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通备八极小架日常训练捡影

 

我们有一个小小的训练群,服务于我们的日常训练与教学,有老人有新人,我做教学,我爸爸做指导。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大洋南北,其乐融融,大家每日不辍,早晚出操。...



我们有一个小小的训练群,服务于我们的日常训练与教学,有老人有新人,我做教学,我爸爸做指导。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大洋南北,其乐融融,大家每日不辍,早晚出操。

最近我们的重要练习之一就是八极小架。随手将近日的训练视频捡摘在一起,与爱好者分享。



在整个马氏通备武学体系中,八极拳就如同是书法练习中的正楷,它结构简单、风格质朴,一直都是门内日常养功续劲的重要基础练习。学习马氏通备八极拳,要求功架工整而舒展,动作稳健连贯,但又不失棱角。

所以,“不花俏”成为马氏八极最大的特点。八极拳没有高难度动作的,也没有复杂多变的奔跳飞跃,这一点与现世流传的许多武术套路有很大不同。崩、撼、突、击四个字非常质朴,是对八极拳原生状貌的生动描述。因此,不同于众多标榜内劲、气功的所谓内家功夫,八极拳所标榜的是人体自然的本力积累,是通过单调而枯燥的不懈练习来获得对身心的直接强化,并没有过多虚悬的铺垫与遮掩。所以,对于练马氏八极的人来说,四两拨千斤或许真的存在,但千斤打四两却是普遍的定律。

而另一方面,八极拳最重要的功能还是为练习大枪做准备。一个人若只练八极拳,而不练大枪,那么只可以说是学习了八极“拳”。只有将八极的领悟升至大枪的学习,一个人方可以说是学习了八极的“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八极的每个人都须学习大枪,毕竟大部分学习武术的人都是为了“贯轻手足,活动身手”。将具象的技术与艰苦的磨练过程升华为形而上的思想与认识,从而获得通神达化、理向汇通的境界,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爱好与资质。

八极小架是八极系列中最初级的套路,整套二十二个动作,加前后起势、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八极小架套路虽短小,等它却是八极拳的法式,是学习八极拳的楷模。为了练好八极,就首先需要练好小架,所以我们练八极有一些基本的规范。

首先是对礼仪的重视。中国人自古重礼,这是因为中国曾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文明,子曰“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人视礼数之重,甚至不惜“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武术同样非常重视礼数。但传统的中国武术礼仪,特别是以各路拳种的起、收势为代表的中国武术礼仪系统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改革开放后重新包装诠释的所谓“抱拳礼”,这是一个明清以来侠义小说与野史杂录中时常可见的词汇,但它所对应的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而是所谓“江湖”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群体。在这一点上,马氏通备有明显的不同,我们仍然沿用了中国人传统的鞠躬礼作为日常礼数,而在演练不同套路时则以鞠躬礼为基础,沿用通备所特有的一些起势与收势。在八极拳中,多以“霸王作揖”为起势,而八极拳,也就是大驾则以“朝阳手”为起势,以体现我们的八极拳受劈挂拳劲力影响的特点。

在演练之初,要求要严格完成礼数,调整气息,平心静气。练的时候要求必须做到沉着稳健,不急不躁,一手一势交待得清清楚楚。我们练八极,讲究所谓“ 慢拉架子快打拳 ”,架子就是架式,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须含着力量耐着性子慢慢“拉”。

对此,父亲曾形容是:

 “ 把力量运足了,势子做周正了,气调顺畅了,从头到尾,气完力劲,犹如天朗气清,窗明几净,准备好了笔墨纸,坐下来从从容容临一篇柳公权的《神策军碑》。 ”

所以,练习马氏通备八极拳讲究动静相宜,劲气一体。只有动静协调才可以掌握最佳的发力,如此才可以从容以对,做到破巧以拙,驭纷以静。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八极拳练习者都以动作的猛烈度作为八极拳水平的标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以八极小架为例,小架结构紧凑,若猛烈激速练开去,可能连30秒都不到就打完收势了,但是我们一般都要将小架练到大约50秒上下。
做一个小小的调研!


八极拳名家刘云樵

论八极拳的“ 顶 ”与“ 缠 ”

八极短拳   七刚三柔 —兼论八极拳的“顶”与“缠”

八极拳的教与练


    关注 马氏通备武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