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到底怎么回事?迄今为止讲得最清楚的一篇文!建议收藏!

 

乳糖不耐受到底是怎么来的,这篇文讲的真明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儿科严医生(公众号ID:DSYANHU)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生。

衰老,除了皱纹、白发、下降的记忆力,还有一个迹象,就是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随意喝牛奶了。

人类是唯一在断离母乳后还在继续食用其他乳制品的哺乳动物。因为乳制品除了含有我们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矿物质,而且其中丰富且易吸收的钙质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

所有未经加工的乳制品还含有一个重要物质:乳糖,乳糖是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就如下图所示,乳糖进入小肠后,会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后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

对年幼的哺乳动物而言,这个化学反应至关重要。如果它们小肠内没有乳糖酶,母乳中的乳糖就不能被分解成身体需要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年幼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婴儿)就无法利用它们的唯一的食物:母乳,这关系到它们能否存活。

如果乳糖酶缺乏,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进入小肠中的乳制品中的乳糖,不能被分解,乳糖会随后进入大肠。如下图所示,进入大肠的乳糖会在大肠定植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气体,导致腹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导致腹痛;同时,未消化的乳糖和发酵产物会使大肠内渗透压升高,流入肠道内的水量会增加,导致腹泻。

这也就是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腹胀、腹痛和腹泻。 
其实对成人而言,乳糖不耐受不算是疾病(因为我们不吃乳制品就不会有症状),它只是我们的一个特征,就像黑头发、黄皮肤是我们亚洲的特征,乳糖不耐受对亚洲人而言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特征。
乳糖不耐受的区域分布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张全世界人群乳糖不耐受的分布图吧。



你看,亚洲人几乎99%都是乳糖不耐受,而北美和欧洲人群发生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却很少。(北美人群主要是欧洲殖民者后代,所以基因背景相同)

与之相对应,下图的全球牛奶的食用量分布图恰好呼应了上面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分布图。



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乳糖耐受地区的牛奶食用量很大,而乳糖不耐受地区对牛奶的食用就明显减少。

这个结论非常符合逻辑。比如,我们亚洲人,因为普遍对乳糖不耐受,所以不能吃很多的乳制品,而欧美人对乳糖普遍耐受,所以他们可以无所顾忌的食用乳制品。

好的,这下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对乳糖耐受,而有些人对乳糖不耐受?为什么乳糖不耐受有如此明显的人种和地域分布特征?什么力量把人类进行这种划分呢?
乳糖不耐受为啥还分片区?
我不相信任何超自然力量,我心中没有任何神灵。我相信的是符合逻辑的理性解释。我承认有大量的领域人类的认识能力尚无法触及,尽管我们也许不能在人类毁灭之前了解生命和宇宙的本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一点点的去接近这个真相。探索这个真相,我们的手段只有科学,而不是祈祷和盲从,那是弱者玩的东西。

为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乳糖耐受或者不耐受,我们还是先从乳糖酶是如何产生的说起。

肠道能否分泌足够的乳糖酶,取决于我们一个基因上的一个位点。它有三个类型:AA,AG,GG,其中AA和AG都是乳糖耐受型,而GG是乳糖不耐受型。

这个乳糖耐受基因在我们出生的早期是开启的,而且必须开启,否则新生儿体内就无法产生乳糖酶,就不能利用母乳,无法生长。乳糖耐受基因的顺利开启可以确保小婴儿食用母乳。

对亚洲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基因会逐渐关闭,体内的乳糖酶随之分泌减少。这种体内乳糖酶的减少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食用乳制品之外的其他食物获取营养。

与亚洲人不同,在现代欧洲人中乳糖耐受基因永久开启非常常见,他们体内的乳糖耐受基因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关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可以终身大量食用牛奶。
欧洲人为啥很少乳糖不耐受?
2007年一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显示,7000年前的古老欧洲人中并没有发现乳糖酶基因永久开启的现象。

看来,现代欧洲人的古老祖先和我们现代的亚洲人一样,乳糖耐受基因会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关闭,从而逐渐对乳糖不耐受。

这意味着最近的7000年中发生某个事件使得乳糖酶基因永久开启成为欧洲人适应自然的一个有利突变,所以逐渐成为优势基因而保留下来。

这个事件就是畜牧业的兴起和播散。

考古学显示,中东和北非人群在7500至9000年前驯养了牛,牛后来被带到欧洲。这些驯养牛的欧洲人开始尝试食用牛奶。

当时只有少数乳糖酶耐受基因永久开启的成人可以适应这种新的食物,而绝大多数人因为乳糖酶耐受基因逐渐关闭而不能大量使用牛奶。

这些成人的乳糖酶耐受基因为何永久开启?那是因为相关基因发生了随机突变。这个突变是他们可以食用牛奶。在没有食用牛奶之前,这种突变没有意义。

但牛奶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无意义的随机突变让乳糖耐受基因成为“迄今为止基因组中最强大的基因”。

因为相对于谷物,牛奶可以提供更多的优质蛋白和钙质。于是那些少数发生突变、永久开启乳糖酶基因的人们可以大量食用牛奶,从中获取营养,从而身体更加强壮。

相对那些不能食用牛奶的人群,这类乳糖耐受基因永久开启的人群因为强壮从而能够生育出更多的耐受乳糖的后代,于是在这个食用牛奶的地域,耐受乳糖的人群越来越多,而那些不耐受乳糖的人群逐渐被淘汰(他们因为吃不了乳制品,身体不够强壮,竞争不到配偶,所以就没了后代)。

你看,乳糖耐受性的突变虽然是随机出现,但是携带这种突变基因的人群能够食用牛奶,所以导致这种基因其在这些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基因突变是没有方向的随机事件,但自然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突变能够被保留和遗传。自然选择将有利于携带乳糖耐受性突变的个体,通过依赖于乳制品的古老欧洲人群传播它。

经过数千年的自然选择,北美、欧洲、中亚阿拉伯地区的乳糖耐受人群的比例已达80%。

为什么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大量东亚人几乎100%都不携带乳糖耐受基因,而表现出逐渐对乳糖的不耐受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没有把乳制品作为营养的主要来源。所以不存在乳糖耐受基因这样一个强大的自然选择。

更多儿科问题,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帅气又多知的严虎医生哦~


    关注 嘟嘟妈妈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