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小窗专栏:花草木歲時記】 - 《第二候 黄莺晛睆 春一番》

 

作者简介:月亮小窗,云南人,旅居东瀛,以教书为生。喜读杂书,不求甚解;爱旅行,走马观花漫无目的;好美食不怕胖...



作者简介:月亮小窗,云南人,旅居东瀛,以教书为生。喜读杂书,不求甚解;爱旅行,走马观花漫无目的;好美食不怕胖,不知老之将至。



春告鸟
友人说去大阪城公园看梅花了,“很漂亮。可惜没看见黄莺。”

你会问,看梅花干嘛扯黄莺?因为在日本文化中,“梅に鶯”(梅加上莺)如同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它们是诗歌绘画作品中表现“初春”的两大明星,梅花一定要与黄莺搭配在一起,才能构成日本文化中初春的印象。梅花为翘首盼春的人们开放,黄莺用歌声宣告春天的到来,因此黄莺又有别名叫“春告鸟”。

关于梅花和黄莺,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叫“莺宿梅”。

村上天皇时,清凉殿前的梅花枯死了,手下便把女官纪内侍家院子里的一株梅花移来栽种,天皇欣赏新梅时,发现梅枝上拴着一张纸条,打开一看,上书一句和歌:

勅なればいともかしこし

うぐひすの宿はと問はば

いかが答えむ

(圣上之命难相违,然若筑巢此梅黄莺归,问我居所何处去,何以答复之?)

村上天皇被深深触动,下令把梅树还回去了。

一段风雅的佳话。
莺的叫声分为两种,一种叫“地鸣”,这个“地”不是大地,是从日语“地味”而来,意为“朴素的”、“不起眼儿”,莺不是候鸟,冬寒时它们躲在山里的剑竹棵子里“恰!恰!”地叫,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人称的“赖猫子叫”,声音单调乏味。然而等春回大地,莺的啼声一变而为“啭”,为的是求偶。莺舌百啭,是鸟类中最美妙的音乐,初春第一啭,日语称“初音”,而中文则用“晛睆”来形容其美好清和圆婉。

“晛睆”(读音为“现缓”)最早见于《诗经》:“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邶风·凯风》)。小时候读《琵琶行》,读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注释说“间关”表示鸟鸣声,觉得不好理解,现在恍然大悟:其实间关就是晛睆。

有趣的是,日本人以为梅花枝头经常出现的“黄莺”,其真实身份往往是“目白鸟”,最大的特征就是眼睛周围有个白圈,中文叫“暗绿绣眼鸟”或者“粉眼儿”。它的叫声不那么动听,但架不住披着一身鲜艳的黄绿色美羽,符合人们想象中黄莺的形象,所以张冠李戴。真正的黄莺,长得普普通通,像小麻雀似的茶褐色羽毛,唯有高高翘起的翅膀灵巧可爱。它属于实力派歌手,在看重外表世界里,难免吃亏。


风之花


人们常说春风和煦,,但初春的风其实是很狂野的。

在立春与春分之间,最初刮来的第一阵强劲的南风,称为“春一番”,这是由于日本海低气压发生而引起的风,一番过后还有二番、三番,日语用春疾风、春岚、春荒这些词来形容它们,性格同样是顽皮暴烈的,常惹出一些麻烦,比如吹掉店铺的招牌,吹倒建筑脚手架什么的,前一阵子的大风就把一个小公园里的充气滑梯吹了个底朝天,造成数名孩子轻伤。

也是,不刮这么猛烈,怎么赶得走顽固的冬天呢?

春一番之后,气温便一下子上升。冬天大势已去,春天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

仿佛一夜之间,阿莲莫莲四处盛开了。
阿莲莫莲是毛莨科银莲花属植物,在中国叫欧洲银莲花,因为银莲花在中国分布很广,花很美,但论艳丽比阿莲莫莲还是稍逊一筹,阿莲莫莲像个盛装的西班牙女子,十分抢眼,最明显的特征是花萼根部都有显眼的白斑,似蛇目,看上去给人一点点危险和不安的感觉,但这也恰恰是其魅力所在,从它的日语名“牡丹一华”“花一华”可想象其华美。

阿莲莫莲的学名Anemone  coronaria,后者是“用于花冠的”,前者从古希腊语anemos(风)而来,故英文名也叫Wind flower,风之花。有人说这是因为它始开于早春风吹来时,也有人说是因其种子上带有长毛,可随风飘撒,所以得名。但在原产地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它与一段伤感的爱情故事相关联。

传说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神瑞比修斯英俊潇洒,他负责送载春天和初夏的风,与花神芙罗拉亲密合作,维持着良好的关系。芙罗拉自作多情,以为瑞比修斯爱着自己,没想到瑞比修斯真正倾心的人是她的侍女阿莲莫莲。发现真相的芙罗拉恼羞成怒,把阿莲莫莲驱逐出门,变作银莲花。瑞比修斯虽然不满,但也不能破坏与芙罗拉的合作关系,只能用自己的力量将阿莲莫莲吹开,让她开得格外美丽。但阿莲莫莲外表虽美,却心有怨恨,致自身带毒。所以,阿莲莫莲的花语是:靠不住的恋情,渐渐淡薄的爱,恋之苦,被抛弃的人,消失的希望……

爱之深所以恨之切。

美丽的阿莲莫莲深受人们喜爱,它有一百几十种,园艺品种更多达数百个,花色有桃青赤白等等,花瓣实为萼片,从单瓣到多重瓣均有,叶子皆为细长裂形叶。它是亚美尼亚的国花。


富贵菊


早春的花中,富贵菊绝对是抢眼的一种。盛开的富贵菊,花色品种如此繁多,热热闹闹的真叫人高兴。因其心形叶子圆圆的像瓜叶,所以又称瓜叶菊。有时候我试图数一数瓜叶菊有几种颜色,但总是中途放弃了,一种花能生出那么多模样,也真难为它了。

在中国,它是深受喜爱的植物,因它不仅美丽,还有那么吉祥的名字,发财又贵气,送给谁不高兴啊?

