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糊弄自己,列一个2017年保证能完成的书单

 

列了书单,不代表你会成为那样的人...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为什么很多人要列新年书单。

看到小伙伴们,动不动就说2017年要看300本书,少则30本。我真得被吓到。

当然,我承认自己在读书方面只具有普通能力。我也见过读书很快、很厉害的人,但极少。

2017年我的书单只有一本,就是李笑来老师写的那本《把时间当朋友》。

(这篇文章是在2016年12月底写的,这几天到处都是罗胖的跨年演讲《把时间当朋友》,我定这本书,并非因此,纯属巧合。)

为什么只列了这一本呢?

有两个原因,在讲原因之前,我先讲一个自己的另一段经历。



1
我十七八岁读高中时,那时在父母眼里,除了学习,其它的都是不务正业。

不止父母这么认为,学校也如此。我读的一中,是全封闭式学校,只有周日可以回家。虽然,我家离学校骑自行车不过十分钟。

没有经济来源的我,对买漂亮的衣服是不敢奢望的。尽管如此,我依然会在夏天偷偷地采一种粉色的花瓣用明矾捣碎,涂在指甲上,晾上一会儿,赶快洗掉,这样指甲上就会有淡淡的粉红色。看书的时候,可以顺便欣赏一下自己的指甲。

在爱美的年龄,这种来自环境对漂亮追求的极度压抑,直接导致我在工作后,变本加厉的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买衣服成了我当时最主要的业余活动。一到周末,就去逛街,一大包一大包的衣服买回来,因为钱不多,所以北京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韩国城、五道口等都是我每周必去的地方。

2-3年下来,尽管对穿新衣已经没兴奋感了,但对买衣服的兴趣依然不减。很多衣服买了,包装都没打开过,就堆在哪儿,也不送人。

看得我妈直心疼,说,你这得浪费多少钱啊。我还挺自豪的说,我自己赚的钱,又不浪费你的钱喽。碰巧搬个家,搬的哪是家啊,都是搬衣服。

直到我买了房子,第一次搬进自己的新家时,想了想,还是把那些衣服全丢掉了,没有一件值得我留恋。

我决定给自己买些好衣服。于是,去香港,决定不看价签,给自己买几件像样的衣服。逛了名品店凭个人喜好买了几件YSL,Miu Miu、LV的衣服,当时不懂啊,只觉得都是一线大品牌,肯定好。现在看来,当时很好笑,买的是YSL的皮衣、Miu Miu的羊绒夹克衫、LV刺绣长裤,都不是该品牌的经典。就因为试穿时觉得太好了,其实不是衣服打动我,而是人家的跪式服务,让我实在不好意不买。结果回家后,根本没机会穿。好几万的衣服就挂在衣柜里,每年拿出来“祭拜”一下。

后来依然经历了很漫长的一段乱穿衣时期,尝试过各种风格,满足着自己对各种风格的浪漫设想。直到最近几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气质应该已经定型。应该找一个属于自己的风格路线。于是认认真真的找设计师,确定了适合自己气质的色系和风格。虽然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但已经不会偏离太远。剩下的就是不断优化的过程。


2
回头看,我的买书经历。买书如买衣。有一段时光,应该是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买书,是我认为最有追求、最值得做的事。像上瘾一样。

但凡看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一本书,都会买来。还让人从国外带书,有的实在买不到,就去买复印版。买了中文版,还想买本英文原版对照看看。理由是,可以练练英文。

我爱买书,书多的从家里堆到了公司。

家里随处都能见到我的书,我家医生会因此和我翻脸,要划清地盘。无奈我只好搬一部分去公司。

回头想,是因为上学时读书都被逼的。而那种冷冰冰的逼迫,把原本美好的事情给弄变味了。

等自己真正发现读书的美好时,很容易变得毫无节制。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买书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看书的速度。我决定收手。偶尔手痒,还是会买。

之所以2017年书单只有一本。是因为:

一,自己已经过了对买书的心理饥渴阶段。

因为买书是为了学习,但现在明白买书只是个形式。

而学习,却是可以做到无时不刻。

现在一般不买,通常罗胖一“忽悠”,我就买一大堆的书回来,我保证没有看完过。但就喜欢他那种“忽悠”的方式。

2016年,我看书远远没有听得书多。

因为看书需要的是专注的时间,而听书则可以与其它事情同步进行。利用碎片时间听了很多书,只有精品中的精品才会去买。

二、消化一本书,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

我做品牌定位咨询时,那本经典《定位》我读了几遍,觉得自己已经吃透了。又结合实际工作经常应用。自认为,那本书没必要再看了,可以多看些相关系列书。有一次和几位定位咨询的前辈聊起来,听说谢伟山,也就这本书的译者之一,他已经把这本基础的经典书,读了几百遍,直到现在他每年还会再看100遍。100遍什么概念?意味着几乎每周还会再读两遍!随身携带啊!

我熟悉的几位做品牌咨询的顶尖高手,一年只接不超过10个案子,年营业额超过2个亿,一个案子就是几千万啊!

我才明白,难怪我只能收几万块!

如果告诉你,一本书只有几十块,而消化了它,你可以赚几十万,你读还是不读?你可能会说,不信,我读了也赚不到。是啊,正因为大家都不信,所以做到这点的人是如此之少。


3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还有两个因素值得一提:

一是,读书的量要与你的消化能力匹配。

我曾在培训圈待过几年。最早那些讲师总是小心翼翼地保密自己的课程内容。后来,培训界变了,讲师会一下子讲给大家很多干货。道理和买书一样,很多人热衷于“知道”,听着很爽,反正不去做。

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知识的秘密,只看你有没有能力消化。

消化能力和你的阅历以及思维程度有关。

同一本书,过几年再看,你的感觉又不一样了。不是书不一样,而是你不一样了,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同样一本书,不同人汲取的营养也不同。这是由你的思维程度高低决定的。

当你消化能力还不强时,是先拿来吃?还是先改善消化能力?

第二,读书也有主食和菜的分别。

南方的主食是米饭,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婴儿和儿童的主食也不一样。我们每个人不同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主食。

那些促进生长、赖以生存的书,要多读、精读、反复读。其它的书是菜,有的书是零食。总之,吃饱、吃好,好吃都没错,看你是哪个阶段。

再来说,我为什么要把《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当我的主食?

2016年我已经几乎将我目前的时间用到了极限,那么我应该调整的不是效率,而是继续头脑升级。只有CUP升级了,才可以突破我目前的时间带宽。

我需要这本书继续提高自己审视自己的能力,资源是有限的,不断优化自己的资源,时刻提醒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才是我2017年最应该做的事情。

总结:

1、 消化能力还不强时,先看关于提升自己的“消化”能力的书。顺便说一句,隔上一段时间就要升级自己的带宽,而且需要终身为之。

2、 书单应该有一个“主食”。一本为主,其它为辅。修个运河运粮食,运河要深,才能运粮。修好运河,连个湖、通个河,下个雨,都是很好的补充。
 End  
关于作者
王语华
十年市场老刀,熬成资深品牌定位咨询师
带娃去考研,毕业为自由而生的创业者
经历过生死,而转向探索人性的心理咨询师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遇见小mi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