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惊现东汉摩崖,可与成县《西狭颂》称为甘肃摩崖南北“二颂”!

 

甘肃省书协主席林涛考察张家川县东汉摩崖...






▲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摩崖石刻周边环境

在关陇古道上,隐藏着一座东汉摩崖石刻《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1月14日至15日,中国书协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林涛带领来自北京、西安、兰州、天水、陇南等地的11位书法家和学者,就张家川县东汉摩崖石刻的书法和文化价值进行考察,对该石刻的解读、诠释、传承和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家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林荣,县文广局以及县博物馆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参加考察研讨活动。




▲书法家、学者对《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摩崖石刻进行丈量测算
    14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沿崎岖山路,踩雪踏冰,经恭门镇进入河峪村,近距离考察了摩崖石刻现状,现场对石刻的建造年代、文字内容、书法价值进行了探讨交流。



▲召开《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摩崖石刻学术考察研讨会
15日上午,在张家川县博物馆会议室,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清汀主持召开东汉摩崖学术考察研讨会。中国书协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林涛,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宏武,甘肃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陇南师专教授蔡副全,省书协学术委员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赵均,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纵横网总编杨新国,中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简牍委员会副主任、兰州伯英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熊双平,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书协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李维君,《中国书法》杂志责任编辑孙海兴等各位书法家、学者各抒己见,围绕摩崖石刻的建造年代、文字内容、书法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与会书法家和学者认为,这块石刻全称《东汉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可简称《刘福功德颂》,因石刻地处关陇古道的恭门镇河峪村,可命名为《河峪颂》。陇南成县《西狭颂》摩崖与张家川《河峪颂》摩崖互为姊妹篇,可称为甘肃摩崖南北“二颂”。





▲专家、学者在县博物馆赏析复制的《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 林涛认为,此次对东汉摩崖石刻的学术考察活动,主要涉及了石刻形制、建造时间、文字解读及作者考证等几个方面。石刻中有秦隶风格的渗透,更有篆书意味的吸收借鉴,是由篆书向隶书演变的历史实证。作为一名甘肃书法研究者和创作者,站在书写的立场,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书法资源运用于书法创作,吸收其文化元素,融合创新,形成新的艺术风格是最重要的。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它与陇南成县的《西狭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真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甘肃古代书法资源极为丰富,以甘肃简牍、《西狭颂》、《二妙轩碑》、兰州碑林为代表的书法资源影响深远,应将书法文化带与丝路文化带有机结合,同时将汉代石刻与河西简牍相互参照整合,以此来完善甘肃古代书法资源宝库。

丁宏武认为,由于石刻中记载的诸如“汉阳太守刘福”、“赵億”等人,史书均无记载,所以这块石刻对于正史的补充意义重大;张家川摩崖为研究汉代石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感性材料,尤其对汉代摩崖石刻文字演变以及形制流变进行了补充;石刻为关陇古道交通史研究以及关陇古道的历史走向问题提供了佐证,同时,为秦人生活区域范围的划定和秦人东迁具体路线的研究确定了有力的文化依据;石刻建造年代为“和平元年”,即公元150年无疑,应当为甘肃境内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之一。对这块石刻残存文字的解读,还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蔡副全认为,对石刻的命名以及形制和碑额之“汉”字的形式,石刻建造者赵亿与《甘谷汉简》中的“赵亿”是否一致,还需深入探究;张家川摩崖石刻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是特定历史时期在交通建设中的实际标志。石刻清楚地交代了道路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石刻对于汉代书法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风格与《好大王碑》的古隶体风格十分接近。正是汉代隶书极度成熟时期,它的书法风格却是古隶体,这一现象值得深入解读。

熊双平认为,秦人崛起西陲之后,沿着关陇古道完成东迁。所以,可以从秦汉关陇驿道交通来讨论这块石刻的书法文化价值,所以还需要做大量的考证研究工作。

杨新国认为,对这块石刻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是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多方面的探索研究。一是石刻保护问题,由于石质脆弱,文字剥落严重。二是目前能代表这块石刻整体性,真实反映其面目的拓片还没有出现。三是尽快做出最好的拓片,为石刻字帖的出版做准备。

张家川县本土学者、中国书协会员窦永锋认为,石刻作为秦文化辐射区以及关陇古道的一个历史见证,对它本身的全方位综合性的研究,应以大文化背景和大环境为前提,结合关陇古道、陇蜀古道沿线的其它汉代石刻进行比较分析,甚至可以参照这一区域内出土的同时期的玺印、封泥文字以及《甘谷汉简》,或许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薛林荣在表态发言时说,《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是我县最珍贵的金石。此次考察活动是近年来书法界对我县汉碑开展的一次重要考察,也是我们十分期待的一次考察,他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书法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薛林荣说,各位书法家、学者发表了重要意见,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认真思考,完善思路,将东汉摩崖石刻文保工作做好,将地方文献资料整理工作与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工作联系起来,深入挖掘石刻本身的历史价值,推动历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摩崖石刻局部
张家川《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是东汉摩崖石刻,整体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没有界栏,高约130厘米,宽约110厘米。行文依照常规碑刻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字体为阴刻隶书。以单独隶书“汉”字为碑额,字径约6厘米。碑文字径约6厘米见方,计15行,每行约18字,共270余字。石刻崖面比较粗糙,中下部脱落严重,可以辨识的有114字。内容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字伯“喜”有待考证)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史实。这块石刻刊刻于公元150年,距今1860多年,比陇南成县的《西狭颂》还要早21年,与关陇古道、陇右文化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石刻书法运笔方折直行,篆书、楷书笔意浓厚。石刻整体呈现出“方整雄伟、静穆虚和”的美学风格,是东汉方正类隶书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书法研究价值。1987年,《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东汉摩崖石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经甘肃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摩崖是研究东汉关陇古道社会风俗、意识形态、历史史实的重要文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





我猜你喜欢▶我是天水人,我要关注“天水在线”!

▶天水在线因网络扶贫荣获全国大奖,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天水瑞莲寺施舍腊八粥 市民热气腾腾过腊八节

▶好大一场雪!麦积山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景象!

▶从立冬等到了腊月十四,终于等到你!雪落天水城

▶天水车站旅客列车到开时刻表(2017年1月5日零时实行)

▶天水净土寺送福利啦!即日起至2月11日,门票全免!



    关注 天水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