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石砚 色如端砚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

 

贺兰石有结构均匀、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发墨利毫的特点。其色泽清雅莹润,紫中嵌绿,绿中附紫,紫绿两色天然交错。通过雕刻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制作,就会成为一幅非常俏丽独特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一分钟故事


大家好,我是老鞠。

宁夏贺兰石砚,因其石料产于贺兰山而得名。贺兰石产于贺兰山小滚钟口,分前山石、后山石两种。《宁夏府志》有这样的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此处记载的是前山石。清末,湖南人谢威风任宁夏府台时,擅长书画的他喜爱贺兰石砚,就令人开采后山石。后山石石质比前山石细润,彩色石也较多,此后人们一般用后山石制砚。贺兰石形成于距今约13亿年前,属水成岩。它质地均匀细密,清雅莹润,绿紫两色天然交错,还常伴有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等天然陪衬。用它制作的砚台,呵之可出水,具有发墨快、发墨细、不干不臭、不损笔毫等特点。

欢迎关注非遗说,明天见。
贺兰

石砚
贺兰石乃宁夏五宝之一。它生长于贺兰山,因此得名贺兰石呈天然褐紫、豆绿两色相互掩映,对比十分强烈。用贺兰石雕刻成一方砚台或摆件,通过雕刻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制作,就会成为一幅非常俏丽独特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
『[b]贺兰砚制作技艺』
文化遗产名称:砚台制作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

所属地区:宁夏· 银川

遗产编号:Ⅷ-133

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日期:2011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遗产级别: 国家
贺兰石乃宁夏五宝之一,它生长于贺兰山,因此得名。贺兰石色泽清雅莹润,紫中嵌绿,绿中附紫,紫绿两色天然交错,对比十分强烈,还常伴有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不可多得的天然特色陪衬。用贺兰石雕刻成一方砚台或摆件,通过雕刻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制作,就会成为一幅非常俏丽独特的艺术品。
贺兰砚是由贺兰石制作而成,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上。贺兰砚的制作,据考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贺兰石是一种兼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块状水成岩,具有结构均匀、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发墨利毫的特点。
清末已流传“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石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工艺史上具有一定地

位。
1963年,董必武副主席来宁夏曾给贺兰石砚以极为恰当和很高的评价:“色如端砚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嶙性相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论砚多以端、歙为首,洮、澄次之,而贺兰砚却以其得天独厚,端、歙、洮等砚所不及的天然俏彩雕刻艺术特色倍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凡到过宁夏的人士莫不以能得到一方贺兰砚或贺兰石雕艺术品为乐事。
刘克唐贺兰砚作品《远古地呼唤》
『特点』


从实用价值上来讲,贺兰石质地营润,纹理细而不滑,抚之如同小儿肌肤,和之似玉馨,质坚而不硬,易于刀刻,用它雕刻的砚台具有呵气见水,易发墨而不损毫,余墨加盖而多日不干不霉且保持墨色的特点,这就是贺兰石砚名贵之所在。
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还护毫,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深受书画家的喜爱,并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历史』
贺兰砚制作技艺能传承至今与有100多年历史的制砚世家,被银川人广泛称誉的"闫家砚"密不可分。说到"闫家砚"的历史,还得从清朝光绪年间说起。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景炎二年制河图洛书八角形贺兰山石砚
宁夏府台湖南人谢威凤到宁夏赴任,随从亲兵中湖北人张云亭会制砚手艺,后落户银川娶了闫氏遗孀闫吴氏为妻,遂将手艺传于养子闫万庆、闫万年兄弟2人。当时闫万庆、闫万年兄弟因有养父传艺,本人又诚恳用心,砚台刻得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逐渐被银川人称作"闫砚台"。


但“闫家砚”跨越百年,经历四代,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继续从事贺兰石砚雕刻技艺的仅有闫森林、陈梅荣、施克俭、杨武、樊庆云、闫淑英、张凤玲、马继红8人,其他人因生计问题而另谋出路。至此,贺兰石砚雕刻技艺以家族和师徒相传的方式已处于濒危状态。
『工艺』
由于手工制作费工费时,一个成熟的师傅每年最多制作10多件作品。艺人们面对一块贺兰石石料,观其质,量其彩,反复构思推敲,方才下刀。先顺理走刀,粗凿重刻,根据所绘纹样或浮或镂,俏出轮廓层理,然后再精雕细琢,挥艺传神,刀毕功就,砚成方休。一方佳砚,艺人们往往要呕心沥血数月、以至年余。
几把长短不一的铲刀、若干根形状各异的錾子、角尺、榔头、圆规,是雕刻时常用的工具。一块贺兰砚的成型并不易,从原料开采到最终成型大致要经过采料、制坯、构思、雕刻、打磨、上油等诸多复杂环节。


