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风靡新西兰水果包装厂

 

这股从了解中餐到爱上中餐的风潮,在五月的某一天达到顶点。...







新西兰水果包装厂的工作说是“起早贪黑”一点也不夸张:每天进入包装厂的全部时间长达10.5个小时,其中工作时间总共9小时15分钟,休息时间总共1小时15分钟——包含45分钟计薪休息时间。因此,白班一个完整工作日计薪时间为10小时。当时我们的时薪为13.25元纽币,再加Holiday Pay(假日补贴,工资收入的8%,就是老板发给你假期出去玩的钱)当然还要扣税,这钱挣得不容易。

生活简单而忙碌,早晨6:45起床,洗漱、快速地吃点早餐,把昨晚准备的一整天的食物包好拎上车,天冷还得先热车5分钟,Chitty负责做饭劳苦功高,让她多睡15分钟上车再吃早餐;7点50之前必须到达包装厂然后打卡,开工前所有员工都系上围裙,戴上发套、手套、口罩(有胡须的男士需要戴胡须面罩;分级青果时则要戴口罩,防止表皮的细绒毛进入呼吸道)。所以,8点上班说的可是流水线开机时间,到时所有人已各就各位,一旦开动起来就再也无暇他顾,直到10:30分第一次休息。



第一次休息半小时,其中15分钟计薪,在不同区域工作的朋友常常到这时才有机会坐下来打个招呼。包装厂休息区免费提供茶、咖啡、牛奶还可以使用微波炉,有炸薯条、鱼块和鸡块出售(只有10:30这一次有得卖,去晚了就卖完了)。这一顿我们吃得比较简单,要么奶茶配自己带的饼干,要么买点炸薯条,主要补充热量,防止低血糖,其他华人朋友Lin 和Chen、黄阿姨他们习惯也差不多。

第二次休息是在中午1:30-2:00,同样有15分钟计薪。这一顿我们会用微波炉把带来的饭菜热好,吃一顿比较正式的午餐。Lin 和Chen带自己炒的米粉或者饭菜,黄阿姨则更细心,保持了上海人对饮食丰富、精细的标准,每顿都有花样不同的肉、鱼、鸡和各种蔬菜料理。

最后一次休息是在下午4:00,共15分钟并计薪。这时大家都已经很疲惫,坐下来喝口茶,准备最后2小时冲刺。5月的新西兰已是深秋,6:30下班走出包装厂天已全黑。



一天中的三次休息都不超过半小时,10:30和1:30也不是正式的午饭时间,所以大家都带一些相对简单的食物,比如三明治、汉堡、沙拉和水果。但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习惯“中午要吃饱”,所以会带足够的食物比如米饭和菜、炒饭、或通心粉,在1:30的这次休息吃得丰富一些。休息时我们就坐在一起,黄阿姨常常带她做的菜来给我们品尝,Chitty也会做她拿手的菜分给同桌的朋友们。时间长了,周围几桌的工友不免对我们桌上常常盛放着香味诱人的中国菜产生了好奇。

Lloyd与我们同桌,他成了第一个品尝中国菜的本地人。彬彬有礼的他每次吃过红烧肉、黄焖鸡、烤鸡翅之后都大加赞赏,意犹未尽的表情成了桌子上中国菜的广告。渐渐地,在包装厂里与黄阿姨熟识的年纪相仿的工友、主管,以一尝她的料理为荣。

这股从了解中餐到爱上中餐的风潮,在五月的某一天达到顶点。

这天,黄阿姨用一个大锅带来了整锅的黄焖鸡,并且借用厨房的炉子加热。当锅盖揭开的时候,香味顿时飘满整个休息室——正热烈交谈的主管、低头啃三明治的文员、扎堆聊天的小青年,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上的动作,休息室甚至安静那么一秒多钟,随即爆发出一声发自肺腑的“哇哦!”的感叹。我相信这是人们对于美食很自然和本能的反应。那天中午短短的半小时里,希望一品中国菜的人把摆着黄焖鸡的桌子围得密不透风。还有些好奇的人挤过来,只是想看看,散发如此诱人味道的菜肴到底什么样。


‍‍


    关注 昆明信息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