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 郭家海:写作教学课标体系的课堂化转化

 

讲座JiangZuo写作教学要不要体系,要什么样的体系是新课改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新课改以前,...





   [b]讲   座

[/b]

JiangZuo

写作教学要不要体系,要什么样的体系是新课改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新课改以前,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全国有一个统一的写作教学体系,就是小学写记叙文,初高中按照年级依次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间的区别是,高中难度上有所增加。这一套写作教学体系被后人称为“文章范式”,因为其基于没有实际意义的“三大文体”进行教学而受到摒弃。新课改开始后,首先从课程标准层面回避了“三大文体”的提法,转而推崇“自由写作”;其次在教材编写层面也进入了自由化,比较典型的就是“随文话题写作”,即依附阅读文本,根据其“主题”提出写作的“话题”;进而从高考层面全面进入“话题作文”时代。不久,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暴露出混乱与肤浅,高考写作的考查转而探索“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但是,教材、课标却依然在倡导自由写作,于是,开始出现教学与评价的严重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从事语文课程论的学者从课程视角提倡“过程写作”、“交际写作”,而广大一线教师则从终结评价(考试)视角进行应试套作指导。后者的破坏性自不待言,前者的呼吁又解决不了后者的现实问题。

针对课标存在的不足,我们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开发出一种基于课标的“写作教学课堂化目标体系”,以期为当前写作教学提供一种问题解决的参考思路。

“写作教学课堂化目标体系”是基于科学的目标分类理论对现有课程标准的转化,这个“转化”分为三级,分别是“课标综合目标类型化”、“课标类型目标网络化”和“网络目标专项化”。



1.课标综合性目标类型化

郭家海:写作教学课标体系的课堂化转化

这是“课程标准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一级转化。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目标普遍带有综合性,适用的教学时段跨度大,而且多处重合、交错。例如关于“写作目的与读者”,义务教育课标(2011版)和高中课标分别有如下表述: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义务课标·目标与内容·第三学段·习作)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义务课标·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写作)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写作(高中课标·课程目标·必修表达与交流2)

●评价学生是否关注文章的效果反馈(高中课标·评价建议·选修“新闻与传记”)

我们细心一看就能看出,作为写作重要元素的“目的读者”在两份囊括12年的课标中只有这四条简单不可操作的概述,且这四条还交织在其他诸要求之中,因此,选择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将其类型化就显得非常迫切。

我们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结合写作这种高级智能内在的规律,从“情感态度(态度)”、“素材(言语信息)”、“营构(认知策略)”、“表达(智慧技能)”和“书写(动作技能)”五个方面[6] 将课标写作部分的目标表述进行重新归类,参照吴红耘、皮连生“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7],梳理出写作教学的三层目标体系:
表1  写作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一层

二层

三层

写作

水平

(学习

结果)
情感态度
(态度)

兴趣,信心,态度,习惯

情感,观点
素材
(言语信息)

观察(体验感悟)

素材(阅读积累)
营构
(认知策略)

目的,读者

思维(基础,创意)

环节(审题—构思[立意、文体、思路、结构]—选材—提纲—草稿[内容,标点]—修改—交流—评价)

语言
表达
(智慧技能)

记叙,抒情,描写,议论,阐释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
书写
(动作技能)

速度,卷面,数量

这样分类以后写作教学的目标便非常明确,尤其是突出了人类认知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技能:认知策略和智慧技能。根据加涅的研究,认知策略主要指对内办事的技能,亦即布鲁姆目标分类中的反省认知知识[8];智慧技能主要指对外办事的技能,是“构建大多数课程的重要基础”,这种技能的习得“必须经过练习与运用”,其优点是“可导致形成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的智慧能力的结构”以及“可以相对容易而又可靠的被观察到”。[9] 根据心理学研究,写作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在“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这两种学习上,而不是随意地跟着教学者的个人感觉行事。

2.课标类型目标网络化

郭家海:写作教学课标体系的课堂化转化

这是“课程标准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二级转化。第二级转化是对第一级“类型化课标”的“网络化”。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以“智慧技能”为经线,以其他四类学习结果为纬线,建构“小学”“初中”“高中”逐级递增的三张写作教学目标网络。

在课标转化网络化的过程中,根据语篇的功能目的以及与表达方式的关联,“智慧技能”这条经线参照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通用体式”[10],分为四条:“记叙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描写抒情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议论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阐释应用类文本写作的智慧技能”。这一步其实是“写作教学目标分类系统”第三层的具体化。
表2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写作课堂教学参考标准
记叙类
描写抒情类
议论类
阐释应用类
表达(智慧
技能)
1.写一般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简单的人物小传,写出人物的具体形象,事情的主要过程。

