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下集),人都说神机妙算,为何还是被朱元璋给玩了?

 

历史上,多少像刘伯温这样的人才,一心一意一辈子(韩信、张良、萧何……)给人打工,自己却不做老板,却最终又落得被老板玩死!...

亲,先点上方蓝字“说名人名人说”加关注天天在一起哦






49岁前的刘伯温,一直郁郁不得志。

现在已经41岁了,被元朝政府征召入伍,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舒展平生所学。

毕竟自己也是本朝进士,吃皇粮多年,还是忠于元朝的,而且现在国家有难(寇难,不同于农民起义,贼寇是骚扰祸害百姓的),自然也想报效朝廷,却可惜背后依附的竟是一具快要腐烂的王朝。

刘伯温在参与镇剿方国珍的实际作战中,多次出谋划策,尤其是针对方国珍常以浙东宁波为跳板进袭内地的情况,刘伯温提出建筑宁波城墙,以防方国珍攻占的对策,筑城后方国珍果然不敢轻易进犯宁波了。



1353年,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耳,因为刘伯温作战有功,擢升42岁的刘伯温为行省都事,速召至杭州,商议招抚方国珍事。

此时的方国珍,在海上举兵起事后不久,就接受朝廷招安,授定国尉。但他不安此职,仍多次下海反元,迫使朝廷不断加官招抚。这次方又重演故技,以起兵要挟朝廷。

刘伯温从维护元朝统治的立场出发,认为对方氏之乱应剿抚两法互济并用。方氏兄弟时降时反,意在谋得高位厚禄,对此不能姑息,宜捕斩之,其部下大都是胁从者,则宜招安之。

帖里帖木耳觉得言之有理,便禀报朝廷,按此计而行。

方国珍知后大为惊慌,立即暗中派人给刘伯温送去金银丝帛,希望他放弃剿捕之计,宽行招谕之法。

刘伯温自然就选择了拒绝贿赂,,持自己主张。

方国珍只好改变方法,以重金直接贿赂大都朝中大官,此法很好,很快打通关节。



朝廷不但招了方国珍的安,而且还斥责刘基主张剿捕方氏之计,是伤朝廷好生之仁,擅作威福,最后竟然荒唐的责令:

江浙行省将刘基羁管于绍兴。不想刘伯温对朝廷一片忠心,得到的却是如此报应。

被羁管的刘伯温“发愤恸哭,呕血数升,欲自杀”。

多亏仆人劝阻:“如今朝廷是非混淆,岂是先生自杀的时候?况且太夫人在堂,您死了,她老人家怎么办?”

最后此事不了了之,刘伯温终于在47岁时,再次(第三次)辞官回到家中,他在归隐青田老家后回想往事感慨万千,隐居的刘伯温一方面已无法再为朝廷效力,另一方面却从内心中瞧不上当时已经纷起的割据势力。

在刘伯温的心中,这些占据一方的“寇”最多也就是“勾践之业”,称霸一方而已,不值得投奔。



可是面对贼寇的骚扰,刘伯温只能一边组织乡人于乱世中自保,免遭方国珍的骚扰,一边著《郁离子》,以寄托自己的一腔幽愤。因此发愤著述,写下了一部重要的传世著作。

在书中刘伯温发表自己对政治、教化、世态、人情等方面的看法,分析批判元朝弊政,总结经世治国经验,以为后世借鉴。

此书后来自然很为朱元璋所看重。

在家赋闲了2年后,终于在49岁那年,刘伯温遇到了朱元璋。

在那个年代,49岁的刘伯温,这个年龄,应该算老了吧,如果不是遇到朱元璋,恐怕一辈子也就那样了,一定是默默无闻终老到死。

而且还是人家朱元璋主动来请他,也许他也和当年的诸葛亮一样,提前暗暗的狠做了文章?诱导朱元璋不得不来请当时已经名闻天下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每一个人自认为胸有韬略的读书人,一定都有抱负,希望平生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俗话说的好,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估计刘伯温也是一样的心情吧。

刘伯温遇到朱元璋时,自己49岁,朱元璋32岁,年龄相差17岁。

这个年龄差,想必刘伯温看朱元璋一定是小兄弟血气方刚经验缺少,而朱元璋看刘伯温一定是老大哥经验丰富,完全可以辅佐自己了。

当年诸葛亮遇到刘备时,一个(诸葛亮)是27岁的青年才俊,当然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而一个(刘备)则是46岁的老大叔,困顿流离饱经风霜求贤若渴。



可惜刘伯温,他所佩服的诸葛亮终年虽然未能帮助刘备一统天下,但晚年却子孙安保幸福安康,护家的才能比起刘伯温来说完全是绰绰有余。

刘伯温进入朱元璋的参谋部,此时有如下几人都曾经先后为朱元璋的参谋,他们其实也是刘伯温的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看来还是朋友举荐的方便,靠自己到处应聘,很难啊,呵呵)。

这些人分别是:章溢46岁、宋濂50岁、叶琛46岁、朱升60岁、叶兑45岁。但是最终,却只有刘伯温最名闻天下,为什么呢?至今无解。章溢,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克处州,章溢避居浦城。不久为朱元璋礼聘,成为朱元璋的参谋。

宋濂,叶琛,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成为了朱元璋的参谋。

朱升,龙凤四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攻婺源,却“久拒不下”,听三军总管、大将邓愈说,这里有个隐士朱升,是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相当于诸葛亮。朱元璋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访问大计,朱升一开始呈交三个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叶兑,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间道至金陵,谒朱元璋于戎马间,献《武事一纲三目》,陈取天下次第策略。朱奇其言,屏人命坐赐食,欲留用,则婉言谢绝,“如策可采用,使苍生早获安乐,为愿已足。取荣华富贵,并非所愿!”)朱元璋厚赐而还。

而刘伯温被请到应天府,朱元璋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能诗乎?”

