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重点文物——刘公馆

 

号刘公馆位于聚庆街以西,过去属于三堡的范围,紧邻资江(原河街被修成了河北防洪大堤),以前旁边还有一个跟他一般...









刘公馆位于聚庆街以西,过去属于三堡的范围,紧邻资江(原河街被修成了河北防洪大堤),
以前旁边还有一个跟他一般大的田公馆、新化会馆、宝群戏院、长明电灯公司等。

新化会馆墙界
可惜早些年都被拆除了。刘公馆为砖木结构合院,历经100多年的历史,还逃过了日军流弹的侵袭,虽遭修建, 基本保留了宅院轮廓,新中国成立后房子被政府收缴充公,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老益阳人,80多岁的李启成老人介绍,刘公馆的主人叫刘理顺,是宝庆府新化县琅塘镇人,清末来益阳经营起了纸业、粮食、杂货、盐业、钱庄等的生意。因经营有方,累积了不少资金,成为民国时期益阳城里较为有实力的富商。刘氏发迹后在聚庆街买地修宅,便是今日的聚庆街刘公馆。
我带两微友一同探访刘公馆
我们先聊一下屋主人刘理顺。刘理顺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和其它商人一样,为银城益阳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也是整个资水水运商业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水运成了山里人唯一通往外面世界的途径,他们把山里盛产的木头,竹子,山货、药材、土纸、茶叶、煤炭、矿产、桐油生漆等等通过毛板船、竹簰、木簲等运到益阳来,再在益阳转船,换成更大更平稳的船进洞庭,闯长江、到武汉,下南京、达上海等全国各地,再把各地盛产的特产贩运到益阳、又通过益阳转运到各地。

就这样慢慢使得资江河边的益阳成了商贾云集的三湘重镇,带动了益阳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一个小洞庭湖边的小镇(龙鳞镇),能聚集江西、江苏、浙江、长沙、宝庆等各地商人在这里创业安家,成就了大码头的一个多世纪的美誉,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传奇风云!

而刘理顺,正是万千商人中的一个佼佼者,他是其他商业代表的一个例子。

刘理顺刚开始,就在老家新化琅塘收购农村造纸槽坊生产的土纸,每年年前囤积在老家。新化地处深山老林中,资江河上险滩多(传说有99道滩),平时难以通行,与世隔绝,只有每年开春,资江河里涨大水了,水运畅通,才通过购买当地的毛板船,装运山里土纸、山货,借助洪水,把物质运到益阳来。



土纸那时候多盛产在新化、安化一带。土纸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分为祭祀用的纸、写字绘画用的纸、各类包装用的包装纸、还有用来做油纸伞的油纸等,而祭祀用的纸销路最大的是销往湖北黄州一带(益阳原有个黄州会馆,是湖北纸业商人共建的)。

帝主宫就是黄州会馆,后改为仁德小学,现实验小学,为了纪念湖北一个叫张七的纸商)。

其实早在明朝,新化、安化的造纸业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清朝、民国,每年益阳销售的土纸达到了300多万银元。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土纸生产这项传统手工艺已经慢慢失去她的历史地位。

土纸生产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一项老传统工业,我们也介绍一下。

土纸的原材料采用毛竹、树叶、码头、烂渔网、破布等。而新化、安化地处山区,竹木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十分方便。

土纸制造工序分为:备料、沤料、踩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等十多道工序。

每年3到4月,上山砍采新长的毛竹,这用来做书写绘画用的宣纸,而油纸则由专用的材料“麻头”来制作(老益阳人或许知道)。

这就是麻头,把她的皮扯下来,
再用沤料3到4个月,把表层沤烂,只留下柔软纤维。





沤料捣料

采摘加入起润滑作用的叶子。



洗料



捞纸



起纸



烘干

刘理顺就是这样通过收购家里的土纸慢慢发家的,益阳的油纸伞最高峰的时候一年销售约150万把,

这里面就需要大量的油纸,刘理顺因这项就获利颇丰,还有各种产品、小吃用的包装纸,书写用纸,祭祀用的钱纸,甚至人死了用来包尸体的纸,女人的卫生纸等等。

什么赚钱,他就做什么,他同样收购木材、桐油、生漆、药材、等等,慢慢在新化、安化、长沙、汉口、南京、上海开设分号,他则坐镇刘公馆指挥,把山里的货拿出来到益阳,再分销到各地去,又把各地的特产如:绸缎、布匹、大米、面粉、鱼虾、陶瓷、南货等山里缺的运回益阳,分销出去。生意越做越大,又涉及钱庄和粮食、盐业等堆栈。

