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离不开群体的个体

 

时常扮演下精神上的独立者...





精神可以远离喧闹独自思量游走,个体却不能离开社会群体独自生存。任何时代人都是一个群体的时代,至于乌合之众,无非取决于你所处的群体有着怎样的精神灵魂。若个性逐日不见,丧失思考,盲目跟风随大流,可谓之乌合之众…

——二鱼读书感言

1
周六拉着小小鱼一起去诚品听了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老师关于家的设计理念的讲座,二鱼跟室内设计没多大关系,可二鱼喜欢一切美好和新奇的东西,喜欢听别人对于新事物或新观念的分享。能借助于别人的分享来延伸和拓展自己的眼界是件很有趣的事。

家和房子原来是两个概念,家应该是有人气有家人能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地方,而房子只是家的一个外在形式。传统的家庭模式,两居室或三居室,或者更大面积的房子,只是注重了房屋的硬件结构分配,却并不能解决人们崇尚自由和情感交流的生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家的功能性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人们渴望的资源共享性和情感交流会成为以后家居和家装设计的主要理念,未来家和公共空间的相互延伸和相互融合一定也会成为一个趋势。

简单点说:假设如果你要买房子,你要考虑的先是你房子的周边环境而并非房子面积的大小(当然,土豪随便造作),如果房子周边的配套社区齐全,即使你买了60平米的房子,你也完全可以利用周边的咖啡店,餐厅,书店,健身房等等公共社区作为你自己家功能延伸的一部分,而你自己的家的主要功能就可以放在个人私密舒适居住的设计上,省去一些公共区域的功能性(其实无论是现在公共的餐厅咖啡店书店或是酒店也都越来越设计成家庭式的模样,公共资源和个人的需求会相互融合,既节省了空间还增加人们之间更多交流的可能性),要不,为啥星巴克整天都是那么多的人在喝咖啡,难道他们不能在家里喝吗?每个去星巴克的人应该更需要的是公共空间的人际交流吧,哪怕是一个人喝咖啡,至少也能有群体的感觉存在。

据说日本这两年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共享空间的居住模式,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共同居住生活,其实就是类似合租模式,这样可以增加空间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以及家庭间的交流还可以避免一个孩子的孤单(总觉的这事要是在放在大天朝实行起来就不那么靠谱呢?老祖宗传下来的固守一亩三分地的想法都生了老根了,再加上并非个个都能相敬如宾你侬我侬,说不定哪天一言不合为个水费啥的就撸袖子干起来了这不是给警察蜀黍们添堵嘛?)其实这还是有群体之分的,共享社区的群体应该适用于一部分人而非全部。
2


新世相1月寄来的书是居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花了一周时间看完了,这是一本关于群体心理研究的书籍,对于群体社会和群体行为做了深入的描写。

书中观点:人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个性很快会被淹没,个体会变得不再独立思考,而是喜欢随大流,从而群体思想就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群体中的个体会有很强的从众心理,从而容易被人误导。(这倒是适合现在那些不了解事实真相随便转发谣言或是喜欢各种跟风的从众群体。)

还算是有些烧脑的书,一边看的时候还会不由自主想一想自己算不算乌合之众。书中多半在阐述群体效应的副总用,观点未免太极端。

群体的精神灵魂确实会影响个体的意志力,就好比你天天和一群沉迷于游戏或是赌博的人厮混在一起,起初你或许只是观望,但时间久了,你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你甚至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再或者你处于一个愤怒的暗黑群体,每天耳边充斥着各种愤怒言论,你若不离开这个群体,你的思维和言论也会不知觉的带有愤怒情绪,这就是最简单的群体副作用效应。还有那些看起来是善良实则是盲从群体,都是在群体中逐步丧失思考,人云亦云的跟风行为。(传销,骗捐等不也正是利用了个体对于群体的盲从性吗?)

可是,群体除了副作用还是有正能量的啊,如果你选择的群体阳光普照,积极向上,个体也应该是变的更加优秀才对。二鱼现在所有的改变就是在之前公司工作时遇见了一个好的群体才会做出的改变,若是没有群体的变化,二鱼很有可能就是个抑郁群体的怨妇来着。

所以,请尽量选择那些积极向上对自己能有帮助或提高的群体,远离那些偏激,自私,盲目的群体。即便处于任何群体,也要保持自己内在的一份独立和思考。

二鱼也就是装个厮,书看完了该干嘛还得干嘛去。
3


即使

雾霾笼罩


绝不

放弃追逐阳光的权利

关于生活

从不认怂

时间

奈我何
                           
  活



二鱼婆婆

固执于自己的模样
生活就是一部没有字幕的默片,自己给自己配文字


    关注 二鱼婆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