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隐藏在欢乐背后的用心良苦,是电视人匠心精神的坚持

 

《王牌对王牌》的背后,正是电视制作团队的坚守和突破...



如果说2015年,《奔跑吧兄弟》激起了户外真人秀的热潮,那么2016年,浙江卫视自主研发的大型室内竞技真人秀《王牌对王牌》,则刷新了同类棚录综艺的新标准。



节目开创性地将热门影视综艺IP搬到舞台上,以经典情感的回归及重塑为核心,一举成为2016年一季度当仁不让的周五王牌。2017开年,《王牌对王牌》重新回归,从表现形式到内核理念又再升级。

颠覆性的场景营造并不是追求新奇特
抓住细节、匠心独到让笑声更有层次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博士不久前指出:“2017年综艺发展方向要从四个方面考虑,’颠覆场景’基础、’资源开发’布局、’逆向思维’创新和’深度垂直’联盟。”

《王牌对王牌》作为一档棚录综艺,在场景的创新上,比起真人秀要难很多。相较而言,真人秀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设计,而如何能在有限的空间融入更多层次的情感,让每个环节都具有意义是棚录综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场景营造方面来说,《王牌对王牌》将娱乐游戏类的综艺场景和具有多维度情怀的情感场景相结合。

一方面,节目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为高频率、快节奏、精神压力大的繁忙都市人群打造解压利器,另一方面节目内核所蕴含的情怀和精神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引起共鸣。

要做到这两点,其实并不简单。《王牌对王牌》的嘉宾涵括面非常广,每期嘉宾不是固定班底,嘉宾之间年龄跨度很大,首期节目有17岁的王源,也有63岁的成龙,而且每个人的特质不尽相同,所以对于节目组来说,在游戏的设置上工作量非常大。



据节目制作人吴彤透露,节目每期游戏方案都会预先准备100多个,通过几轮开会筛选出六个,做好道具,由工作人员亲自测试,选出最佳方案,最后呈现在节目中的只剩一半。

从首期节目呈现效果来看,游戏的设置是成功的。例如“传声筒”这个传统游戏,玩法虽然简单,但是传声内容安排巧妙,融合了功夫、应变和时代性几个特色。

虽然几位嘉宾年龄跨度接近四十岁,但每个人的独特性都被发掘出来,成龙的矫健、曾志伟的幽默、王源的呆萌、黄子韬的耿直和赵又廷的综艺感。

“摔不死,打不死,就拼命的干”
是武行的精神传承也是电视人的自我坚守


在第二季首期节目中,最特殊也是最大亮点的环节,就是为成龙准备的惊喜——成家班八代成员40年再聚首。

说到成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银幕上那个永远打不死的平民英雄形象。其天马行空的喜剧构想和近乎搏命的敬业精神,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程度。



关于他的奋斗史,有这样一段对话:初见斯皮尔伯格,成龙很好奇这位大导演是如何让恐龙和人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的,斯导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很简单啊,按这个这个一个还有这个按钮就好了。”

接下来,斯皮尔伯格反问成龙是怎样拍出从一栋楼跳到另一栋楼的镜头的,成龙的回答也同样只有一句话:“更简单啊,开机,跳,医院。”

而如何在综艺节目中,展示出成龙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是个难题。



节目组千辛万苦请齐了成家班历代元老,先以VCR的方式进行第一轮情感铺垫,在成家班历代元老的哽咽讲述中,即使在仙侠文化中成长起来的00后也对陌生的传统硬功夫心怀敬意。

紧接着,在成龙讲述着近四十年对武术、对电影的坚持时,成家班的所有人悄悄地站在成龙背后。成龙真情实意地说着“我的奥斯卡奖是成家班每一个人的”,而后不经意回头一望,看到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成龙那一刻的感动真实而深刻。

这种情绪的营造,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节目通层层推进、情感叠加的方式将情绪推向制高点,更容易击中人心。

节目中还有一个细节颇具意思,在节目中最后一个游戏环节里,成龙玩游戏时被年轻的女艺人不小心一巴掌甩在脸上,他却一脸笑容还跪地做认输状,没有一点点的架子。

以成龙为代表的老牌艺人,是颇具“平民气质”的。他们能够成为巨星,不仅有对自己职业的坚持和奋斗,在做人上同样可圈可点。节目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去还原明星本质。



近年,唱衰电视的声音纷纷响起,尤其是网络打出得90后者得天下的口号,电视似乎沦为中老年人的休闲场。事实上电视人们却从未放弃,他们一直在求新求变,《王牌对王牌》的背后,正是电视制作团队的坚守和突破。

他们努力用电视语言嫁接不同年龄层的受众,同时兼顾着电视受众的审美习惯和网络观众的收看习惯,抓住传统电视制作工艺中的精髓,用好的作品坚守电视人的情怀。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


    关注 广电独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