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比较敏感,我就不在标题里注明了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

2016年有一段时间在武汉。

当时经常和合作单位开会,对方派来的是总监和他的助理。

在第三次碰头的时候,助理没有出现。我问总监,她家里有事?

他说,没,辞职了。

我问为什么。

他说,她觉得工作没意思,就走了。

在场有人打趣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浮躁,总监苦笑,然后回归主题。

这件事只能说是工作中的插曲,在前两年职业生涯中,周围也经常是人来人去。但也不知为什么,它对我触动非常大,以至于这一年之后的时间,我直接或间接地采访了20多个朋友,主题就是:

你为什么辞职?



01 “再这样干下去,也就这样了。”有五个朋友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其中三个做公众号运营,有两个做策划。

一个朋友是这样介绍自己工作的: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打开微博,看「热搜榜」,也就是找「热点」;然后选出两三个发到群里跟同事讨论,最终敲定选题;之后组织美编作图,文案写稿,有时亲自上阵;完稿后将预览发到群里,让甲方敲定,改,再改,最终发布。

“曹将,我真的很羡慕你。因为你做公众号是凭兴趣,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们则是每天为一篇文章折腾得半死。而且这份工作发展到现在,也就几年光景,感觉继续做下去,也就这样了。我不知道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我最终只能让自己通过跳槽来刺激自己。”

所以,他在工作的三年时间里跳了三家单位。

02 “老板跟我谈忠诚,丈母娘跟我谈房子,我只能听丈母娘的话。”

有意或者无意,基本上每个人都表达了类似的主题。

周俊是我的一个同学,工作四年,跳了三次。“最初我的年薪是 10 万,第一次跳到了 20 万,第二次跳到了 30 万,第三次跳到了 50 万。跳槽是涨薪的最简单方法,真的!”

但说实话,如果没有遇到可怕的领导,可恶的同事,一般人还是比较难以跳出刚融入进去的舒适区。

“每次跳槽其实内心也有挣扎,觉得有愧疚感,特别是跟领导谈的时候。但怎么说呢?你看北京的房价动不动就已经七八万,老家武汉的房价也一路往上飙。我知道应该讲忠诚,但我总要结婚生子。我不希望每次过年去丈母娘家,就被他们问这问那!真想拿出一笔钞票砸在他们脸上!”

李志在北京已经工作六年,2015 年结婚。他跟我分享了前段感情的经历。过年时候带着年货去丈母娘家,刚开始对方都以礼相待,但晚上他亲耳听到丈母娘跟女朋友的对话。“他们肯定以为我睡着了。”

对话的主题是「不要嫁给这个穷小子」。论据是他出身农村,年薪也不过 20 万出头。

这次事情对他的触动很大,回到北京后他就换了工作,也跟前女友分手了。是的,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如果不是喝醉了,他应该也不会跟我说这件事。

03 “我不想一直当「小妹」。”秦芳已经当了一年「小妹」了,她是苦笑着把这个词说出来的。毕竟自己是部门年纪最小的姑娘,刚开始做些打杂的事确实理所应当。她也把这段时间当做锻炼的机会,只等新员工进来接她的工作。

刺激她走的导火索是,新来的姑娘一个月后就走了。秦芳有和她聊,对方却像老前辈一样开导她说:“芳姐,你看我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每天干这些高中生都能做的事有意思吗?

秦芳第二天去找老板做沟通,说自己想做点核心业务。老板说,好啊,但现在这些杂事也还是要做。“你看看其他同事,工作三四年了,总不能让他们来做吧。”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来做吧。”秦芳说她当时就这么想的,于是第二天交了辞职信。

04 “我还是想要生活和爱情啊!”

王可是在连续高强度工作三个月后辞职的。这三个月中途男朋友提出了分手。

“我不想每天等你到 12 点,我不想要每个周末自己一个人过。”这是男朋友分手时发来的微信。

王可今年28岁,本来他们准备 2017 年年初结婚。

被感情影响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李明,他在 2016 年初结束了一段 5 年的感情,之后提出了辞职,去了另外一个城市。

“因为苏州的每条路我们都一起走过,房子里的每件家具都是由我们一起挑选,我想跟过去再见。”

最后他去了上海。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是悲剧。比如张桐,他终于跳槽从北京回到了广州,和女朋友团聚。

05 “我想换座城市。”除去张桐,有两个朋友聊到了城市选择。

李清今年年初被分到四川自贡当店长。

“当我听到结果的时候,已经下定决心辞职了。”

“但当店长不是很好吗?”

