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身体与思想的精灵

 

贝多芬如何用大脑作曲?为什么琴手的动作能造成重要的戏剧效果?钢琴家和钢琴之间有怎么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呢?...



作者:【美】查尔斯·罗森

[b]傅聪先生赞叹他为“音乐界的钱锺书“。
当代著名钢琴家和评论家。两度成为格莱美奖候选人。2012年2月,获奥巴马总统颁发的国家人文奖章,2012年故去。

[/b]
身体

思想
&
选自《钢琴笔记——钢琴家的世界》第一章


理想的钢琴之手并不存在

如今孩童弹琴先要学的就有如何弹奏 C 大调音阶。我们总是从简单的指法开始: 12312345,我们告诉孩子如何利用人手和灵活拇指等特点,其方式是将拇指压在第三个手指之下,如此一来才能演奏音阶;在其他的音阶里(比如降 E),我们还要把拇指放在第四个手指之下,这个动作更别扭。以上是弹奏钢琴的基本功,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都是这么教的。然而,这一基本训练对于一些钢琴演奏者来说并不像钢琴老师想的那么有用,所以在弹奏钢琴上,其方法又是千姿百态的。



(著名钢琴家迪努·李帕蒂照片)

已故的迪努·李帕蒂是 20 世纪最有趣的钢琴家之一,他的一个学生告诉我,一次李帕蒂说: “你知道,至少有十年我都没把拇指压在第三个手指的下面了。”此言不虚,因为我也发现这个基本指法其实是很不舒服的。也许这是因为我的拇指相对来说比较短,连第二个手指中关节都够不着。我还发现来回将拇指摆出别扭的姿势能把手扭入很不听话的角度。对我来说最好是将手摆在固定的角度,从第三个手指转向拇指时,马上能将胳膊伸向右边,还好,我学会了如何弹出这个连奏。当然,如何动作都取决于手的形状, 而且在此还必须强调,没有哪种手比另一种手更适合弹奏钢琴。我听说伟大钢琴师——当然不以最宽广的音域和最丰富的音色见长——就是约瑟夫·霍夫曼,他的手太小了,连八度音程都够不着;斯坦威琴厂特意为他做了一架钢琴,象牙琴键稍稍瘦了一点儿,如此一来他的手指就能够到九度音程。



(著名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照片)

他的朋友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有一双很大的手,鲁道夫 · 塞尔金的手也不小,S·里赫特不仅能够到十二度音程,还能不靠琶音弹奏舒曼托卡塔最后的和弦——这一效果连作曲家都要大为吃惊。我的老师M·罗森瑟尔也因这一技巧而著称,他的手不但小,而且手指都是圆滚滚的;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手指长得出奇,但罗伯特·卡扎德休的手指太粗,连放入黑键子里都有麻烦。所以说理想的钢琴之手是不存在的。

站起来弹钢琴

此外,手如何放在钢琴上也无定论:大多数孩子接受的教育是,手指要弯曲,手腕放在中间的位置,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但是,演奏快速的八度音程一般来说当然要求手腕和手臂抬高一点。霍洛维茨弹琴时手指是伸平的,约瑟·伊图比总是把手腕放在琴盘之下。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我才说如何弹琴的书几乎都很荒唐,以刻板的方式教授弹琴技法是大为有害的。其实,很多钢琴家都要在少年结束时才能抹掉早期教育留下的恶果,发现属于自己的弹琴方法。)不仅手的形状有作用,整个身体的形状都有作用,所以在钢琴前没有最佳的坐姿,这和许多教育家所想的大为不同。格林·古尔德坐得离地面很近,但亚瑟·鲁宾斯坦几乎都站了起来。



(著名钢琴家亚瑟·鲁宾斯坦照片)

在键盘前的坐姿不仅能影响演奏效果,也能影响作曲家写出的曲子。拉威尔坐得也很低,在他的音乐里没有双手弹奏同八度强音的例子,这也是 19 世纪很多音乐大师的特点,尤其是李斯特乐派,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能引起兴奋的原因。按照李斯特乐派的八度风格,后背和双肩肌肉都要协调,如果坐姿太低就很难完成。拉威尔的《斯卡博》,这或许是李斯特钢琴传统最伟大的交响诗,里面并没有上文所述的八度音,不过是两手交替弹出的八度音,虽然难度不减,但不必抬高双臂。

贝多芬:非专业人士不必被照顾

正是贝多芬觉得非专业人士——甚至是普通的专业人士的希望是不必照顾的,他为钱所迫才谱写简单的乐曲。(他对简单乐曲的概念——比如,作品 79 号第一乐章——也足以使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如同莫扎特创作其难度最大的作品——D 大调奏鸣曲 K.576——因为他竟觉得他创作的曲子初学者或非专业人士还能够驾驭。)

从本质上说,技术困难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追求表现力,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困难感能提高强度。作曲家把说明写得不厌其烦,乍一听难度很大,其实演奏起来并不困难,这是为了引入情感:尤其有趣的是,之所以困难是为了声乐模仿——西方器乐里有很多表达方式都来自声乐。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大概是,模仿歌唱家唱出一个高音符来,这往往能达到富于表现力的效果。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

对钢琴的爱,对困难的爱

这些安排足以说明,音乐并不仅仅是声音或有意义的声音。钢琴家之所以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这一乐器,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音乐:因为喜欢音乐还不足以说明他们为什么要坐在空气不流通的飞机上,住在不舒服的旅馆里,花上几个小时来拜访当地的钢琴技师,请人家调整弱音踏板。这里必然还有真诚的爱,对钢琴的爱,对困难的爱,在身体上就想接触琴键,这种爱和要求可能与热爱音乐有关,但并非完全出于偶然。



(著名钢琴家格林·古尔德弹琴时的照片)

在身体上想接触钢琴,钢琴上的铁、木料、象牙琴键(如今多数是塑料的) ,由这些东西组成的恐龙般的音乐会钢琴,能把难以言传的、几乎是不可割舍的迷恋传达给听众,构成音乐不可或缺的元素,一如听众想象中乐队挥舞那优雅而又充满激情的转身,也是伟大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的这一特点也能被人滥用,我们可能认为: 钢琴师若有所思地望着天花板,想要说明抒情诗里精神更为超拔的时刻,其实喜剧人物才如此造作,钢琴家也不例外,因为他把双手抛入空中,以此来证明他的无所顾忌。钢琴家无意中演了一出喜剧,所谓过犹不及,因为他的右手在空中乱舞,左手又牢牢地放在琴键上,生怕离开之后再也找不到放手的地方。但以上都是极端的例子。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音乐不仅要有声音,身体上还要有所动作,原始上音乐与舞蹈相伴而行,这一特点不可能彻底消失。

《钢琴笔记——钢琴家的世界》

“如果你的书架下还能容下一卷讲述钢琴从辉煌到没落的专著,那就请你选择《钢琴笔记》。”



——纽约图书评论

“以迷人的文字剖析钢琴家和钢琴的关系。”



——纽约时报

长按指纹,选择“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现代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