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被10万多名普通观众推进了电影院

 

这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诗篇。...



起初了解到《我的诗篇》是源自于身边的一个朋友,他去年9月份在朋友圈发起的一个电影的众筹项目(自主发起、自己排片、自主选择影院)。影片的内容文艺又小众,是关于农民工和诗歌的纪录电影。出乎意料的是,先后有1349个普通观众自发的参与了影片的众筹点映,走过了205个城市(包括3、4线等城市),观影人数近10万名。电影被这股暖流推动进入院线公映,虽然排片远不及热门影片,但是这样的结果对于小众题材的纪录片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在浮躁的当下,恐怕很少有人会再去细细品味一首诗歌,更别说以“诗人”自居。但没想到的是真正把诗歌融入骨子里的是一群其貌不扬,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诗人。《我的诗篇》挖掘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故事,他们用诗书写劳动、吟咏爱情,也用诗抒发悲歌、直面死亡。

影片选取了六位农民工诗人,分别是自杀身亡的富士康流水线工人、叉车工、爆破工、制衣厂女工、少数民族工人,还有地下600米深处的矿工。影片并不刻意展现宏大的场景,也没有着重描述工业时代的坚硬碰撞,但影片中的许多细节,会触及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中年爆破工陈年喜白天开山炸岩石,晚上枕着十七年前新婚之夜的枕巾思念妻子,连回家为年老衰弱的父亲理一次头发都成了奢望,备受压力的他写了《炸裂志》,记下他对命运的抗争;车叉工人乌鸟鸟亲手为自己的孩子剪了脐带,失业的他只身来到大城市找工作,却因为喜欢诗歌受到用人单位的嘲笑和不解;制衣厂女工邬霞穿上她打包的廉价吊带裙,给大家展现了一个爱美女孩写给所有人的情诗。
(爆破工陈年喜)


影片中许立志算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世界。由于高考差10几分没有钱付赞助费,他去了富士康成为流水线工人,写诗成了生活的宣泄突破口。在他的诗中有一篇《流水线上的雕塑》,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的,“沿着流水线,笔直而下;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汩汩流动,如血般的”,他在《远航》中写到“我想在凌晨五点的流水线上睡去;我想合上双眼,不再熬夜和加班”。许立志在2014年9月与富士康签订第二份劳动合同四天后坠楼离世,他写的诗也是诀别。
(富士康流水线工人许立志)


我们感动于这些质朴的文字,他们将生活无法摆脱的疾苦,直白的写入诗句中。这些渺小又不起眼的工人,将诗歌视作生活的动力。他们沉静在诗歌的世界当中,“拥抱诗歌”取暖、抒发感想。在和“诗”对话的时间里,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生活嫌弃。
(制衣厂女工邬霞)


《我的诗篇》赢得大量观众与影评人的高度评价,先后斩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上海影评人协会“最佳新人新作””等奖项,并入围“金马奖”和全球最大纪录电影节荷兰IDFA主竞赛单元。
发起这个项目的秦晓宇是《我的诗篇》导演之一,在这之前他真正的身份是个诗人,2012年他担任一家网站的诗歌奖评委,由于没有门槛的限制,这次比赛吸引了一大批人,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里大多数文章出自工人之手,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诗歌的写法,他们的诗是为了缓解生活疼痛的情感抒发。接着第一本工人诗选诞生,再后来他和吴晓波、吴飞跃联合创作了这部工人诗歌的纪录电影。也许正是发声渠道的存在,这部片子才能被拍出来,更有了后来全国放映的机会。
影片的重点是工人诗歌,为了更直观的表现诗歌的内容,导演很多时候把旁白用“诗歌”代替再配上了对应的画面。也许是因为题材的需要,在这里略显不自然。但无论怎样,这部纪录片带给人的强烈震撼感是难以言喻的。导演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影片,打破各个领域之间的壁垒,让大家连结在一起。影片让我们可以看到“诗意”的人生并没有消散,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的诉求,不曾被我们发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迷茫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我的诗篇》详情,或识别下图二维码,掌握更多演出最新动态~还会有各种优惠和福利哦,你懂的!


    关注 格瓦拉生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