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李云迪:孩子上兴趣班半途而废?规则意识很重要

 

好友最近一直为女儿上兴趣班的事苦恼,练了半年舞蹈的女儿突然不想去上课了。 “可是她一直学得挺好的呀,动作到位...



好友最近一直为女儿上兴趣班的事苦恼,练了半年舞蹈的女儿突然不想去上课了。

“可是她一直学得挺好的呀,动作到位,乐感好,老师也喜欢她,每次上课都安排在前排中央的位置,还经常带上台表演的。”

朋友不理解,之前一直对舞蹈很感兴趣的女儿怎么说不想练就不想练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活泼开朗的女儿原本以为舞蹈班天天可以伴着音乐上台表演的,学了几个月发现每天都在压腿练基本功,小姑娘觉得太枯燥不想去了。加上看到科学课的小朋友们每天下课都拿着自己做的手工,又想去参加科学兴趣班了。

朋友带着女儿试听了一节科学课,发现女儿对老师讲的那些日晷、水的浮力等很感兴趣,回家还跟妈妈讲解日晷的作用,第二天就去报名了。谁知好景不长,过了几天,女儿又说不喜欢科学兴趣班:班里都是男孩子,女孩太少不好玩。这回朋友头大了!



1
孩子上兴趣班开始是兴致盎然

可为什么到最后总是想半途而废呢


让孩子学一两样才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现在很多家长的做法,有才艺傍身,不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修养,也能在未来生活学习中树立更多的信心,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嘛。

但是,实际上没有哪一样才艺的培养和兴趣的坚持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钢琴王子”李云迪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七岁开始学琴,年少时在少年宫没少因为练琴手型不对而挨老师的打。年幼的李云迪当时就明白规则的意义,既然有兴趣,既然选择了钢琴,为何要放弃?时至今日,李云迪依然保持每天练琴四小时,从不间断。



2
孩子上兴趣班半途而废

归根结底是没有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规则意识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建立在对于良好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

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仅有可能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工作,有时候甚至会带来大麻烦。这不禁让人想到前不久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当事人不顾园区禁止下车的规定自行下车,最终造成老虎袭人致一死一伤的惨剧,无视规则终究害人害己



3
选择了兴趣班

认真完成课程就是一种规则


孩子既然选择了一个兴趣班,认真上课并上完课程就是一种规则。今天想学学舞蹈,明天又去画画,后天又觉得武术班不错,这本身就破坏了这些兴趣班的规则,倘若此时父母还一味地满足孩子频繁终止或调换课程的要求,无疑成为打破规则的帮凶,让孩子认为只要说自己不感兴趣就可以随意放弃。

所以,在选择一个课程之前,孩子就必须明白,选择的开始就意味着规则的开始。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与孩子沟通,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然规则开始了,我们就按约定来,谁都不要去破坏。



4
选择之后

坚持是一种规则


对于年仅几岁的孩子来说,喜欢和兴趣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当孩子说他喜欢什么时,也许真的只是喜欢,而兴趣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兴趣班,应该为之付出努力,当努力过后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绩,才能强化兴趣。如果频繁终止或调换课程,孩子的兴趣就只能一次次地止步于每一次脱口而出的“喜欢”。所以,选择了一个课程,坚持下去,也是一种规则。



5
选择之后

愿意承担后果是另一种规则


选择兴趣班并坚持上完课程或者之后对课程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产生积极的结果,孩子喜欢这个项目并肯在这方面继续发展;也有可能不会,即孩子发现自己并不能对课程产生更深的兴趣,他对坚持完成课程感到痛苦,甚至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一种错误。这时候家长需要引导他承担选择的后果,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慎重选择,同时正确地面对不适当的选择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这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培养坚韧、勇于担当品质的好时机。

读而思

一般来说,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就要过集体生活了,这是孩子融入社会的一个最初门槛。除了幼儿园,兴趣班也是儿童融入集体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人要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发展,必须养成一些好习惯,遵从基本社会准则和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同的规则,进入集体就意味着从此要遵循群体中的基本规则。家长该看到的不仅是孩子兴趣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规则意识,如何引导孩子遵循规则。
----更多精彩,关注我们的动态----


    关注 智库玩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