这个堆栈,规模相当大,住这里的很久的人回忆说,他的女儿刘秋容(已过世)曾经来看过这里,说巷道都是厚厚的木板铺就的,可惜前一个月都给拆除了。

刘公设立刘公馆后,热情接待来益阳的新化老乡,帮他们落脚、找事情,谋发展,也处理些麻烦事。当然也自己也需要人去各个分号打理生意,就挑选些有能力的霸得蛮肯吃苦又诚实的老乡朋友帮忙打理生意去。

住里面的刘大家回忆说:刘公馆原有五进,据说抗日时候日军轰炸益阳城时,前面一进烧毁,现存四进共五个天井。快解放的时候,家道低落,没有钱来修葺房屋,把第一进的地块卖给了别人建房子了。
刘公馆俯瞰图
该建筑坐东朝西,

面阔三开间,平面中轴对称,面宽窄,进深大,总面宽约18米,进深约 70米。天井内铺设麻石条,

据住这里50多年的刘大姐说,以前屋里都是麻石铺地,现在就仅剩一个小角落还看见些麻石。

以前有封火山墙,很高,这也是日本流弹烧了第一进,没有烧到后面房子的原因。但后来因无人修缮,怕封火墙上的砖块掉下来不小心砸到人,都给拆了高高的封火墙。

现刘公馆正立面不朝外开窗仅设一宽 1.42 米石库门,大门后方留出了小块空地作为过度空间,第一进建筑经改建,有楼梯从室外上到二层, 据说被毁的一进大门是偏东的——建筑上有旁门左道一说。

第一进天井被通廊分成了左右对称两个部分,穿过隔墙,建筑第二进依然是

三开间,但中间开间较之前更开阔。堂屋面宽约 7.5 米,进深长 9 米,廊步长 1.5 米。

城院建筑历史的张老师与我一同考究这栋建筑
堂屋使用了两榀相距 3.6 米的插梁式木构架,将横向 7.4 米跨度的屋面支撑起来,并使用减柱法去掉了廊步的两根立柱,把承托插梁式屋架的瓜柱直接立在横向增加的大梁上,从而获得了一个近 50 平方米的开阔堂屋。



插梁式木构架使用九架梁,高约 5.1 米,每一步架长 0.73 米,其余四榀皆为七柱六瓜十三檩穿斗式屋架,穿枋不挑且不设檩条,由檐枋承托屋面。每根檩条下都设连机木,共四层穿枋,穿枋每柱间作月梁式装饰脊柱顶端有雕花板,柱与穿枋间镶嵌有木板。



堂屋太师壁上方有廊连通两侧厢房。堂屋内部还保留要有较多装饰,前檐口四根挑枋表面雕刻有龙凤、花草题材浮雕。





廊轩横梁上鎏金雕花板以寿字纹为中心,四周围绕圆形嵌套六边形为装饰母题,做工精细,技艺高超。

是个寿字,雕得活灵活现。

第二进院落的天井两侧有通向二层的楼梯,二层厢房向外出挑约 30 厘米。天井长 10.1 米,宽 2.2 米,中间是铺设有麻石条的走道。

第三进堂屋面阔 约5米,较前一进堂屋已缩小不少,进深 10米,全部采用穿斗式屋架,形制与前一进基本相同。明间横批窗距地面高 2.8 米,基本无装饰构件。次间房屋内部因设有采光斗,光线比较充足。房间内部有大梁承托屋面,仅设一层柱一根,与第二进做法相同。建筑后是宅内唯一的由厢房与隔墙围合的天井。

(请横拿手机看)
平面草图
最后一进院落四面砖墙围合,据说是作坊。天井长 12.7 米,宽 2.4 米,两侧开有小门供住户出入。建筑总体五开间,堂屋面阔 4.5 米,进深 9.4 米,均铺设木楼板分隔一二层。
(横拿手机)
立面草图
这建筑年久失修,70年代有修过一次,据住这里50多年的刘大姐说,以前每个天井屋檐下都有飞枧(引水的管子),可惜修的时候没有补上,导致水花落到天井里的麻石上,溅到柱子上,墙板上,年久就糜烂了很多柱子。刘大姐见过这栋房子原来完好的样子,现在这个模样,她不时说可惜...可惜....

刘公馆,虽然保存了他的原有模样,但大部分细部已经面目全非



这种破烂的窗花木雕也不多见了。



跑马廊上的门垛也已经烂了,只能依稀遥见当年小姐们,深居闺房,穿着绫罗绸缎,手摇蒲扇,开窗探月的样子。



比这样的门还漂亮许多,用竹子拼成美丽的图案,再用专门的图钉钉上去。可惜已经一扇都见不到了。

这就是我跟大家讲的刘公馆的主人故事和刘公馆建筑的特点,希望大家喜欢,由于水平有限,欢迎雅正。

微 益 阳
如果您了解老益阳,
或者您朋友知道益阳故事,
请联系主编彭海仁:18107372422
一同记录和传播益阳味道


    关注 微益阳公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益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