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奥数班”怪圈里 谁来解救孩子?智慧家教

 

期末结束了,寒假已经开始。给孩子报了几个辅导班?呵呵,现在不再问“报没报辅导班”,而是直接问“几个”。辅导班...



期末结束了,寒假已经开始。给孩子报了几个辅导班?呵呵,现在不再问“报没报辅导班”,而是直接问“几个”。

辅导班,令家长又爱又恨,令孩子疲惫又苦恼。为了补差、为了培优、为了择校、为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我的假期比平时都累”——孩子的心声。

辅导班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将来有用吗?









从去年11月7日起,人民日报曾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学生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教育界喊减负喊了几十年,学生的负担却越减越重,家长也越来越焦虑。



在众多辅导班中,奥数似乎成为加重孩子负担的罪魁祸首。在这个“疯狂奥数培训班”的怪圈里,到底谁之过?家长又该如何选择?

疯狂之一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摧残着孩子的健康

“我和我儿子每天一起在家吃个饭都是奢侈的。唉,孩子比我都忙。”

在对周围一些家长的了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一句话。每周的固定时间,孩子们都要被送去奥数辅导班“加餐”。一位爸爸告诉我,原来很喜欢带儿子出门运动,“上奥数班占用了大量时间。一次课近两小时,送去上课半小时,找车位半小时,回来半小时。下课回家还要带着孩子学,花五六个小时是正常的。”

“儿子已经很久没和我打球了,总是坐在书桌前,近距离用眼,视力下降很快。两三周前学校体检,他视力降到5.0以下,赶紧带到医院,医生说是假性近视,如果再这么下去,很快就要真近视了。”

疯狂之二套路太直接——提前学习+灌输公式+刷无数道题



大多数社会上的辅导班吃透了应试教育的规则,只讲解题的捷径,打乱了知识自身内在的逻辑性。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思维固化,产生思维定势,不去自主思考。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丁杭缨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大多数孩子校外学习后,课堂上不怎么听课。这真的会害了孩子。让孩子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是瞎子摸象,只了解了数学的冰山一角。但让孩子进行反思比较是不可能的,他们还不能够主动把校外的知识和校内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是很多一味追求成绩提升的家长,还在不断把孩子送去学,有些无奈。”

学习的第一要素是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这种直接教孩子公式的方法,实在很可怕。

疯狂之三得不偿失——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才有信心去挑战自己解决难题;有了解决难题的成就感,才有继续学下去的兴趣。学习的兴趣与自信,是相辅相成的,如同硬币的正反面,共同存在。然而数学辅导班上的课程,时间长、题量大、难度高,违背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将五彩斑斓的数学世界变成了枯燥的试卷、干瘪的题目和惨淡的分数。孩子兴趣全无,上课自然也不上心,考得差也在情理之中,家长的数落紧随而至,慢慢的自信心也就荡然无存了。

疯狂之四师资问题——“教师”队伍不专业



随着监管制度的一步步落实,已经很少有学校教师参与其中,而请一些有名气、有实力的特级教师又太贵。不少奥数机构为节约用人成本,开始动起了在校大学生的歪脑筋。大学生也许解题做题绰绰有余,但教书育人远远不够:不熟悉教材进度,不了解这个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基本没有课堂教学经验,上课时照本宣科,讲解时陈述答案,少数牛娃能懂就懂,90%以上的娃只能干瞪眼。数学学习应该最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在这种培训过程中是被忽略的。

疯狂之五经济导向——与学校的本质区别



十几二十年前,学校里也有奥数班。可是学校中的奥数班与社会上的奥数辅导班有着本质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奥数班没有盈利性质,是本着帮助有天赋的学生提高自己;如今的奥数辅导班却打着为了孩子的招牌,对来报名的家长来者不拒,且收费昂贵,如果我们把数学学习比作体育,那么奥数便是“竞技体育”,能走上巅峰者万中无一。给孩子提高成绩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学习习惯才能受益终生。大多数的奥数辅导班本末倒置,加上缺乏监督,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真正的奥数究竟应该什么样的呢?我们应当如何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呢?

整理:长岛

本期排版:木木




    关注 小学生数学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