“是很好,但我不希望留在这样的城市。而就我们公司的发展来看,一二线城市已经没有空间,只能向下延伸。”

李先生周末的时候喜欢参加各种行业内外的聚会,也喜欢露营,在一线城市,找到这样的小伙伴轻而易举,但如果到了四线城市,可能这些爱好只能搁浅。

周婷的选择也类似,她在湖北一座小城市工作了四年,有房子,未来的路径家人已经安排好了,就是找个男朋友结婚生子。但是,“我不想一辈子就这样,心里还是不甘,所以还是趁着三十岁之前,出去看看。

最后她去了上海。

06 “这都TM什么同事!”

对同事和领导的不满占比很大。

比如来自老板的偏心。

“这人什么能力没有,就懂得拍马屁。好吧,就让他们继续策马奔腾吧,老娘不奉陪了!”

“我去,老子效率比他高,加班比他多,凭什么年终奖比他还少?就因为他懂的每天在朋友圈秀加班?”

比如来自同事的打压。“我真想告诉她,姑娘,我真的没必要跟你争!老子家里一套房就够你奋斗一辈子了,至于跟你抢这些几万十万的项目?”

比如来自其他部门的不作为。

“遇上事情就往我们那推责任,遇上功劳就归于自己!然后我作为经办人就该吃亏?老子不干了!”

07 “公司倒闭了……”

还有两个朋友属于被动辞职,因为公司倒闭了。

其中一个是被朋友拉到了一家创业公司,老板画了很多饼,比如期权,比如改变世界。但这家 O2O 公司终究在 C 轮融资失败后,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解释信。第二天,便人去楼空。

另一个朋友的公司更扯,前一天还什么事都没有,第二天门就关了,上面贴了一张纸,大概意思是:公司因经营不善,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仍入不敷出,请大家谅解。

“谅解你妹啊!”

这个话题很沉重。

基本上每次和一个朋友聊完,都能感受到很强的负能量。

大家的年级基本上在 25-30 岁之间,我们面临着整个大环境的改变,也承受着不断上升的房价压力,以及来自感情上的迷茫和不安。

「焦虑」是出现最多的词。这来自于行业,来自于同事,更多则来自于自己。

每次聊到最后,朋友都会问我,“你觉得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毕竟,很多我也在经历。

有时情绪来了的时候,我会给老妈打电话。她最擅长的安慰方式是:“我跟你说一件事,那谁最近特别惨……”

是的,这就是她的方法,告诉我更多她看到的案例。但这像流鼻血时塞上的纸巾,只能它不肆意污染环境,但终究需要调理内在,这才是治本。

「本」就是「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马斯洛对人的需求做了划分,共五个: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基本上可以将以上的疑惑进行分类。

  • 生理和安全:强调金钱。这是基础,只有满足这个,才能有尊严的生活。我喜欢一个前辈说的:“所以如果工作三年后,还不能在经济上相对宽裕,那就换个能带来更高收入的工作吧。”
  • 归属:强调同事关系。领导如果对你有偏见,同事如果关系不协调,要么是沟通不到位,要么是你本来就不属于这样的氛围。前者可以尝试改变,比如及时汇报,多进行非正式沟通;后者就另谋他路。
  • 尊重和自我实现:这是高阶需求,一般基于自身的基础能力、公司提供的平台和强有力的人际资源才能达到。因为我目前还差很远,所有没什么建议好说。


最后说说自己吧:8 小时之内,我想要的是和有能量的人一起工作,也就是说目前「归属」需求大于其他。8 小时之外,我想要收获目前工作上还难以达到的「成就感」,所以我写东西,至少在公众号这里,还是可以做出一点点成绩。

好了,今天就先写到这里。

本文涉及的所有人称皆匿名化处理。


    关注 曹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