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朋友,我们只是认识

 

友谊分两种,一种是再忙也想见你,一种是再闲也不想见你。...

文 ∣ 红肚兜儿

图by Liza Lewis

1.
有段时间,我就像患了“友情饥渴症”,恨不得和遇到的每一个人交朋友。

任何聚会,我都喜欢参加,送出一堆名片,然后收回一堆名片,最后煞有介事地一个一个存进手机里。

有时在下半场的KTV或酒吧,朋友又邀来了朋友,朋友的朋友又邀来了朋友,一张张脸像旋转寿司在眼前飘过,仿佛都成了朋友。

很多很多朋友,一直多到手机电话簿都满了。

但是,那些名字躺在通讯录上,从头看到尾,有一大半都想不起模样,想不起是在哪儿遇见,聊过什么。

他们占着手机内存,却毫无动静,就像一群僵尸粉。

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收到彼此的群发信息,用千篇一律的热情口吻,亲切得让人产生错觉……我们真的是朋友吧?

人生某个阶段,你会对“社交”这件事充满兴趣,幻想自己成为那种八面玲珑、一呼百应的“江湖老手”。

那就像捕鱼游戏,你把认识的人全部收进自己的关系网,然后期望收获某种令人愉悦满足的叫作“友谊”的东西。

那时,你没有喜好,只有饥渴。
2.
有几个微信号,每个微信号有几千好友,还能一直保持活跃亢奋状态,和每个人都有互动的,是微商。

很多时候,那些所谓“朋友”,只是“认识”。

我们见过,聊过,可能吃了一顿饭,或者还喝了几杯酒,但是我们从此再无往来,永远不会被想起。

我们只是彼此手机里一个陌生名字,更是一种尴尬存在。

比如,你会收到对方的群发信息,并注明“不用回复,只是测试是否被删”,这一句之后,又如石沉大海。

比如,彼此的通话记录仅限于“请帮我朋友圈第一条点赞”,或“请点开这条帮我投票”。

比如,擅自把你拉进一个莫名其妙的群里,然后大发营销消息。

比如,聚会上因为客气而添加的“好友”,要求你“开放”朋友圈,让他看个够。

比如,有个人突然发信息问我,“你是谁?我们在哪儿认识的?”而我,根本想不起来。

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都像一条河流,分秒不停地流淌,浪头、石渣、烂树枝、奇怪的鱼、垃圾……我们如此真实地出现在彼此的世界里,却又了无痕迹。

你站在河岸上,想捞起的,总也找不着。

有些人一遍又一遍地发送加好友信息,终于被通过之后,却从没说过一句话。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在不停地“交朋友”,仿佛把别人拉进自己的世界,就成了功绩一件,虽然没用,摆着好看。

我是你的摆设吗?你又是谁的摆设?



3.
小时候喜欢李白那首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多年过去,还是喜欢。

大party,人潮汹涌,每一张脸都笑嫣如花,开口就是“亲爱的”,伸手就是扫一扫加好友,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把最热烈的目光投给彼此。

喧闹无比,却不过逢场作戏。所有完美笑容,在party结束一刻被收起,各自如流星划去。

拥有无数连坐下来耐心聊一聊都不愿意的朋友,还不如独自和影子待着。

两个人之间,制造友情和制造爱情一样,靠的是志趣相投,靠的是懂得,靠的是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清楚彼此的底线。

我们既能侃侃而谈,也能相对无言;我们一段时间不见,就会想念;我们在这变化多端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默契。

我们互相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块壁垒,堵住某些软弱部分。不必是过命交情,惺惺相惜已经够难得。

友谊分两种,一种是再忙也想见你,一种是再闲也不想见你。

有时我们看起来很熟,也不过是最娴熟的客套。因为,三观不合,话不投机,一举一动都像走过场,脑门儿已被弹幕压塌,还能保持友善姿态,全靠教养。

所以,别越界,别不知深浅,别随便提要求,也别对他人的付出理直气壮。

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不论我们占用了对方一分钟还是一辈子,不论我们熟悉或陌生,如果做不成朋友,至少别招人烦。

认识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红肚兜儿

只提供有趣


也许你还想看:

朋友之间,是否可以相对沉默?你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吗?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否我们都在扮演另一个人?去他的活得漂亮,还不如跌跌撞撞对方没说话,并向你扔了一个烧饼


    关注 红肚兜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