然而在日本,它却因为名字不好而倍受冷遇。
事情是这样的,瓜叶菊的学名叫Florists Cineraria,这个名字用日语念起来就成了シネラリア,发音跟“去死吧”很像,所以不可以送给别人,特别是探望病人的时候更不行。为此花店在卖这种花时,绞尽脑汁给它改了个谐音,叫サイネリア。这回该没事了吧?非也,サイネリア听起来又很像“灾祸”,谁要是带去给人祝贺乔迁之喜,肯定要被赶出去,要知道日本人的木房子最怕就是火灾啊!唉,招谁惹谁了,这么漂亮的花!有时候外国人迷信起来也够可怕的。起名字不可不慎也。

但在英语中,它的花语是“Always  delightful"(总是很快活),还有一个是“喜悦”,所以拿来看病人送朋友,都是让人开心的花。它还有个花语是“烦恼多多的恋情”,花花都美不知选谁吧,真是奢侈的烦恼。


油菜花


油菜花谁没见过?然而你可曾仔细端详过它?它由无数朵四个花瓣的小花组成一簇,每朵小花直径不足一厘米,单看时有朴素的美。它似乎是一种适合扎堆儿的花,当聚在一起铺天盖地开遍山野的时候,那一片肆意的金黄只能用“豪华”两字来形容,丝毫不输与任何奇花异卉。

但油菜花起初并不是为了漂亮而种植的,我们小时候,它的地位更多是一种蔬菜和榨油的农作物。

嫩的油菜薹炒咸肉是绝佳的味道,稍老一点的用来做冲菜,冲念四声,就是冲鼻子的意思,类似芥末辣根,油菜的英文名叫Field mustard,说明外国人也知道它会冲鼻子。但是新鲜的油菜冲味不大,得焯一把,捞起来放碗里,盖上盖子捂一晚上,第二天拿来,要么凉拌要么依然用鲜肉炒,那冲劲连孩子都觉得好,过瘾。
我们从小炒菜都用菜籽油,在昆明管它叫“香油”,为此去北京还闹过笑话,因为北方的香油是指芝麻油。香油生的时候有一股特别的腥味,所以炒菜的时候必须先加热,那也是一个技术活,火候不到腥味大,过了油就会有一种呛辣味,也难吃。但炼得正好的菜籽油真是香啊!现在要吃到也难了,日本只有精炼油。

油菜原产西亚到北欧的广大地区,西亚产的汉代就已传入中国,在日本种植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弥生时代开始),但西亚原产的油菜与北欧西伯利亚一带原产的还不太一样,后者在日本叫做西洋油菜,据说吃起来味甜,但筋粗、发硬,西亚原产的软、嫩,味微苦,我更爱吃苦一点儿的。



油菜学名Brassica,这是cabbage(甘蓝)的古拉丁名,它们的花真是酷似。十字花科的花都差不多,但只有油菜花是主要用来结子的,所以有机会开个过瘾。

在日本,菜花也是春天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品,日本人二三月去饭馆,端出来的前菜大多是一小撮油菜花,这是“旬之味”,吃它就像中国人咬春一样。菜花总是跟“田园”和故乡联系在一起,诗人们也爱吟咏它,最有名的是与谢蕪村的“菜の花や月は東に日は西に”,三句话里说了三样东西,没有任何形容词,意境却极美妙,这得益于油菜花强烈的色彩和画面感。
油菜花的花语有两类,一是快活、明亮,一是丰富、财产。黄色总令人想起金钱。

日本的菜花一般比樱花开得晚,但有时也会凑到一起,珠联璧合,把春光妆点得如诗如画,然而我还是觉得中国的景色与油菜花更般配,江南、婺源的当然不错,我更偏爱云南的菜花。一说云南油菜花,自然会想到罗平的油菜花,铺天盖地,美则美矣,然过于刻意了。想起儿时去郊外春游,回家路上看到夕阳映衬下田埂边的油菜花,远方是西山睡美人娇媚的侧影,我们边走边唱歌,油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我悄悄揪了几根散落在田埂上的油菜花,想带回去给妈妈。

记忆中的油菜花,永远开不败,夕阳也不曾落下。那是我的春一番。
- End -


每日诗词  /枕屏儿(宋·无名氏):水亭边,山驿畔,一枝风措。十分似、那人淡伫。
眉力村 | 桃花落,清水流;有佳人,伴左右。
编辑微信:tuobaguo | 投稿:meilicun@qq.com
(您的打赏将全额支付给作者)


    关注 眉力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