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拾萃——过年那些事(一)

 

——春联的由来...








每到农历新年,我国都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一般用大红纸写成,千家万户张贴出来,能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景象。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在粤语地区称为挥春,闽南地区称春仔。

说起春联的来历,《山海经》里有段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拱形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触及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用以驱灾压邪。

所以,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和“旧符”说的就是春联。

春联在我国的发展要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据历史记载,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之主孟昶(chang)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但他却不满意辛学士的题作,于是自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此,人们才开始用联语代替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题在桃木板上,“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代替桃木书写,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有一年除夕前,忽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命侍从前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自此,春联便一直兴盛。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的兴盛堪比唐诗 ,也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最后,我们搜集了一些鸡年的春联供大家参考:

1、华南师范大学罗会同教授夫人尹德贞送给岭南诗社的鸡年春联:

(1)猴去千山绿,鸡来万卉芳

(2)猴年添百福,鸡岁纳千祥

(3)猴年添锦绣,鸡岁报平安

(4)猴去民安辞旧岁,鸡来国泰贺新春

(5)千花欢笑迎新岁,万户高歌送旧年

(6)国泰民安鹏展翅,风调雨顺虎生威

(7)千秋大业同心干,四化宏图放眼量

2、丹凤来仪,金鸡报晓

3、猴岁呈祥,鸡年纳福

4、鸡鸣晓旦,燕舞阳春

5、鹊送喜报,鸡传佳音

6、神猴辞岁,金凤迎春

7、猴引康庄道,鸡迎锦绣春

8、千里莺歌春泛绿,九州鸡唱日初红

9、千家新燕歌春韵,元日雄鸡唱福音

10、广厦闻鸡同起舞,长征跃马共腾飞



顾问:蒋述卓、杨光冶、熊东遨、龚伯洪、李永新

总编:冼松青

主编:颜锦堂

副主编:廖日文

编辑:严美群、黄伟校、刘桂宜、林绮坤、卢泉有


    关注 岭南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