2.写有一定内涵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文章,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1.写写景状物性写实文章,写简单的借托抒情文。写景状物能写出景、物的情态,借托抒情文所抒发的感情和所描写的景物有一致性。

2.尝试写简单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

1.写读(观)后感,谈自己对名著、影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的看法。

2.写简单演讲稿、评论,发表自己对一些重要的现象、社会事件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1.写读书笔记、会议纪要、消息。

2.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
营构(认知策略)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3.能根据不同文体内容,进行缩写、扩写、改写;4.自主命题,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5.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6.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文从字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7.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8.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多样化的评价结果,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9.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方式交流发表;10.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多种标点符号。
素材(言语信息)
1.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2.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3.积极阅读,联系社会实际思考。
情感态度(态度)
1.贴近学生实际,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3.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独特的见闻、感受和想象;4.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5.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书写(动作技能)
1.写作要有一定速度,初中毕业要能在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文章;2.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3.课内写作每学年16次左右,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3.网络目标专项化

郭家海:写作教学课标体系的课堂化转化

这是“课程标准目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三级转化。课标是含糊的,经过二级转化,不同学段、不同文类写作教学的不同学习结果要求都非常清楚了。但是,这样的学段文类网络化目标还是不能进课堂。为了使得“目标”能清晰地指导课堂教学,我们进行了第三级转化,即“网络目标专项化”。“专项化”即分别从网络的四个经线出发,根据文章构成要素,切分不同文类的写作教学专项。在专项的切分中,注意三个“统一”:一个学段一种文类不同专项相统一,一个学段不同文类相近专项相统一,不同学段同一文类相近专项相统一。这一步其实是从智慧技能的角度构建了“写作教学目标分类系统”的第四层。

下表是不同学段“记叙类文本写作”专项开发的示例。“记叙类文本写作”是中小学写

作教学的主体,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小学、初中、高中各自开发了五个专项,不同学段的专项名称有共有也有不同,不同学段相同的专项要求不同,体现不同的能力层级要求。
表3  基于课程标准的记叙类文本写作课堂教学参考标准
学段
文类写作目标
专项写作目标
小学
1.简单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

2.看图写话、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文章

1.材料与中心。根据自己的经历,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中心。2.结构与思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写人叙事。

3.语言与情感。运用自己平时阅读、生活中积累的有特点的语言,写出对人、事的真实的感情。

4.人物与事件。写出人物的特点,把一件事叙述清楚。

5.想象。根据自己的感受,想象图画中人、物的生活,动物、植物、各种静物的生活,想象人类未来的生活。
初中
1.一般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简单的人物小传;

2.有一定内涵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文章

1.材料与中心。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和自我表达的需要,通过观察、阅读等方法选择、积累写作材料,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结构与思路。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分段表达。

3.语言与情感。有目的地对平时阅读、生活中学到的有新鲜感的语言加以运用,借助语言表达真实的感情。

4.人物与事件。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根据需要运用多种手法叙述事件。

5.想象。根据自己的感受,合理想象。
高中
1.有一定意义或情趣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人物小传;

2.小小说、简短剧本

1.材料与中心。能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和自我表达的需要,通过观察、阅读、调查、访谈等方法选择、积累写作材料,围绕中心选择最合宜的材料。

2.结构与思路。能根据主题、人物的表达需要,艺术地处理材料、事件的详略、顺序与节奏。

3.语言与情感。有目的地在平时阅读、生活中积累有特色的语言并加以运用,借助语言、人物形象刻画艺术地表达真实的感情。

4.人物与场景。能根据中心表达需要,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注意人物的视角和腔调,恰当运用场景、风景描写烘托人物。

5.波澜与冲突。根据中心表达、人物形象塑造需要,合理设计小小说、短剧情节的波澜与冲突。

这种基于课标转化的专项具有了进入课堂的可能性。一个学段一种文类3—5个专项,教师实际教学可以在一个年级中集中连续教学,也可以在一个学段内不同年级间选择性教学;既可以针对全班进行整体教学,也可以利用这种专项进行小组分类教学;既可以直接选择其中开发的内容教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某个专项,分解开发出更多的适用于每一节课的微型专项进行教学。这种“学段文类专项目标”体系既保证了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预留了选择性和具体教学开发的空间。

(本文选自《中小学写作教学全手册——教·学·评一体化写作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1)


    关注 中小学写作教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