贺兰石
雕刻时常用的工具
拿到一块砚材后,首先要“制坯”,即用錾子将石料的多余部分除去,根据雕刻的需要大致处理成葫芦型或规矩型(圆形、方形)。随后,要根据石料的特征揣摩如何雕琢出最佳的造型,用彩色铅笔在石料表面不停勾画、更改,设计图案。构思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甚至关系到一件作品的成败。
思路清晰后,要做的是开墨池与雕刻图案。开墨池考验的是制砚人手上的力道和基本功。只见艺人将铲刀末端紧紧抵在自己的肩胛骨处,左手扶砚坯、右手持刀柄,用均匀的力道铲出墨池。
雕刻图案则考验的是制砚人的耐性、运思和经验,由于贺兰石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因此在雕刻关键部位时只有做到胸有成竹,刀刀准、狠、稳,才能呈现出预期的表现效果。’

成型后的砚台需用水砂纸和油石条仔细打磨,这样才能磨去刀痕,又能展现图案本身丰富细腻的层次感。
贺兰石砚在艺术风格上主要讲究“相石”,“俏彩”。“相石”就是看石料的质地是否细润,彩石的走向和纹理,以及石料的大小、厚薄和自然形状等。
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石料的不同色彩和形状,决定砚台的尺寸和形状。一般形状有方、圆、椭圆、长方,也有荷叶、葫芦、金瓜、钟、琴和其他一些自然形状。“俏彩”就是根据绿紫两色石料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可以制出几层彩色不同的东西,使整个画面绿紫分明,互相衬托,突出主题。
如在紫底上可利用上面的绿色作出人物,又用绿色上的紫色作出人物的头发、眉眼,以及衣着首饰等,这样就一层衬托一层,美观大方。“俏彩”一定要俏得恰到好处,多一点不要,少一点不行。根据这个要求,可制作出色彩清雅的山水,华美的花鸟,形象逼真的动物等图案。
贺兰石除制作砚台外,还可用来雕刻各种图章、制作笔架、笔筒、印泥盒、墨水盒等文房用具和鼻烟壶、挂屏、立体圆雕等
『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夏贺兰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闫森林

传承四代的制砚世家,其砚被称为“闫家砚”。闫森林21岁起就跟随父亲闫子江学习贺兰砚雕刻技艺,如今60岁的闫森林被是“闫家砚”的第四代嫡传人。

闫森琳林的右手因事故而受伤,被纱布包裹得很严实。“因为手受伤不能雕刻砚台,感觉生活中少了精神支柱一般,没了生气。”闫森林说。
“闫家砚”的最大特点是遵循中国传统文化,涉猎范围广泛,包括山水、花鸟、草虫、人物等各个方面。闫森林也一直在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制砚有所创新,作品具有含蓄典雅、造型古朴等“闫家”风格。


闫森林作品《荷塘秋韵》砚
“如果有人真心实意想跟我学习这门技艺,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将技能传授给他们。”闫森林坚定地说。 不管传承道路如何难走,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会做好自己分内事,坚持将这条路走下去。
贺兰砚制作技艺银川市级传承人:郝延强 郝银霞

郝氏兄妹从艺近20年,打造了具有自己专属艺术品牌。他们在传承一种文化,在弘扬一种精神,在塑造一种品格,在纪记一段历程,在一笔一刀的求索中,把历史的领悟与时代的思想,浓缩于方寸之内,不断追求完美,品味人生。力求每一方佳砚,展现出创作的灵感,成为品牌的符号,从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体现出创新的魅力。
『发展及现状』


2009年,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实用工艺美术系开办以贺兰砚雕刻为核心课程的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第一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宁夏大中专院校的课堂。
贺兰砚是如何精雕细刻而来的?到银川文化城郝氏砚阁就可以找到答案。银川市级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基地于8月21日在此正式成立。
宁夏的贺兰石雕刻工艺始自民间,由家族传承,解放后由宁夏工艺美术厂专门负责贺兰石砚的雕刻工作,先后培养了十余多名雕刻工艺师。但是至今从事该艺术研习的艺人寥寥无几。
著名贺兰石雕刻艺人樊庆云先生遗憾地说:贺兰砚雕刻脏、累、难,一般学徒3年才能到初级水平,5年才能独立工作,从事这一行业不到十几年是不会获利的,许多人因此中途放弃,8个人中能培养出1个就很不错了。现在没用人愿意从事这项吃苦费力的活计了,招不上徒弟,他担心自己用了近一生的心血所练就的雕刻本领要面临失传。
在宁夏产生和存在至少300年的贺兰石砚刻民间传统工艺,受贺兰石的无序开采和石料的短缺影响,加上价廉机制仿品的冲击,现在从事该艺术的民间艺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贺兰石砚图片欣赏』






带你走进非遗的世界
搜索“非遗说”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新浪微博:老鞠说非遗
微信号:非遗说/hyhy0630


投稿及工作邮箱:sdhaoyanhaoyu@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内容


    关注 非遗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