欧几何门缝间透出的一丝微光,如果老师能够告诉我和柳教授同样的话,我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罗巴切夫斯基!

这是我第二次和数学之神擦肩而过。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遗憾的是,这两次机会我都白白浪费了。后来,上帝实在看不下去了,摇摇头说:“这家伙不适合做数学家,还是去考试好了。”从此,世界上就少了一个数学家,多了一个考试院长。

我必须很严肃地说,这次不是玩笑,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学生身上。等到我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时候,我时不时还会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我常常问自己。

你鼓励学生去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了吗?

你打击和嘲笑他(她)们提问的积极性了吗?

你引导他(她)们去寻求问题的不止一种答案了吗?

你诱惑他(她)们去质疑你的结论,挑战你的权威了吗?

那些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不希望再继续发生在我的学生身上。


    关注 伯乐名师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