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品读]古代戏曲名句赏析(三)

 

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欢迎观临炳智小微~



 

    多管是春秋高,筋力短;莫不是食水少,骨毛轻?待去后,愁江南网罗宽;待向前,怕塞北雕弓硬。

【出处】

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四折《白鹤子》

【赏析】

孤雁的哀鸣惊破了汉元帝的梦。他梦见了什么呢?他梦见昭君北地私自逃回,又被随后赶来的番兵抓走。从梦境回到了现实,汉元帝的内心更加痛苦和寂寞。这使汉元帝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失去了爱人王昭君,一个人孤苦伶仃、寂寞哀伤,恰似那失群的孤雁。人与雁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孤人、孤雁在精神、境遇上,在这深秋的深夜里,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悲凉的孤独寂寞之情。由于处境相似,汉元帝与孤雁同病相怜,再由于孤雁的哀鸣打破了他的梦境,他猜测这雁为什么叫得这么哀伤?是它年岁大了,力气缺少?是它缺少饮食,身体虚弱?看来都不是。原来他徘徊不定、进退两难是因为“待去后,愁江南网罗宽;待向前,怕塞北雕弓硬”,而这也正是汉元帝此时的真实处境:匈奴强大,强索他的爱妃为妻,他不得不屈辱地忍痛割爱。
     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出处】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折《寄生草》

【赏析】

《西厢记》第一本多被后世冠以《佛殿奇逢》或《惊艳》之名,曰奇言惊,都重笔强调莺莺之美,以及张君瑞的倾倒之态。

在这段曲词前,作者着重描写张君瑞在普救寺初见莺莺时莺莺的绝世姿容。然而两人仅仅打了个照面,莺莺便随即进门而去,只是临去回眸一望,留下了无尽风韵,令张君瑞魂儿飞到了九天之外。但此时两人已经被高高的粉墙隔开,莺莺已经不在张君瑞视线之内,所以这段曲词首句写其嗅觉,莺莺刚才在此盘桓,兰麝香气还在空中淡淡浮漾,而佳人袅袅摇步,佩环叮咚,声渐远去,又付诸听觉。接下来的曲词语语双关,以景写情,风中摇曳的垂杨丝,正如张君瑞心中的情思,荡荡不止;桃花片片,飞过游漾的杨丝,似乎杨丝也对它恋恋难舍,又恰如张君瑞此时的痴痴凝神。这时曲意一转,“珠帘掩映芙蓉面”则由以春景隐喻张君瑞的一往情深转为张君瑞想象莺莺摄魂惊艳之貌,既有景物,又将莺莺的美艳融于春天绚丽的景物之中。“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更道出了莺莺在张君瑞眼中的独特,在别人眼中她只不过是官宦人家的千金,但在张君瑞看来,却是别有一番风致,恰似天人下凡,如同芙蓉水月,纤尘不染。在此段曲词前,张君瑞曾多次将莺莺比作神仙,在唱段结束时,再作比喻,已不是泛泛地比做神仙,而是将她比作最美的神仙,即水月观音,因为传说中观音有三十六变相,其中水月观音像最美,此句特写莺莺之超凡神貌,更写张生之痴身情思。明代师俭堂萧腾鸿刊陈眉公评点本《西厢记》第一出总批“摹出多娇态度,点出狂痴行模,令人恍如亲睹。一件如许生情,极尽风流雅致。”


炳智小微

编辑:刘二宝

审校:宋天宇

终审:刘建丰

咨询QQ:695210999


    关注 炳智小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