刘伯温直接回答:“诗是儒者的末事,哪有不能的。”

朱元璋听后,即指手中斑竹筷子,让刘伯温作一首诗来。

刘伯温想也不想,随口就念:“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

朱元璋听后蹙起了眉头,说道:“秀才气味。”

刘伯温却说:“不对。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留侯指张良,他是刘邦的谋臣,也是汉朝开国功臣,曾借刘邦吃饭用的筷子,用以指画当时天下大势,为刘邦出谋画策。

朱元璋听完刘伯温的解释,大喜过望。想不到一席对话,让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印象由一个术士变而为一个酸儒,再变为一个张良般的谋略之士。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从49岁到60岁,共11年,后来虽然算是告老还乡,但是朱元璋依旧不放过他,只能算是半隐居。

而且最后还是被朱元璋给揪到了南京自己的身边,虽然不上朝不参与工作了,但是也算是陪伴在朱元璋的身边。

所以如此说来,自从刘伯温遇到朱元璋,就再也摆脱不了朱元璋的纠缠了,一直到死才被朱元璋完全放过,不对,应该说直到两个儿子都被逼死,才算真正最终被朱元璋放过。

而陪伴朱元璋这十几年中,刘伯温最为称道的应该就是如下功绩:



刘伯温第一次来到朱元璋的军营,就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被朱元璋完全采纳。

然后,朱元璋就根据刘伯温的策略,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还建议朱元璋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纯粹玩两面派啊,这是,呵呵,两不耽误。

这个时候,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再据守南京(当时称南京为钟山)。

朱元璋意犹未决,刘伯温见此情景,也故意沉默不言。

而朱元璋偷偷观察刘伯温,知道他心中有数不方便当面讲出来,就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伯温面对朱元璋一吐为快说:

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
“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正是在国基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伯温寥寥数语,拨开迷雾,点破形势,议定决策,团结人心,帮助朱元璋有力的定了心。

还有一件事,也为刘伯温争得了更多的荣誉:

帮助朱元璋7年后,刘伯温被朱元璋封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历算),借此机会,刘伯温呈上《戊申大统历》。

说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

当时正值天气大旱,刘伯温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伯温予以平反,大雨也就从天而降。

刘伯温又趁此良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

朱元璋这时正要处决囚犯,刘基便问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将自己所做的梦告诉他。

刘伯温说:“这是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应当停刑等待。”三日之后,海宁归降,朱元璋很高兴,就将囚犯全部交给刘伯温释放了。
然后到朱元璋在1368年,自己40岁时成为皇帝后,就亲自封授已经57岁的刘伯温,为御史中丞(综领各州刺史和侍御史,指挥他们监察天下郡国官吏、审计上报的各类文件帐簿等,对三公九卿有弹劾之权),可见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信任和倚重,也可见刘伯温之权高位重。

但从此也是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心中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朱元璋已经不太需要刘伯温再出什么谋,画什么策了,还是那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韩信的话已经成为名言,而且各朝各代屡试不爽。

此后,刘伯温这个妙算天下的人,却又不懂得交朋友,同事李善长的家人出了事,请刘伯温缓刑以图朱元璋减缓,刘伯温却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得罪李善长,怪不得惹得李善长一个劲的在朱元璋面前想尽一切办法要搞死刘伯温。

然后,更为迂腐的是,刘伯温回答朱元璋的一段话。



朱元璋故意问刘伯温:我想换掉李善长,你觉得怎么样?同时,我想让下面三个人中的一个人代替李善长,杨宪、汪广洋还有胡惟庸,三个人哪一个人你觉得好呢?

而刘伯温却竭力说服朱元璋不要换掉李善长,并且还说杨宪、汪广洋还有胡惟庸,三个人都不行,一一指出了他们三个人的缺点。

最终这些话却白朱元璋都传到了杨宪、汪广洋还有胡惟庸三个人耳中(朱元璋故意挑拨哦,他是想让手下打起来,才不会一致对付他,这样他才安全)

从此,这三个人也是跟在李善长的后面,不遗余力的陷害刘伯温,即使刘伯温死了,也还要继续陷害刘伯温的两个儿子。

这不,最终,刘伯温被朱元璋折磨的半死不活的时候,就是这个胡惟庸给刘伯温送了一副汤药,最终致使刘伯温痛快的死在了家中,结束了自己一生的精彩演出。

历史上,多少像刘伯温这样的人才,一心一意一辈子(韩信、张良、萧何……)给人打工,自己却不做老板,却最终又落得被老板玩死!
-END-




长按右边                 二维码

识别加关注/每天收听说名人
1
下面--更精彩:

刘伯温(上集),人都说神机妙算,为何还是被朱元璋给玩了?

朴槿惠,她的今天难道是必然,原来两年前就已经发生了……

朴槿惠,为什么亲弟弟亲妹妹都不亲了?




长按/二维码

进群/交流/交友

读者群的朋友@伊佳园旅馆、负责人、李长顺,发在群里的视频……

很有正能量,看了很感动,希望您也看看,快要过年了,希望更多人能多给基层的普通人一些活路……


    关注 爱情婚姻家庭事业VS看别人想自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