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派 春茶记:福安郎溪来 广明育新穗

 

春茶记:福安郎溪来广明育新穗撰文/童福萍连日春雨缠绵,见缝插针转茶山。去了不到50分钟路程的福港,涧潭边...

春茶记:福安郎溪来 广明育新穗

撰文/童福萍

连日春雨缠绵,见缝插针转茶山。去了不到50分钟路程的福港,涧潭边的广明茶场。

这座茶场源于福港乡茶场茶园,1992年运用世界银行贷款扩种新建,由安徽祁门茶科所规划设计,是一座高标准良种现代茶园,现由福安茶叶有限公司运营,集茶叶生产、初加工、科技示范为一体。宋代名僧佛印就出生在这一带的建溪村。



▲ 茶场航拍图

抵达时已近晚,远处列车逶迤而行,归家的采茶人行色匆匆,暮霭沉沉茶山阔。天地静美,循着空气中氤氲的鲜香和窨香,就可见茶人忙着过秤、分类当天采摘的鲜叶;茶草也摊放在名优茶车间,萎凋、发酵、提香……都说茶叶品质最好是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可恼这些天一直有雨,“福安”也在与天气、与时间赛跑,争取用最好的叶做出最好的茶。董事长朱明理常说:“茶产业要辛辛苦苦劳动,是比较辛苦的。”这是发自肺腑的感慨,也是多年的经验总结。



▲ 茶叶精制厂

景德镇陶瓷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说法,茶业也类似,不同籍贯的茶人客居浮梁,传承与创新,守望一方水土。如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的胡益青胡益荣兄弟,从浙江龙游来;“福安”的朱明理朱永朝父子,来自安徽宣城的郎溪,他们都是世代种茶做茶。



▲ 福安公司广明茶场

1962年出生的朱明理,家族制茶历史有300多年,他原来在郎溪县毕桥镇赵村茶场,而郎溪是著名的“中国绿茶之乡”,早在唐朝就是贡茶故里,杜牧诗云:“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史,修贡亦仙才”,赞美的就是郎溪茶。1980年,老朱进郎溪茶校学习,毕业后陆续在安徽、北京、山西、陕西、上海等地从事茶叶销售,自家的茶园一直在种植经营,对各地产茶区特点了如指掌。2000年,浮梁政府谋求福港广明茶场的新发展,到安徽招商引资、引进专家,与十多位老乡一起考察后,最终只有朱明理决定留下来。



▲ 春茶采摘

福港广明茶场基础扎实,但朱明理回忆:“来时茶园处于半荒芜状态,茶树最高有5米多,毛竹、大茅长满了山,茶树也有1.5-2尺粗,投入时间长、成本大、收效慢,我们头五年亏本,五年后保本经营,2007年才开始营利。”茶场在昌江河畔的沙洲丘陵上,土层比较厚、沙性重,朱明理按照“三分种,七分管”的理念,花大量时间在茶园管理上,施茶粕、有机肥,实现茶叶品质年年上升;按标准化五亩一块茶园设计,高产高效,也便于机采机耕,因为他一开始就考虑到这片台地茶园,需要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除了名优茶开发外,应往茶叶精制、有机茶出口方向发展。自始自终,他都在坚持:“人家没做的我做,人家没走的我走”,现在举目一望无际的茶海郁郁葱葱,他的精制厂已经建成,365天里有250天可以制茶,茶叶也出口欧盟,公司发展为浮梁龙头企业。



▲ 用最原始的方法除草管理

他带领婺源茶校毕业的儿子朱永朝,不仅在福港做茶卖茶,也在品种园里养育槠叶齐、仙寓早、尖波黄、安吉白茶、浮梁大叶等多种茶树,从树种研究、品种选育、采穗育苗、种茶制茶上整体研究茶叶的特性和开发,他想的不仅是茶园面积的扩大,而是茶业、农业的深度开发发展。最近他们就在思索,如何结合福港的人文、地理、特产优势,进行“福安”的体验式旅游开拓。朱明理一家与品种园里的异地茶树何其类似,从远方来,在福港扎根、适应、变化。



▲ 暮色中的广明茶场

安徽种茶做茶世家在浮梁萌发新枝。他们每天守望茶园,对茶厂管理有序,一晃16年过去,每一天全家人都要打起精神齐力应对每天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对家族创造的共同事业的强烈认同感,才有血脉上的延续和传承,他们把比祖辈们发展得更好,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驱动力。虽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机器制茶成为“福安”做茶的主要手段,但手工茶是朱明理家族传承的技艺,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放弃,每年仍回故乡手工制茶。与机制茶的均衡不同,手工制茶需要力气和技巧,那种不完美的完美,让茶叶韵味无穷。



▲ 安吉白茶鲜叶

正如福港茶区所处海拔、土壤条件并不完美,但也在朱明理等茶人的因地制宜、辛勤耕耘下,打造成水天一色陪衬着青山绿茶,一个茶叶多样性、深度化的样本。



以工匠的姿态记录手工  以陶瓷的名义丰富世界
景德镇本土内容供应商
江西老茂观察新媒体运营有限公司
荣誉出品



    关注 景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