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化 夏末未至【冬至】已至

 

话说这个白雪皑皑的季节,这自带文艺气质的节气,小编自己本也以为要写一篇深度抒情文,可是...进来看看吧!...



▲ 点击蓝字“文旅科技OCT”,即可关注

看到这个题目便想起了

小四的筒子们请自动举手【阴险脸】。

话说这个白雪皑皑的季节,这自带文艺气质的节气,小编自己本也以为要写一篇深度抒情文【狂汗脸】,可是冬至是要吃饺子的啊!是要煮汤圆的啊!一想到这些,作为资深吃货的小编就情不自禁地欢乐了起来,连文风都跟着脱线了呢!【呃,说好的文艺范呢……】
首先来说件大喜事,我们的24节气很争气地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极大认可和发扬。当然,能够入选,也是因为24节气自身就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说到这儿,就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已经懂得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来总结规律。
下面就是今天的“正餐”咯。民间说,冬至大如年。这一天,我们一定要吃好喝好。可究竟怎么吃,这每个地方还真的都是不一样呢!
饺子篇


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小编已经看到有筒子在流口水了呢,好吃的饺子我看好你哦!
汤圆篇


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不过这冬至吃汤圆可不仅仅是在上海,在江南和潮汕地区也很盛行(关于上海究竟是否属于江南大家见仁见智)。

潮汕地区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习俗:在祭拜祖先后,拿出一些汤圆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
我国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在南方地区,汤团吃得十分讲究,往往会配上自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汤圆真是一种极好吃的食物啊!从小到大,都觉得那小小的团子里面别有玄机,它是怎么做到让自己又好吃又好看的呢?
九层糕篇


宝岛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和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日,集中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九层糕模样精致,看起来十分洋气。但其实是实实在在的传统食品。台湾依然保留着这种吃法,在冬至这天用这种食物祭拜祖先,更显尊重和怀念。

……

其实这样数哪里数得完冬至的美食,光是小编想到的,就还有宁夏的“头脑”、苏州的米酒,杭州的年糕等等。真是美食天天有,冬至特别多。
记得以前冬至的时候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边在外面疯跑一边吃着家里做的好吃的。现在受到天气和场地的限制,孩纸们可能不能在露天地上追逐打闹了,不过没关系,大家可以去游乐园过冬至啊。好玩的主题公园越来越多,带上喜欢的美食去那里过一个特别的冬至一定很有意思。
要说我最期待的主题公园,那还是“柳州卡乐星球”了。筒子们请关注“柳州卡乐星球”的相关信息,待到柳州卡乐星球开园时,我们每个人带上家乡的冬至美食,来一个特别的聚会怎么样!
— THE END —
微博:@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
专注娱乐科技表达
服务旅游主题演绎
致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关注 文旅科技OC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