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师,中得心源 —— 林学春与“闽山雅集”

 

在林学春看来,艺术家由技入道,将眼、心、手合为一体,将思考上升到形而上的空间,在艺术上才能成为真正的千古绝唱。...







在遥远的古代,文人雅士以诗文书画会友,宴玩雅乐的雅集,至今也为文人墨客所继承和传颂,今人继承不了他们的旷古深幽,却可以继承个中志趣。

正如《西园雅集图记》有云:

“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



雅集之乐就在于摆脱世俗,享人间清旷之乐罢了。



今坐落于闽山山麓的“闽山雅集”,源引闽山庙“斗宝”的传统,虽无“孤松盘郁,上有凌霄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但“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邀几个朋友,互相赏玩古董、新作也别有一番滋味。



初见林学春老师,他便欣然取出一件新收的寿桃竹刻给我们赏玩,说起其中故事,更是侃侃而谈,深感其对此竹刻的爱不释手。对收藏他只说:“每个人的收藏都是收藏自己。”因为只有人与物那刹那的观照,才能促成收藏之事。我们熟知林学春老师是因其收藏,但其实他还是个画雕兼擅的艺术家。



林学春,号一玠。少时随陈光铣、陈泽山两先生习画。弱冠得郑老乃珖夫子指教稍窥画学门径。郑老那时已经年逾耄耋,执笔却还是苍劲有力,对年少的林学春也知无不言,并告诉他八字绘画真言“读书、临帖、临画、写生”

虽然短短八个字,却浓缩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林学春也以此为训,躬行至今。后林学春又从陈品鑫先生习传统山水及古典诗词,至此可谓文人“诗、书、画、印”的四位一体已全了三样。他不属于学院派,也不是专门拜师学艺,只凭对绘画的一腔热忱,偶得名师的指点,最重要的还是“以古为师”





林学春以文人画高峰的宋元绘画为师,尝试在老绢上作画,題材以,梅,石,山水,為所寄。

梅,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范成大所作的《范村梅谱·序》中可以看出宋朝文人士大夫对梅花的喜爱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林学春爱梅,以玩古赏梅品画为乐事,甚至颜其居曰:梅花古砚楼。为了画梅,他一边研究梅花古法,一边深入梅园观察梅花。都说梅花五瓣,但实际上他还看到为数不少的“四瓣”和“七瓣”的梅花,这是自然造化给艺术家带来的小小惊喜。林学春还还涉猎了松果、水仙等题材,从中都可以找到师古的笔法,和他生活中真实写生的影子。



除了爱画,林学春还偏爱文房,又迷恋“移步换景”的空间感,研习雕刻也就自然而然的事。他的雕刻从陈达先生游,又同样追求“以古为师”,从自身收藏的古玩中汲取营养,追求玩古出新。他说:“我习了二十多年的雕刻,近三四年才觉得有些入门了。”



真正的雕刻大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对传统书画面面俱到的文人,从宋徽宗、李后主,再到苏东坡、米芾,真正文人的状态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也是他们与匠人的本质区别。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才能看到物体中的美,在雕刻中实现“物与人的融合”,创造出世间独此一件的作品。



对雕刻的重新理解,让林学春开始更加关注天然形质的材料,每件经过自然风霜雨露的材料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创造,而雕刻师只是顺应材料,将材料中隐藏的美丽展现出来罢了。林学春将这几年的作品悉数取出,果然都因势赋形,取法巧妙,浑然天成。



一把印度小叶紫檀制成的无弦琴,是他去年于莆阳偶得,之前一直无巧思遂陈之库房,今夏取出观之“岳山、焦尾,赫然在目”,于是一把“无弦琴”就此诞生,所谓“无弦”虽无声无弦,五百年后必有赏音者。



另一件湖北老黄杨木摆件“渺渺兮予怀”,刻汉时张骞乘槎凌虚之景,人物开相古法精妙,舟底水波纹荡漾,正衬得“渺渺兮予怀”的仙气,与逍遥之态。





在近几年的雕刻中,笔筒也成为了他雕刻的重点,不管是“以刀为笔以实写虛顺天然之纹理分以阴阳,云水相生随转随注,一器虽小注以四海水荡乎万古云乘物遊心自无挂礙”的云龙画筒,还是“梅之形态各一阴晴雨雪予喜乐系之,枝清而癯,花闲而媚,枝疏而劲花则寒而孤,枝曲而繁花逸而馨,枝古而怪花温而润。





形发之于外必足于内,非写梅止此耳”的停弦待花开 (古梅桩画筒) ,或是临流洗砚(笔筒)、深山猿戏(画筒),每个笔筒都各有不相同,别具风趣,移步换景,精彩繁多。置于手中,就是个“纳须弥于芥子”的宇宙,将艺术家体悟的世界融入手中那小小的笔筒中。





不管是绘画也好、雕刻也好,在林学春看来,艺术家由技入道,将眼、心、手合为一体,将思考上升到形而上的空间,在艺术上才能作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的境地,使一器一画具有"大禅一粒栗,可吸四海水"的能量。要做到这一点,必将以古为师、循序渐进、外师造化、中的心源。

“会心不远”——闽山雅集第一回
展览时间
2017年1月1日 - 15日
展览地点
福州鼓楼区杨桥东路19号
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
福建东南拍卖、文人空间、小朴艺文、文化生活报、茶道杂志、中国网、东南网、振昌隆古今艺术、寿山石文化网、平话、闽声杂志、寿山石文化网、艺术东南


责编  苏小白
出品人 林中小路
稿件来源:雅昌艺术网福建站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关注 雅昌艺术网福建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