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丨彝族撒尼人群体的文化象征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讲述了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一分钟故事


大家好,我是老鞠。

《阿诗玛》是在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中间流传的叙事长诗。“阿诗”在彝族语言中是金子的意思,“玛”是彝族人为女孩子取名专用的词语;“阿诗玛”就是金子般的姑娘。故事讲述了美丽聪慧、能歌善舞的阿诗玛对爱情忠贞不渝,同强权势力作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反映了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揭示了美好终将战胜丑恶的理想追求。《阿诗玛》以五言句格式,大量使用了伏笔、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和谐音、顶针、拈连、比喻等修辞技巧,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唱调有喜调、老人调、悲调、哭调、骂调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阿诗玛》被改编成电影、京剧、滇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全国上演,反响热烈。

欢迎关注非遗说,明天见。
阿诗玛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附视频】

视频:《阿诗玛》原创音乐剧
『《
[b]阿诗玛
》介绍』[/b]


《阿诗玛》是彝族长篇叙事诗,在云南圭山地区彝族分支撒尼人当中广泛流传。长诗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撒尼青年的可爱形象。主人公阿诗玛是一个聪明美丽而又能干的姑娘。她被有钱有势的热布巴拉抢走,虽经百般诱惑和恐吓,但始终不屈。她的哥哥阿黑勇敢、机智。为解救阿诗玛和热布巴拉父子斗智、比武,获得胜利,终于救出了妹妹。热布巴拉不甘心失败,当阿黑带着阿诗玛渡河之际,放下洪水,把阿诗玛冲走。相传阿诗玛并没有死。她被一个仙人──应山姑娘搭救,从此便永远住在山上。撒尼人怀念她,常常对着山谷呼唤她的名字,这时山谷里就传来她的回声。

撒尼人喜爱《阿诗玛》,姑娘们把阿诗玛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人们传说阿诗玛是撒尼人中第一个出嫁的姑娘;撒尼人的史诗,也记载了《阿诗玛》的片断。阿诗玛和阿黑的行动表现了撒尼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坚强意志。


著名景点命名为阿诗玛
《阿诗玛》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受到文学界的重视。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被改编为歌舞剧,在圭山游击区演出。1953年初,云南省文工团组织圭山工作组,对《阿诗玛》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搜集,经黄铁、杨知勇、刘绮、公刘整理,于1954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外已出版英、法、俄、日等语种的译本。


《阿诗玛》音乐剧
此外,在撒尼人民间还流传有彝文手抄本《阿诗玛》,情节完整,语言生动,已译成汉文,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比较珍贵的版本。这部优美的叙事长诗还被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了银幕。

『《阿诗玛》特点』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手绘版-阿诗玛形象
1、 内容鲜活
《阿诗玛》就体裁上说,它当然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但它的内容却一点也不干枯,使得全诗像一座生活的大花园,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和扑鼻的香气。

2、情节简单

这虽是一部叙事诗,故事的情节并不太复杂。他们在叙述一个故事,实际上在对他们的英雄人物进行歌颂,爱憎是分明的,强烈的。

《阿诗玛》电影剧照
3、修辞手法丰富

《阿诗玛》以五言句传唱,其中使用了伏笔、夸张、讽刺等手法和谐音、顶针、拈连、比喻等技巧,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重要价值』
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

《阿诗玛》是生长于撒尼彝区并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她对撒尼叙事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自《阿诗玛》成形后,后人借鉴其创作手法创作了《逃到甜蜜的地方去》、《圭山彩虹》、《竹叶长青》、《放羊人小黄》等叙事长诗,后4部有明显摹仿前者的痕迹,可见《阿诗玛》对撒尼叙事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撒尼人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撒尼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已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



彝族撒尼人群体的文化象征

《阿诗玛》植根于石林彝族撒尼人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在该民族群体中起着确认文化身份的作用 ,已成为撒尼人及彝族的一张有代表性的“名片”。



鲜活的彝族“形象大使”

《阿诗玛》是现存的一种鲜活的彝族传统文化 ,在族际交流、国际交流中已成为“形象大使”。
『历史发展与传承』
在50年前,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出版,轰动了全国。它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韩等多种语言在海外流传,在日本还被改编成广播剧、歌舞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在国内,《阿诗玛》被改编成电影及京剧、滇剧、歌剧、舞剧、撒尼剧等在各地上演。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阿诗玛》开始享誉海内外。


《阿诗玛》音乐剧剧照
2006年《阿诗玛》获得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完整地说唱这部叙事长诗,能完整唱出的最多不超过5个,可能连5个都没有。”

现在的阿诗玛,不再是一个诗中人物,不再是一部电影,也不止是民族代表,她是云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是云南人民的骄傲。经典《阿诗玛》作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亟待保护!


《阿诗玛》音乐剧剧照
针对《阿诗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档,后继乏人,日趋濒危的境地,期盼《阿诗玛》说唱家后继有人。保护《阿诗玛》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保护《阿诗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阿诗玛文化节开幕
石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传承工作,从保护一群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传承人、保护一批阿诗玛文化生态村、编著一套阿诗玛文化丛书、规划建设一座中型的"阿诗玛文化展览馆"、成立一所"阿诗玛文化研究所"、制定一系列保护与开发措施、注册一批"阿诗玛"文化商标、建立一项"阿诗玛"保护基金等方面为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保障。
带你走进非遗的世界
搜索“非遗说”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新浪微博:老鞠说非遗
微信号:非遗说/hyhy0630
投稿及工作邮箱:sdhaoyanhaoyu@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内容


    关注 非遗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