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即消费者行为理论,是消费者根据对各种商品组合偏好分配他们的收入来达到相对满足程度的最大化。效用用来衡...



效用理论即消费者行为理论,是消费者根据对各种商品组合偏好分配他们的收入来达到相对满足程度的最大化。效用用来衡量消费者从消费某一种特定商品组合中获取的满足感。(就像有的人早餐吃一个包子就能满足,而有的人要吃三个)
效用函数表示形式为效用=U(QA,QB,…QN),变量是商品A到N的消费数量。效用是用序数来表示的,而不是用基数来表示。
假设有两种商品组合,组合1有两个pizza和二十瓶啤酒,组合2有三个pizza和十五瓶啤酒。如果组合1的效用是100,而组合2的效用是200,我们可以说组合2比组合1更受欢迎,因为200大于100。但是不能推断组合2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是组合1的两倍。效用只能比大小。
预算约束线主要根据消费者收入和可以购买得到的商品的价格构建出来。
在下图中,面积表示的消费组合是可以支付的起的区间。是x商品价格为6元Y商品价格15元。
当收入从90涨到120时,预算约束线会平行向上移动。平行上移是因为x商品和Y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即斜率没有发生变化。
下图表示x商品价格从每个单位6块钱下降到每单位6块钱的影响,预算线的斜率等于2种商品价格的比率,px除以py,当x商品价格下降时,预算线的斜率也会随之下降。价格比率是指相对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用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示。我们还可以简单的用Y轴和x轴的截距来计算斜率。
无差异曲线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1.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斜率必须是向下倾斜的,也就是斜率为负数。x商品较少的组合中必然会拥有更多的Y商品,因为两种组合要产生相同的效用水平,并且两点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如图所示。
2.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图形表示当斜率数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用更多数量的x商品来代替较少数量的Y商品。无差异曲线上面任意一点的斜率也会被称为边际替代率(MRS),即表示消费者用一定单位的,数量的x商品来交换一定数量Y商品的比率。因此,无差异曲线凸显的特点也反映了边际替代率是减小的。
3.无差异曲线之间不能交叉。为了无差异曲线构建消费者决策制定模型,首先我们需要界定最可能的消费组合,然后使用无差异曲线来确定所有支付得起的组合中的最优产品组合。在图中,我们可以画出一条消费者预算去约束曲线和多条效用无差异曲线。对这个消费者来说,最优的消费组合是无差异曲线I1和预算约束曲线相切的一点。虽然无差异曲线I0上也有我们负担得起的多种商品组合,但是I0上面所有组合都没有I1上面的效用大。I2上面的商品组合优于I1,但是我们负担不起。简而言之,我们把消费者均衡商品组合定义为效用最大的可以负担得起的x商品和Y商品的组合,即预算约束曲线与最高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当x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更多的x商品。因为x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在最初商品组合中的总支出减少了,所以还会产生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消费x商品。关键的一点在于:替代效应规律是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消费这种商品。而收入效应表现为,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既有可能增加,有可能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因为x商品价格下降导致的三种可能性结果


1.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正,X商品的消费需求增加。该类为正常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增加了X商品的消费量。(红色为消费增长量)



2.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但是小于替代效应,x商品消费需求将增加。(红色为消费增长量)



3.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并且大于替代效应,x商品消费需求将减少。该类为劣等品。(红色为消费减少量)

吉芬商品,具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当前价格处在较低水平时,需求量也较小,主要因为收入效应的负面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的正向影响。
韦伯伦商品指一种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越渴望得到,比如奢侈品,这类商品无疑拥有一条斜率为正的需求曲线。如果该商品存在的话,价格与需求同时增长,必须有一个限度或者价格可能会无限增长。
吉芬商品和韦伯伦商品之间有两个重要的区别
首先,吉芬商品是劣等品,收入效应为负而韦伯伦商品不是。

其次,吉芬商品是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上存在的,但韦伯伦商品不是。





    关注 樱宝宝的金融时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