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也是种能力,真心的。

 

大概十年前看过一档电视节目,那时网络用语还没有“吐槽”两个字,但这档节目的风格明显倾向于吐槽。 主持人邀请了...



大概十年前看过一档电视节目,那时网络用语还没有“吐槽”两个字,但这档节目的风格明显倾向于吐槽。



主持人邀请了一位营养学专家,用科学的角度炮轰时下热门的营养品、保健品和所谓的健康生活小窍门。节目开头,专家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

“当人体摄入的糖类、卡路里、氨基酸以及其它微量元素达到所需标准,满足身体机能供给时,负责饥肠辘辘感觉的神经细胞会得到相应抑制。”

现场观众都认为好专业,好有道理。



那专家仰天长啸,连翻七八个白眼,抬手指着现场观众:

“我说你们这些人呐,也太好骗了吧,啊?再仔细仔读一遍这句话,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和‘吃饱了就不会饿’,有区别吗?啊?”

这个梗我记了十年。前五年当它是笑话,后五年发现这其实是门学问。

我的态度转变源于大学时期结识的一个人,他的气场极强,不论社科人文,只要一开口,话里话外的专业范儿,让人不得不相信他说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

然而实际上他几乎每句话都可归为两类:要么是废话,要么是错话。

对于有阅历的从业人员来说,这种忽悠人的把戏自然行不通。但如果他面向的是普通群众,估计九成以上都要双膝跪倒,叫声老师。

有个段子,用来讽刺忽悠成风的消费者市场,很有意思:

以前叫摆地摊卖货,现在叫创业;以前叫赔本赚吆喝,现在叫抢占市场;以前叫忽悠群众,现在叫粉丝经济;以前叫送盒饭,现在叫O2O,以前叫丐帮,现在叫众筹。

不要笑,不要嗤之以鼻。把极其普通的事物描绘得云山雾罩,也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该去修炼。

实际上,这种能力相当于方便面的包装袋,不论面的味道如何,都一定要把诱人的美食图片印在最显眼的位置,哪怕谁都明白这是假的。人类是典型以貌取人的动物,就吃这一套。

我们需要掌握这种能力,它的好处体现在两方面:1.作为消费者;2.作为生产者。

消费者方面,我们一直被数量庞大的广告营销包围,从健身养生到电子产品,无孔不入。许多商家习惯将十分普通的概念重新包装,冲击人们的眼球。

这时要学会撕开包装看本质,明白哪些是噱头,哪些是值得付费的干货。

类比到工作上,同样适用。当你和别人交流,产生“哇,他好厉害”的感觉时,不要被对方的气场吓到,要停下来问自己,究竟他讲的这些内容,是真的让人耳目一新,还是仅仅使用了高明的表达技巧而已。

要学会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有人说:“科学的本质是怀疑,而宗教的本质是相信”——

当你过分相信某个人,或是某个产品时,它便成为了神一样的存在,你的智商将无限趋近于零,分分钟被忽悠得死去活来。

所以凡事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对方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表达的内容是否可以用浅显的语言替换?替换之后是否仍足够让我钦佩?

回答完这几个问题,自然明白对方是真才实学,还是过度包装。

我们也必须要学会包装自己。俗话讲,“做的好,不如说的好”,这句话在某些情况下极其正确。


    关注 老挝熊猫语言培训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